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潘天寿 1962年作 鹰石图 立轴
图录号:3866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潘天寿 1962年作 鹰石图 立轴
- 图录号:
- 3866
- 年代:
- 1962年作
- 艺术家:
- 潘天寿
- 材质:
- 设色纸本
- 作品分类:
- 尺寸:
- 214×47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成交价:
-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保利
- 拍卖会名称:
- 2012春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
- 拍卖时间:
- 备注:
- 声 明:
- 著录:1.《中国画艺术丛集·朵云》,封底,1984年5月,上海书画出版社。2.香港佳士得,1994年10月30日中国十九二十世纪绘画拍卖图录,图版114。3.《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四),第125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5月。 题识:剑华吾兄老友鉴正。六二年壬寅新春,雷婆头峰寿者指墨。钤印:潘天寿印鉴藏印:梅县邹氏模贤珍藏书画之章、翔庐珍藏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四)”,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5月。说明:1.上款人为美术史家俞剑华。俞剑华从1926年起即与潘天寿一起创办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两人友谊深厚,并且作为美术史家的俞剑华从一开始就高度赞许潘天寿的绘画才能,两人亦多次一起举办联合画展。2.邹模贤旧藏,邹模贤,字慕贤,广东梅县人。酷爱书画收藏,与陆俨少、徐邦达、萧平等书画名家颇多来往,旧藏有傅抱石等诸多名迹。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潘天寿善画鹰、鹫、蛤蟆一类似乎不入大雅之堂、又不为普罗大众喜爱的题材著称,为传统国画引入了新题材的同时,又能与其充满金石趣味的画风巧妙结合,由此极大地拓展了传统写意花鸟画的表现领域。鹰,是潘天寿一生中画得最多的题材之一,其中现存明确记有年代的最早一幅作于1932年,最晚的作于1965年。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中期,是潘天寿艺术创作的全盛时期。作于1962年的《鹰石图》即出自这一时期。潘公凯在《潘天寿评传》里写道:“从他一生来看,有两段生活上比较安定、艺术上潜心钻研的时期……第二段是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五年,可称之为“后十年”,……这个阶段,他将完成从一个出色的传统文人画家到现代艺术家的转变。他这个时期作品的特点,一方面是大大发展强化了他以往始终坚持的风格倾向:沉雄奇崛,苍古高华,使他的作品以更为鲜明的面目在画坛独树一帜。但另一方面,却又熟中带生,严谨凝重,不以随意挥洒为能事,力求新意,处处见出思考的痕迹。”潘天寿这一时期画作的现代性、雄伟感,及他在创作中的力求新意和勤于思考,在这幅《鹰石图》中有很好的展现。从构图来看,极其狭长的画面采用了潘画中比较常见的构图比例,而画作的总体视觉效果给人一种上重下轻的不稳定之感:周身漆黑的鹰占据了画面最上方约三分之一的篇幅,却立在一块狭长的、上宽下窄的岩石上;岩石并非直立,而是略向右侧倾倒,一派岌岌可危之势。这种构图和对山石的造型,显然有潘天寿极推崇的八大山人的痕迹;而潘天寿用线苍劲,造型较方,整体来看显然在险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几乎可说是违反了自然规律。不过,为了保持画面的平衡,潘天寿也对这一“险境”做了特殊处理:一是在右下角加入松叶、岩苔等伸出画面右侧边缘,将鹰石倾倒之力过渡到相反方向;二是鹰头向左侧伸出,鹰眼也充满警觉地凝视左方,似要随时振翅冲天,这样就在视觉上起到了左右牵制的微妙效果。总体而言,整个画面虽充满不安定之感,但又同时被充满张力和聚合力的构图托住,尽现“造险破险”之法。