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朱沅芷 1930年代末作 画室裸女

图录号:3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朱沅芷 1930年代末作 画室裸女
图录号:
34
年代:
1930年代末作
艺术家:
朱沅芷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55×45.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1148064
USD:15120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北京诚轩
拍卖会名称:
北京诚轩 2010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国油画雕塑 成交额:4,610.82 万元 成交率:79.82%
拍卖时间:
2010年05月08日
备注:
声 明:
签名:Yun gee
展览:“朱沅芷”,1995年8月19日至9月5日,大未来画廊,台北
来源:香港佳士得,2005年5月29日,拍品编号250
现藏者得自上述拍卖
朱沅芷
及早期海外华人画家的艺术历程
(拍品编号 34)
据说,赵无极在杭州艺专学习时曾当面问校长林风眠:“您看我们能不能到巴黎去做画家,以艺术养活自己?”林却回答:“你在做梦!那里的画家多如过江之鲫。”这虽是师生间的笑谑,但却是过来人的经验谈:一个东方人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欧美艺坛立足谈何容易。
从早期旅居海外的中国艺术家的经历来看,他们多坚持融合东西的创作道路,很少主动迎合西方艺术主流与艺术市场的要求,再加上种族、文化等方面的隔绝,使得他们与画廊或画商合作的机会很小,因此经济生活大都比较拮据。如潘玉良、常玉等旅法画家画模特写生只能去巴黎的一处公共画室大茅屋(Acadèmie grande Chaumière);潘长期依靠敬爱她的华人餐馆老板王守义资助;常则潦倒到付不起煤、电费,要请朋友垫付度日。比他们晚些的朱德群、赵无极则选择与画廊签约,获得固定收入,将更多精力投入创作中。因此,对于那些旅居海外的艺术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我们应该给以更充分的重视,他们在相对清贫和不安定的状态中坚持艺术探索,是值得尊敬的。
而朱沅芷的艺术历程更为曲折、更富传奇色彩。1921年仅15岁的他从广州出发前往旧金山与在那里打工的父亲相聚,此后定居美国。但是“排华法案”却限制女性移民,使他与母亲永远诀别,彼此思念终生。母亲所在的故乡也成了他魂萦梦牵的心灵家园。这促使他在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创办“中华美术革命学校”,辅导华人子弟,呼应国内革命。
旧金山时期是朱沅芷的试验时期。在“共色主义”(Synchromism)的影响下,他创作出一批以对立的、鲜艳的色彩来构成人物、景物的作品,既有热烈的表现主义倾向,又具有冷隽的抽象风格,这种矛盾的气质使它们有着典型的现代艺术意味。
1927年,朱沅芷前往巴黎,这一阶段他明确提出了“融合东西文化的目标”。作品中“共色主义”画风开始弱化,改为相近色的渐进,人物、景物更为具象,开始吸收超现实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影响,反映某种梦幻般的场景。1929年他在巴黎历史最悠久的画廊——博翰珍画廊举行了自己的个人作品展。展览得到一致的赞誉,有文章这样评论:“朱沅芷是一位十分有魅力的画家,学西画之前,他对本国的哲学及诗词研究已极为深入。和中国许多的文人画家一样,他在画上题诗,而他的画本身就像一首诗作,??充满原创性的迷人构图”。正当朱沅芷的事业蒸蒸日上之际,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却席卷欧洲,沉重打击了巴黎艺术市场。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他只得于1930年返回纽约。直到1936年才得以再次踏上巴黎的土地。1937年他参加世界博览会并入选秋季沙龙,与莫迪里阿尼等巴黎画派成员共同参展。1938年举行个展,并入选春季和秋季沙龙。1939年欧战爆发,无奈重返纽约。此后二十年里,朱沅芷的画风进一步转向具象。
应该说,朱沅芷是现代中国画家中非常独特的一位,他的学习及主要艺术经历都在国外完成,其声誉也是在纽约与巴黎获得,几乎与中国艺坛绝缘,这令他的画作呈现出与同时期其它中国西画家完全不同的面貌。从这幅《画室裸女》来看,其纯熟的西方绘画语汇及地道的现代派韵味,都是其它脱离了欧洲艺术环境的中国艺术家很难实现的。事实上,从现有材料,朱沅芷是与西方艺术主流更为接近的,也是留名于西方艺术史的少数中国艺术家之一。评论者刘淳甚至推崇他:“在二十世纪中国留洋学习西洋画的学子中,还没有一个人能与朱沅芷在艺术创造上相提并论。就是说,朱沅芷在艺术创造上,远远超越在二十世纪初留洋学习西画的所有中土画家。 因此,我敢说,朱沅芷不但在西方画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还是一位华人中最杰出的油画家。”
朱沅芷是现代中国油画家中经历非常独特的一位。1921年,年仅15岁的他赴美寻亲,之后其学习及主要艺术经历都在国外完成,其声誉也是在纽约与巴黎获得,几乎与中国艺坛绝缘,这令他的画作呈现出与同时期在中国的西画家们完全不同的面貌。
这幅《画室裸女》虽未标注年代,但从风格推断,较接近其三十年代末或四十年代初的格局。这一阶段他往返于巴黎与纽约之间,个人的风格也逐渐成熟。画面里窗外的天空与屋顶,以及投射到室内的光区,都有着五色斑斓的效果,还带有他早期试验“共色主义”(Synchromism)时的影子。黄昏时的漫天霞光,光线落在窗棂上、裸女与椅子的金黄色,以及映像在地面上的霞光倒影,在大面积的暗调子烘托下,尤为神奇美丽,不过暗调区域内色彩的变化也颇丰富。变形的人物、反透视的物品、平涂的鸟羽、红与黑的强烈明暗对比、明显的笔触感,都具有画家的个性烙印,同时也似乎带有些许基里柯式的孤独、空寂和神秘。虽然画家在这一阶段已立下“融合东西文化的目标”,但从画面上看,还是具有比较地道的“洋味”,这在其它脱离了西方艺术环境的中国西画家作品中难以见到。作为少数积极参与西方主流艺术团体活动的早期海外华人杰出艺术家,朱氏的作品大多为美术馆或重要私人收藏。
出版:《朱沅芷》,大未来画廊,台北,1995年8月,第57页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