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孙宗慰 花卉

图录号:168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孙宗慰 花卉
图录号:
1689
年代:
1948年作
艺术家:
孙宗慰
材质:
八屏 纸本 设色
作品分类:
尺寸:
70×28cm×8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翰海
拍卖会名称:
2016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小雅观心—插画、宣传画及油画雕塑
拍卖时间:
2016年6月3日-5日
备注:
声 明:
[出版]:《北平·北京——孙宗慰绘画作品集》,翰海当代艺术中心编著,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15年,P.3135[来源]:作品来源于艺术家家属

[展览]:2015年,《北平·北京——孙宗慰绘画作品展》,翰海当代艺术中心

1946年开始,孙宗慰在北平艺专任教期间,画了一批国画作品,这恐怕和他在故宫得以见到中国画的真迹并受到影响有关,延续了其对中国文人画传统的研究与创作。这批作品,除临习金农等名家画作之外,孙宗慰还开始了花鸟画的创作,其中的荷花可以明显看到张大千的影子,但他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他将西画的造型融于笔墨之中,更将色彩的运用化为作品的主角,色彩雅致、艳丽而温润,甚至有多幅画完全用颜色完成,区别于惯常的以墨为底再进行赋彩的方法,但从整体上看又明明是一件水气十足、颇具味道的中国画。可见孙宗慰对中西艺术在他作品中的融合下了功夫,或许从另一角度讲,在他的艺术里中与西是相通的,没有太多阻碍。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曾在《求其在我——读孙宗慰的作品与人生》一文中提及孙宗慰关于颜料方面的尝试:“或许是当地灿烂的阳光给了他不同的感受,孙宗慰一改早期作品的沉稳甚至有几分暗淡的色彩,转而运用明丽、清新的颜色,而且,他甚至将色彩的淡雅与艳丽共融在一幅作品中。尤其是国画作品中的红色,如此美艳,今天看上去仿佛还在熠熠闪光。笔者一直好奇于这是什么颜色,在采访以及在‘文革’中孙宗慰的交代材料里,我们找到了些许信息。因为当年绘画材料紧缺,孙宗慰从大学时期就开始自己研制颜料,这种兴趣一直延续到戏剧学院时期。他甚至希望在运动中早早交代,改造过关,投入到美术材料的研制中去。因此,我们相信作品中那些与众不同的色彩,不是买来的原色或调色而成,更应该是孙宗慰自己制作的特殊材料。”
孙宗慰早期在西北吸取了传统唐卡的矿物颜料配方,加上对色彩各方面的研究,开始积累研制颜料的经验。再加之当时中国的国产颜料塑造力较弱,上色后画面比较平更像油漆的效果。孙景年回忆父亲:单就黑色都分了非常多种类,制作起来也有很多工序,非常讲究。上色时也并非直接调和,而是先做一些铺垫。例如画绿色的时候,绿色下面得先衬一个颜色,然后再上绿色,这样就会出现珐琅效果,让画面显得更加充实和饱满。正因为孙宗慰对颜料的执着与严谨,让他画面的鲜艳度保存至今。

孙宗慰
(19121979)
生于常熟东莱镇孙家宕。1934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得到名师张大千、徐悲鸿的赏识和指导。1938年加入战地写生团,与吴作人、陈晓南、文金扬等开赴第五战区前线宣传抗日。同年10月,到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后聘为副研究员、中华全国美术会理事。四十年代,孙宗慰作为主要助手陪同张大千大师前往敦煌研究与临摹,成为美术界表现西域生活与民族风情的先驱者之一。1941年,又随徐悲鸿赴四川写生,协助徐悲鸿筹办中国美术展览,同时举办个人画展。全国解放后,孙宗慰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戏剧学院教授。

孙宗慰先生,江苏常熟人。作为徐悲鸿先生倾注殷切期待的学生,也作为张大千先生亲自选择的敦煌之行的重要助手,以其杰出的品德和画作,无愧于两位大师的慧眼和知遇。

“异代兵戈地,行人说鄯州,九秋方割麦,六月或披裘台见鸟孤壮,城摧汉将愁,只今和五族,随处起番讴西宁一首时与宗慰仁弟同游也,越月来酒泉为书之即正大千张爰”
——张大千
“以其宁郁严谨之笔,写彼伏游自得......倘我国青年,均有远大企图,高尚志趣者,应勿恋恋于乡邦一隅,虽艺术家亦以开拓胸襟眼界,为当务之急。宗慰为其先趋者之一,吾寄其厚望焉。”
——徐悲鸿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