这种动与静的美学平衡正达到潘天寿所追求的“静中有动,动而益静”的“至美”境界。这幅《鹰石图》另一值得注意之处在于指墨的运用。指墨或称指画,即用手指所作的中国画。手指参与作画,唐人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中就有记载;但特意将手指代替毛笔作为绘画工具,则始于清代指墨画大师高其佩。高其佩特意蓄长指甲来醮水、墨用以勾勒,线条一波三折,颇具金石味,妙趣横生。潘天寿则在其基础上将指画发展到了崭新的境界和高度,将指墨的意趣融于笔墨之中,不仅用指甲作画,且使拇指、手掌、拳头,乃至碗碟泼墨,点、按、破、各法齐举,变幻无穷,形成了高难度、高格调的笔墨语言,由此也与前辈大师拉开了距离。和其它几幅类似题材的作品相比,这幅《鹰石图》中,鹰的身体也先以大碗墨水泼洒,同时五指齐下,运散墨水,渐渐成形。先画全身,再勾细部,以食指蘸浓墨画尖喙、眼圈、鹰爪。再画盘石,用食指蘸墨,描粗细合宜的苍劲线条,自上而下渐渐变细,凸显厚重感。以指代笔,更显鹰之锐利、石之奇崛。潘天寿从幼年、中年到晚年从未放弃过对指墨画的追求和探索。天寿先生偏爱指画,并不为炫奇斗胜,而全因指画自有笔画所不能替代的长处。潘先生在《指头画的技法》中说:“利用它不很听指挥的特点,使作品得到似生非生、似拙非拙、似能非能,以及意到指不到,神到形不到的妙处。”潘天寿晚年全力追求雄浑、深沉的力量感,指画的凝重朴拙之感也更强烈地吸引着他,使他尤喜采用指墨这种特殊形式,以乱头粗服之指趣,写高华纯朴之意旨。潘天寿指墨画中的造型比笔画更加方峻、用线更加强直苍老,尤富重量感,因而也更能代表其艺术风格。其画作因历史原因传世不多,但无不充斥着一股凛然的阳刚之气。潘天寿作品中处处流露出的雄浑、刚健、凝重、壮美,也恰恰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品格与气概。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齐白石 1946年作 秋菊艳艳 立轴
-
齐白石 者是好样 立轴
-
齐白石 1943年作 蟹虾双挖 立轴
-
徐悲鸿 1942年作 七喜图 立轴
-
张大千 1943年作 竹荫高士图 立轴
-
吴昌硕 长尾甲 1916年作 玉环真态·书法 立轴
-
齐白石 1937年作 家有余庆 镜心
-
傅抱石 1944年作 幽对鸣泉 立轴
-
傅抱石 1944年作 杜甫九日蓝耕会饮诗意图 立轴
-
徐悲鸿 1947年作 奔马 立轴
-
徐悲鸿 1938年作 竹雀图 立轴
-
徐悲鸿 1944年作 岁寒三友图 立轴
-
张大千 1947年作 仿宋人笔古木幽禽 立轴
-
张大千 李检法定林萧散图 镜心
-
潘天寿 1962年作 鹰石图 立轴
-
傅抱石 东山悠游 立轴
-
齐白石 1943年作 玉簪蜻蜓 镜心
-
齐白石 枇杷寿桃 镜心
-
齐白石 1948年作 红梅 立轴
-
李可染 1964年作 万山红遍 镜心
-
林风眠 蓝衣仕女 镜心
-
林风眠 京剧人物 镜心
-
林风眠 小憩 镜心
-
林风眠 1943年作 松风幽林 镜心
-
林风眠 拈花仕女图 镜心
-
徐悲鸿 1943年作 柳荫回首立马图 立轴
-
徐悲鸿 奔马 镜心
-
徐悲鸿 1942年作 三鹅图 镜心
-
陆俨少 1990年作 巫峡秋涛 立轴
-
齐白石 达摩渡江 立轴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中国古代书画日场(240)
- 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夜场(60)
- 刘金涛藏画·王雪涛书画旷世精品专场(30)
- 中国近现代书画(三)(90)
- 二仪有像——百年书法专场(60)
- 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60)
- 中国近现代书画(二)(60)
- 中国近现代书画(一)(90)
- 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30)
- 吴冠中重要作品专场(15)
- 八八人体大展重要作品专场(15)
- 二十世纪早期中国油画专场(45)
- 中国写实新疆行重要作品专场(75)
- 现当代中国艺术日场(90)
- 古籍文献名家翰墨(390)
- 中国当代水墨(二)(60)
- 中国当代水墨(一)(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