图录号/艺术家:

沙耆 静物

图录号:1306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沙耆 静物
图录号:
1306
年代:
艺术家:
沙耆
材质:
布面 油画
作品分类:
尺寸:
73×61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19秋季十五周年拍卖会
专场名称:
现当代油画雕塑专场
拍卖时间:
2019年12月13日-16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SADJI说明:本拍品为沙耆比利时留学时期作品。沙耆 1914年生于浙江宁波。1937年师从徐悲鸿先生,同年由徐悲鸿介绍赴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深造。1939年获比利时优秀美术金质奖。1940年与毕加索等著名画家一起参加比利时阿特利蒙展会,后多次在比利时举办个展,作品被比利时皇太后收藏。1983年5月,浙江省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国美协浙江分会在杭州举办“沙耆画展”。1984年被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1998年中国美术学院研究部、台湾卡门国际艺术中心先后在上海、北京举办沙耆艺术观摩及研讨会。二十世纪初,艺术先驱们在中国艺术现代化道路上各自坚持着自身的艺术立场,如林风眠主张中西调和,徐悲鸿倡导由西而中,而刘海粟坚持由中而西,由内而外的艺术追求。那一时期,沙耆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带着艺术民族化的使命赴欧留学,深入的研习了油画的艺术表达方式,他特殊的经历、特殊的绘画主题,特殊的个人魅力,成为永远无法被遮蔽的星。本次呈现沙耆的作品《宫灯》与《静物》创作于1940年左右,均为沙耆比利时留学时期作品。纵观两件作品,强烈的笔触,厚重的色彩铺垫,交相辉映。画面造型结构严谨,足以看出沙耆赴欧钻研的成果,在基于写实的绘画语言中,他的画作清晰的呈现出更加贴近西方油画体系的东方绘画思想,既可深读,又耐看,派头十足。早年沙耆体质文弱,但在人生求学却是个虎虎生气、怀揣新理想的有为青年。早年分别就读过吴东迈的上海昌明艺专、刘海粟的上海美专以及林风眠的杭州艺专,做的虽是未经考试入学的旁听生,接受的却是全面的新式美术教育,天生的线条感和色彩感,全不弱于任何一位正式入学的同学。沙耆是否亲耳聆听过刘海粟或林风眠的授课是个未知数,但他在参与学生的进步游行而受到当局追捕逃往南京,到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继续做旁听生时,受到的徐悲鸿的特别关照却是事实。他最终可以去欧洲最为古老的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专攻绘画,也是徐悲鸿一手为他铺就的道路。其时悲鸿先生不仅为沙耆打通所有的关系,在沙耆登上远行的渡轮时还携夫人蒋碧薇一起相送,谆谆叮嘱他一定要学成归来。沙耆入读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后,果然如悲鸿先生期待的那样,进步神速,成了不折不扣的高材生。由于天赋异禀又刻苦,三年的学业沙耆两年半即告完成,以素描、雕塑、油画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由比利时布鲁塞尔市市长马格斯亲自颁发的“优秀美术金质奖章”,引起比利时美术界的惊异和重视。1940年左右,沙耆创作了一系列以中国元素为题材的油画作品,他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哲学性带入到西方语境中,以此为媒介,传达出中西结合彼此交融的美学精神。准确的造型,沉稳的色调,适度自如的笔触,带有早期佛兰德斯画派的影子,不仅是沙耆对比利时皇家学院巴斯教授绘画风格的继承,还是对艺术民族化使命的延续。不管世事的变迁如何,沙耆对艺术的激情始终是永恒的。艺术无力使沙耆免遭生命中的种种磨难,但却给了他承受这些磨难的力量。沙耆不仅拥有激情,而且把激情与他的命运相通。提起沙耆,人们愿意把他和梵高两者放在一起讨论,两者于绘画之间如何有着相近刺痛人心的炽热与疯狂,近似的痛苦经历和疾病折磨造就了同样狂野强烈的艺术风格。沙耆说过,上帝是画家,作品是名医。艺术拯救了他,从而使生活成为可能。精神患疾,病情间发,简居乡村,他那牢固的传统观念,对爱情的忠贞,渴望天伦之乐,均遭挫折,让知情者都禁不住耿耿于怀。晚期作品离开了理性轨迹愈发朝向心灵深处,在那里进行心理的自我叙述。大块的色调、混和的色层和由线变为点的笔触交织在一起,在固有色的基础上,从内心角度做了取舍和补充。露出的白色画底飞白与布纹交相辉映,这种自由的呼喊,成为个人内部的文艺复兴,充满内心冲突的个人世界得以暂时的弥合。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