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吴元星刻?周夔凤尊图竹雕臂搁

图录号:3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吴元星刻?周夔凤尊图竹雕臂搁
图录号:
34
年代:
艺术家: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33.5×12×4.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福建东南
拍卖会名称:
2016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乘物游心——文房清供专场
拍卖时间:
2016年10月30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
1.周夔凤尊一。
2.右高九寸九分,深七寸八分,口径七寸四分,腹围一尺七寸八分,重一百一十三两。元星刻。
印文:吴。这件留青竹雕周夔凤尊图臂搁以商周彝器为题材,正面仅雕刻了一只夔凤尊,然而作者以极为高超细腻的技法,将其雕刻得极具立体感,尤其是若隐若现的竹筠,完美地呈现青铜器上斑斑的古老锈迹,构图雅致,与全形拓构图相类,以青铜器的恢弘庄严与竹料本身玉质光洁的肌理相互映衬,从而产生了典雅又不失庄重的艺术效果,吴元星甚至在其上配以文字“周夔凤尊一右高九寸九分深七寸八分口径七寸四分,腹围一尺七寸八分重一百一十三两”,又令人联想起《宣和博古图》,臂搁背面阴刻《深山访友图》,颇为复古,更具文房气韵。
说明:此作品背面阴刻深山访友图。
雅致妙绝在留青
——浅说吴元星留青竹刻
留青竹刻可以说是将老子所谓“见素抱朴”的思想体现到极致的艺术了。竹料表面的竹青是淡雅而温和的象牙黄,下方的竹肌却是深邃匀净的赭石色,而留青竹刻艺术,就是在这层薄薄的象牙黄的竹筠上,通过艺术家巧妙的刮、刻、磨、雕等种种技法,创作出层次极其丰富的画面,明暗过渡之间充满了立体感,这种近乎“墨分五色”的效果,甚至可以呈现出宛若中国绘画中钩、勒、皴、点、泼等等笔法之感。而最为特别的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由于裸露的竹肌与空气的氧化作用,以及把玩、摩挲时的种种反应变化,竹肌表面色泽逐渐深沉,包浆亦逐渐浓厚,宛若玉质的肌理令留青竹刻更显示出文雅内敛的气息,层次丰富,浓淡分明。
《清稗类钞》中提及竹刻,写道:“后之作者,乃因其法,易以阳文,于是山水、人物、花鸟、草虫以及真草、隶、篆诸体书法,无所不有。其最巧者,变为阴阳合刻,层次分明,浅深迭见,益得画家远近浓淡之致。而雕锼精细,尽态穷神,竹刻之能事备矣。”以刀为笔,以竹为纸,可谓绝妙,这便是留青竹刻的魅力,也是自然造化与人工巧艺完美融合的艺术。何况竹之一物,自古以来便是文人们在自然中的寄托,甚至如同他们的挚友,竹刻艺术品受到文人的喜爱似乎也成为了情理之中的是。竹刻自唐代起即应用了留青工艺,但尚未表现出丰富的层次,只是简单地去掉纹饰之外的竹青而已。直至明代,对书斋文房装饰艺术的追求成为士大夫们普遍热衷的爱好,为满足文人们对于文房诸器的艺术和审美要求,此时的留青竹刻的题材突破了传统而单调的纹饰束缚,开始与中国文人画结合,从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蜕变,到了清代,甚至有了竹刻“乃文人学士之所为,犹刻画金石也”的说法。
自留青竹刻在闽地生根,便很快地发展出了极具地方特点的艺术风格。吴元星,原籍莆田,师从姚振遴,善留青精工。他的竹刻作品,能够在薄薄的竹筠上结合绘画、书法、雕刻等多种艺术,个人风格较为强烈。他的竹刻作品富有典型的“文人式”韵味,又不拘泥于传统的图式和题材,因而饶有个性。譬如他的留青竹刻《周夔凤尊图》臂搁,就以商周彝器为题材,整件臂搁上仅仅雕刻了一只夔凤尊,然而吴元星以极为高超细腻的技法,将其雕刻得极具立体感,尤其是若隐若现的竹筠,完美地呈现青铜器上斑斑的古老锈迹,同时这种雅致的构图,与清代以吴大澂为代表文人艺术家创作出的全形拓构图相类,以青铜器的恢弘庄严与竹料本身玉质光洁的肌理相互映衬,从而产生了典雅又不失庄重的艺术效果,臂搁背面阴刻《深山访友图》,颇为复古,更具文房气韵。《看山阁闲笔》中“秘阁”一节写道:“秘阁以竹为之,颇雅;或用沉香。全在作手工巧。自邀文人之珍惜矣。”吴元星的留青竹刻《周夔凤尊图》臂搁,正是这样的雅作。
除了这种典型的文人化题材之外,吴元星还亦有颇具传统趣味的留青竹刻作品,如他的《钟馗图》臂搁、《护法托塔天王图》臂搁、《丹青梨园净行》臂搁等,皆是以人物为题材,然而吴元星却能够根据人物本身的性格特点,由线至面,对人物的神情、姿态、服饰等进行精到而细腻的刻画,因此吴元星所创作出的人物形象,往往顾盼生辉,栩栩如生。留青竹刻这种将书画与雕刻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可谓“内含墨趣,外现刀味”,历代都作为王公贵族与文人雅士的赏玩之物,如今的留青竹刻依然充满了艺术价值,在与时具进的创新中不改其优雅的审美韵味。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