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陆俨少 1988年作 江峡看棋 立轴

图录号:512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陆俨少 1988年作 江峡看棋 立轴
图录号:
5128
年代:
1988年作
艺术家:
陆俨少
材质: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87×50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
拍卖会名称:
2011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近现代十二大名家书画夜场及中国当代水墨夜场
拍卖时间:
备注:
声 明:
著录:1.《陆俨少书画精品集》图版147,香港人民美术出版社,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年。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31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题识: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杜陵诗意,戊辰二月,陆俨少写意。钤印:俨少、宛若、穆如馆、旧家上柏山中、俨少八十岁后作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此画取自杜甫诗意,题跋“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为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的最后两句。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大历二年),当时杜甫携家居夔州(今四川奉节)。诗文表面上是题水楼,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飘零之感和无可奈何的缘事消愁之情。“楚江”两句俱为写景,但无一不是情语。室外迷离的山水和渺茫的云雨乃为郁结情怀之体现,室内的弈棋则在自娱自乐中隐含无奈。此幅画通过大气磅礴的山水构造表现出了杜甫诗中这种复杂的情境。陆俨少甚爱作杜甫诗意图,自50年代起画过不计其数的杜甫诗意册页。他之所以爱此题材,首先是因为他在杜诗中找到了与自己精神相通之处。抗日战争爆发后,陆俨少避难入蜀,扶老携幼,旅途艰难,行囊中只带一部杜诗。蜀中八年杜诗不离手,经常步韵写诗,也以杜诗为范本。其二,杜甫因安史之乱避难、困居蜀中的经历与陆俨少抗战八年寓居重庆,走访蜀地的经历非常相似。后来唐军收复中原,杜甫买舟“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一段经历又和陆俨少抗战胜利后,伐木东归的游程同出一源。陆俨少认为“蜀中山水,江流湍急,山石危耸,云树飞瀑之苍茫溅泻,虽一丘一壑,无有不可观者。皆是精心设置,一经杜公品题,发为诗歌,二者皆天下至美无双,足相匹配。我也自入蜀以来,面临大江,曾游成都、青城、峨眉,沿江而归,所见益广,证诸拙集,益深嗜之,于是写作杜甫诗画,极是相合。”其三,陆俨少非常敬重杜甫的人品文格,杜甫“每倚北斗望京华”的爱国之心和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执着追求,为自己树立了榜样。他画杜诗犹如再创诗境,温故知新。此幅杜甫诗意图呈俯视视角,楚江巫峡、山间草堂尽收眼底,布局开阔,极富气势。远处山峦叠嶂,云雾缭绕,江水奔流不息。近处草堂架设于危岩之上,数个古装人物在其中悠闲对弈,任草堂外风起云涌。草堂外丛树环绕,探出山岩之外,姿态扭曲绰约。整幅在动与静、疏与密、冷与暖的对比中表达出杜甫诗境中的壮阔与清幽,安静与动荡,以及那种人在天地间的渺小之感和不可名状的忧伤。画法上可见画家独特的“墨块”、“留白”、“钩云”之法。描水以带有书法笔意的长线条为之,环绕曲折的水纹写尽了江波万态。勾云则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出阳面,以较淡的环曲线条勾出阴面,颇得飞动之势。山体用墨块与皴擦点染共同绘出,简淡的线条与浓重的墨块融为一体,浓淡干湿相宜,线条古拙有力,凸显出山石坚硬的质感。画面整体雄奇而不失蕴借,散淡而不显枯寂,险峻处带有秀丽。此幅画作于1988年,其时,陆俨少的山水画风格逐渐从前期缜密娟秀的格局,渐变为后期雄健老辣、浑厚华滋的面貌。这次从70年代中至80年代未的山水画转型,乃为形成陆俨少独特画风的过程。此作可称为代表陆俨少山水画盛期典型风貌的作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