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北京翰海> 2019春季拍卖会> 现当代油画雕塑> 2010年作 时间与空间之一 绢本水墨
图录号/艺术家:

2010年作 时间与空间之一 绢本水墨

图录号:135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2010年作 时间与空间之一 绢本水墨
图录号:
1354
年代:
2010年作
艺术家:
郝量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59×42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2019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现当代油画雕塑
拍卖时间:
2019年06月14日-15日
备注:
[出版]:《易·观 第1回 新工笔绘画提名展》,第59页,北京丹德力文化艺术有限公司,2010。
声 明:
[展览]:“易·观”第1回 新工笔绘画提名展,时代美术馆,北京,2010年。[来源]:亚洲重要私人藏家。郝量HAO LIANG「钻研水墨画时,我对时间和空间的观点不断改变;当我拜读明代艺术理论家董其昌的画论时,我突然想起康定斯基;当我穿梭在山川遗迹时,古代中国画的细节就像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闪过。」郝量郝量作品《时间与空间之一》创作于2010年,处于艺术家创作逐渐步入成熟期的作品,郝量善于深入古老文本进行挖掘,在创作过程中把古典图像分解重组,再注入现代观念与个人思考,最终实现具有玄幻叙事风格的绢本绘画。当观者的思绪徜徉在艺术家以素雅的墨蓝色调,所烘托出犹如梦境般幽邃的城市时,蝴蝶拍翼瞬间所映出的影子即赋予生灵具有真实感的三维立体视觉,让人虚实难辨,这件作品中《竹骨谱》与蝴蝶被同时并置在一个线性的叙事空间之中,郝量用绘画作为标尺来丈量时间与空间的宽度,引发观者无限的思考。此视觉趣味不仅深化了文学作品中所强调城市与梦境间的迷离关系,也体现了亦真亦幻的生命本相是郝量艺术创作中的一种诗性智慧。流露出郝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之上对于当下语境中艺术语言的探索与思考。如同郝量自己所言:“我在通过绘画处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是古今的、中西间的、民族性与世界的。” 郝量的幽邃之地— 朱朱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古代,往往会感叹那是一座迷宫或黑洞般的所在;你从中攫取遗产与资源的代价,很可能意味着个性的丧失,然而,依照博尔赫斯的看法,一个强有力的作家或艺术家能创造他的先驱者,能改变我们对过去的概念,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改变未来。很显然,玄幻叙事在中国古典绘画中远非正统,相比而言,山水、花鸟及人物造像都占据了更重要的位置,不过,它却使郝量从中辨认出了最初的自我,类似《搜山图》或《骷髅幻戏图》那样的作品施与他的影响,远胜于众多公认的大师与杰作。如果需要从现实中给出一个理由,这种选择应该与他成长于笃信佛教的家庭氛围相关。万物无常,诸缘如幻梦,以及怪力乱神之说,恐怕从童年起就深植在他的意识深处,所以,他“格物”的热情并不在于社会政治学,如同“幻戏图”中那个挣脱母亲怀抱的孩子,目睹骷髅反生欢喜心,揭现亦真亦幻的生命本相对于他来说是一种顽念;而另一个不可忽略的成长背景则是生于1980年代的郝量这一代中国人,自幼恰逢日本及西方的动画片大量涌入中国,构成了他们重要的视觉经验与情感体验,这些影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神魔鬼怪的题材表现,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玄幻叙事这个小传统如何会磁石般地吸引到他,并且,成为他遨游历史的通道。作为构成工作方式的两个基本动作,“考”与“变”贯穿在郝量的创作过程中。“考”,指的是深入到古老文本的时空里进行考掘,不止于理解孤立的个体与作品,还需要追溯其背景与传承,这种理应由学者来接通的事情,在郝量那里成为了日常习惯与癖好,虽然不见之于文字,但储存于脑际,并且逐步明晰成真正的线索,当然,考掘远古的先驱并不够,更需要从中“变”出自我的面孔,我们将会看到,那种返归与考掘传统的深度恰好就是他所给予的那张面孔,他创作题旨的双重性所在:放大了玄幻叙事的小传统,同时,追问了水墨本体的奥妙;这两者交织在他的绘画之中,以解构的方式进行着,但更准确的说法是重构,以片断化的、引经据典而又充满奇想的方式进行重构,汇集成一个可以被感知到的整体轮廓,随着这个轮廓的浮现,我们领略到自身曾经拥有过多么幽邃、坚实而伟大的地基,那就是隐藏在传统绘画内核之中的古老世界观。这件作品运用丝网制版和绢本的双重手法,表现图像在光的介入后形成的水中投影般的折射效果,那几乎是一种纯形式的思虑,并且表露出他想要在当代语境里界定自身的渴望,而随后他很快重新聚焦绘画本身的可能性,在其中还可以觉察到波斯细密画和文艺复兴时期湿壁画的影响,事实上,他的兴趣与爱好也相当广泛,正如吉尔·德勒兹所言,“没有哪个学习者不是某物的’考古学家’”,南北朝佛教壁画造像、宋代与明代木刻版画、瓷器以及日本画、弗兰德斯绘画乃至晚近的科奈尔、霍克尼、博伊曼斯,都在为他的绘画提供着语言与形式的启示。在郝量的全部创作之中,寻找生命与自然之间的关联性具有特殊的意义,《竹骨谱》(2011年)以绢本并置成对的图像,传统审美典范之中的竹子形象与骨胳拼接成的竹子构成了对照,这种表达形式既包含对于中国古代经典的摹写,又包含了他对于西方解剖学的兴趣,但在其背后,则显示了他深受佛教影响的空观意识:万物的生灭都处在不断循环转化的过程中,“自然的常态与物种的短暂”映现着生命的本相,而骨胳作为一种核心意象贯穿在他的创作之中,怵目而忧伤地陈述这种本质的关怀。在《关于他的一切》(2012年)之中,围绕着一只已然成为标本的鸟,作品展开了多面的想象与追忆,以片段性的叙事组合、仪式化的装置陈列,拼合、还原了它生命的“此曾在”。有关这一主题向度,长卷《四时荣枯》(2012年)意味着一个高潮,画面遵循了线性的叙事结构,自然成为四季展演的舞台,空间成为了时间的隐喻,从春至冬,花木逐渐凋零,悠游其间的动物亦逐渐剥落去皮毛,朽蚀了筋肉,惟剩一副骨骼,最终连骨骼也化为虚影,这当然是在讲述生死轮回,然而,构成作品复调的所在,是有关暴力、伤害与迷失的征象无处不在……而这些显然构成了更为具体的生命体验的寓言,并且暗含了异化状态的反讽。这显然又再一次归结到了认识论中来。尽管在中国的哲学中,并未有将水与火的结合视为宇宙起源的论断,但阴阳相生相克、真幻流转无尽的意识早就作为至理,隐含在传统绘画的内核之中。正是在这样一次比一次更深入的重返之中,郝量不断地获取了重构自我的能量。短短数载,他像一个折叠已久的扇面迅速而富于弹性地打开,以充满活力的形式,不断地解读着,同时也是在推荐着一种古老的世界观。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