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李可染 1963年作 深山幽居 立轴

图录号:117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李可染 1963年作 深山幽居 立轴
图录号:
1174
年代:
1963年作
艺术家:
李可染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35×46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北京保利十周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一)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题识:1.一九六三年秋九月,可染作于有君堂。2.叔亮同志方家粲正,一九六四五一节,可染。 印文:可染、在精微,李题签(陈叔亮题):可染山水,叔亮收藏。一九七四。 钤印:叔亮收藏鉴藏印:叔亮收藏 说明:1.陈叔亮上款。2.2014年,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与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将经鉴定的李可染真迹作品进行编号并收录于李可染艺术基金官方网站(www.likeran.com)“李可染艺术库”中。此作品通过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认定,收录于“李可染艺术库”中,作品唯一认证编号为:LKRAF-L-00791。李可染的山水画在20世纪50年代时已经确立了“李家山水”的基本格局,具有奇异突兀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气息,迥异于时风。至60年代初,李可染进入艺术创作高峰期,这个阶段他提出“采一炼十”的主张,意在强调写生对于创作的重要性。此幅山水作于1963年9月,是李可染为书画家陈叔亮(1901—1991)所作。尽管这是一幅写生小品,但从中可以看出李可染在这个阶段的一些艺术思索。李可染在赴桂林写生三个月之后,创作了大量作品,艺术视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此图中颇可见之。方正的构图中,以“以大观小”的视点设置景物,在经营位置上有所取舍,山石峭拔高耸,林木杂生,房舍掩映于山林之中,山路上有行人对谈,远处云雾飘渺,峡谷幽深。画中景物繁多,构图饱满,但组织十分巧妙,进行了概括与简化,正符合其“采一炼十”的主张。群山近坡以大片重墨写出,黑重的墨团颇具视觉冲击力,又通过左侧和上方的空白,山谷间的云雾,以及山路、房舍的设置,使画面满而不涩,厚而不重。在重墨之中,山棱处以淡赭石和石青敷色,左侧的远山深谷仅以淡色染之,山路和云雾处则以留白呈现,这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冷暖对比和黑白对照。山脉走向的曲度和房舍的鳞次栉比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整幅章法生动,不落沉疴,笔墨酣畅淋漓,色彩运用恰到好处,李可染在画中运用了一些西方水彩画的构图与色彩技巧,使画面具有透视感和丰富的色彩效果,又以独特的视点去组织经营,以苍厚的笔墨去表现山川的韵致,乃为一幅融汇中西,自出机杼的佳作。陈叔亮旧藏(Lot1174-Lot1177)陈叔亮(1901-1991),中国当代知名书法家、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始人之一、副院长、党委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并任副主席。陈叔亮原名陈寿颐。1901年出生于浙江黄岩的农民家庭。自幼清苦贫寒的生活不曾泯灭他酷爱艺术的天性,家乡民间艺术的自然陶冶及乡村私塾老先生王笠斋的点拨教授,为他的艺术成长打下了深厚基础。日后,凭借良好的悟性和在绘画上的刻苦勤奋,他在自学成材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五四运动的爆发使青年陈叔亮迅速接受新思想并积极投入时代洪流。“七七事变”发生,怀着追求真理、献身中华的满腔热情,陈叔亮决心投奔延安。于1938年秋,带着三个进步青年学生一路辗转千里迢迢来到了中国人民革命和抗战的圣地——延安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的8年当中,陈叔亮不仅创作了相当数量的木刻作品,出版过《新美术运动及其它》论文集,并做了近千幅反映延安军民生活的速写1942年,陈叔亮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从翌年起,他深入边区农村、深入群众生活,在广阔的黄土地上对皮影、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形式,特别是西北民间剪纸艺术——窗花——开始进行专业性的发掘、收集、整理、保护以及研究工作。之后,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研究剪纸艺术的专着《窗花》(1945年3月完稿、1947年出版)。1947年至1949年春,离开延安来到山东老解放区的陈叔亮,担任山东滨海地区地委《滨海画报》社社长,这段时间他创作和发表了一系列配合解放战争的木刻及漫画作品1949年,他出席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届文化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文代会”),并担任第一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49年至1951年,陈叔亮调任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美术工作室主任,及华东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1951年,陈叔亮被调往北京任职。先后担任中央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中央文化部艺术教育处处长,及中央文化部艺术教育司副司长。1957年,陈叔亮调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党支部(1961年改为党委)书记、副院长,直至1982年正式离休,他在工艺美院的领导岗位上整整工作25年。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教育和工艺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所工艺美术学院之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要贡献。在他主持领导学院工作期间,尽管政治运动的风雨不曾间断,但他都能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注意保护和发挥广大师生的教学积极性,领导着学院在风雨中曲折前进陈叔亮终其一生都在身体力行“首先是革命者,然后才是艺术家”的思想信条。时代的呼唤、革命的需要、广大人民的利益、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从来都理所当然地是他考虑和处理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他一生执着追求真理,追求革命,追求艺术。艺术是他的天性挚爱,又是他作为革命者手中的“枪杆”和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工具”作为一位集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与革命者于一身的老革命家、老艺术家,陈叔亮先生为社会主义中国初创时期的美术事业之发展、艺术教育事业之兴旺、书法艺术事业之昌盛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摘自:《陈叔亮文集》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