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陈传霖 约1930年代作 踩水车

图录号:25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陈传霖 约1930年代作 踩水车
图录号:
251
年代:
艺术家:
陈传霖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25.5×30.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
拍卖会名称:
北京诚轩2007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摄影 总成交额:294.7万元 成交率:75%
拍卖时间:
2007年11月6日
备注:
声 明:
陈传霖是早期上海摄影界最活跃的人物,对于“黑白影社”的一枝独秀起过重要的作用。他大力倡导使用小型照像机,强调写实和抓拍,突出摄影的纪实性,他本人的作品也多是表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单纯、自然而有力着称。本幅《踩水车》表现的是最平凡的生活细节,但明暗光影的微妙变化,让最普通的物品也充满尊严感和神圣感。
早期活跃于上海的摄影团体与摄影家(拍品编号:251-261)
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摄影艺术在上海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事专业和业余拍摄者日益增多,各种摄影学术团体也纷纷成立,据估计有数十个之多,而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华摄影学社、黑白影社和上海摄影学会等。
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是整个二三十年代最重要的摄影艺术团体之一。它成立于1928年初,发起人是郎静山、陈万里、胡伯翔等人。其成员来自新闻界和商界,主要活动是举办了4次摄影展览,而且展品是向各界爱好者公开征集,门槛也定得很低:“招纳之社外作品,容有一二平庸之作,掺杂其间,顾尚无伤大体。”这就为鼓励和培养新人,提供了一个舞台,后来成名的陈传霖、卢施福等,都是在华社影展上崭露头角的。甚至还有日本、美国等地的摄影师共同切磋技艺,可见其开放程度。华社还曾创办过两本摄影杂志,一本名《天鹏》,从1928年7月到1929年12月,共出版9期;一本名《中华摄影杂志》,从1931年10月到1936年6月,共出版11期,都发表了不少优秀的摄影作品及评论、技术介绍等,是早期颇有影响的摄影刊物。
华社虽有摄影团体之名,但却比较松散,成员的艺术面貌与追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题材相当广泛,形式也大胆,被有的评论家归结为“花团锦簇,花样翻新”。这从几位主将的作品中就可见一斑。如建社元老、早期摄影的重要推动者郎静山(拍品编号256、257),在从事新闻摄影的同时,努力发掘摄影的艺术表现力,拍摄了大量有中国韵味的风景作品,特别是通过后期暗房技术制作多底片合成的“集锦”照,将传统文人画的意境融入进来,为摄影艺术的民族化做出了可贵的探索。而1929年加入的郭锡麒(拍品编号252、253),被看作另一位“华社中的健将”,他也擅长暗房技术,而且从冲洗、晒印、放大,乃至修底、着色,样样“均臻上乘”,还有“最擅长设色的摄影家”之称。他酷爱旅行,是友声旅行团成员,足迹遍全国及印度、缅甸等地,因此醉心于风光摄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1930年出版《南京影集》,广受好评。
黑白影社成立于1929年,摄影名家陈传霖(拍品编号251)、卢施福(拍品编号259)等都是核心成员。由于其组织完备,管理得当,因此很快发展为具有全国规模的摄影团体。社员遍及上海、北平、南京、广州、天津等大城市以及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江西、广东、广西、河北等省,还有海外侨胞和港澳地区人士加入,总计社员168人。影社还举办过4届规模盛大的“黑白影展”,编辑出版3册影展专刊《黑白影集》及《黑白影刊创刊号》等刊物。《黑白影集》共刊出约240幅作品,质量较高,且题材广泛。
黑白影社能雄踞影坛8年之久,离不开陈传霖和卢施福这两位骨干人物。他们不仅两次举办联合影展,而且还出版了《陈卢影集》(1936年)。在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创作实绩代表了黑白影社所达到的艺术水平,而他们的理论思想实际上可以视为黑白影社同仁的共同倾向。他们都反对追摹水墨意境而过多依赖后期暗房制作的思路,强调摄影的纪实功能和现实主义原则。陈传霖就身体力行,积极倡导使用小型莱卡或禄来福来相机,抓拍真实、自然的瞬间及人物的生动表情。卢施福也认为:“摄影的生命是逼真,是诚实,是简洁”,他还进一步提出“摄影采访”的思想,并通过艰苦的旅行和勤奋的采风来实现它,如《黄山影集》(拍品编号260)便是他贯彻自己艺术主张的一个例证。
上海摄影学会是在1934年成立,主要成员有郎静山、胡君磊、刘旭沧等人,会址就设在滇池路120号胡氏家中。该会在1935至1937年间,曾举办过3次展览会,也有一定影响。代表摄影家胡君磊(拍品编号254、255)长于拍摄充满诗意的风光作品,光影微妙,造诣不凡。而刘旭沧则是蜚声上海的业余摄影师。30年代以来曾入选英、美等25个国家的295个国际沙龙影展,获各种奖项54种,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其作品以精雕细琢的人物、静物等着称。
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摄影团体,为摄影家们提供了进行自由的艺术交流并扩大社会影响的契机,也推动摄影艺术在中国生根发芽,并摆脱照相馆的实用局限,以一种多元格局不断保持与精英阶层及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显露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社会价值。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