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之于心,常欲形之于言,且关于书画方面的文字我自己曾写了不少,李庆玲是我二十多年来一直关注的画家,但多年来对他的画作竟未有只字的提及。其实就作品说作品,片面,但求客观;不完整,但求讲到位;不全面,但求最真实!鄙人认为,李庆玲的作品有天分、有感觉、有古意、有个性。
一、寄情山水
“每游山水,往辄忘归”,用来形容李庆玲最为合适不过,从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到发之于笔墨的山山水水,无不浸透着他深挚的爱,山水画创作这条道路的选择是他发乎内心的对自然的情感。对家乡秀美黄山的热爱,使李庆玲的山水画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他懂得了与自然的沟通须用心灵,这样才能获得自然山水之魂。也是热爱,让他懂得了关切,关切让他的观察细致入微、视角独特,并常常于普通景境中发人所未见,这在他的写生之中也表现得非常突出。层峦叠嶂,层次井然;飞瀑挂崖,寒烟四射,秀石临风,不亢不卑,山路弯弯,曲折通幽;石屋半隐,野逸静谧;曲水盘桓,浪花激荡;小桥卧波,自成佳境;美树婆娑,别具风致。曾受教于范曾、亚明等著名画家,李庆玲耽居斗室,广取博收,潜心临习。他的创作,不仅题材广泛,风格面貌也十分多样,举凡沉雄奔放、秀逸隽永、繁复缜密、简约澹远等等皆能触手而成,不落古人窠臼。他的百余幅作品,在各级美术展览中获奖、入选并发表于各专业刊物,并被各大美术馆和收藏界人士收藏和喜爱,这些为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国画技艺,还将我们带入到这风景宜人的山水之中。
二、形神兼备,神韵悠长
中国绘画艺术强调,一切艺术形式都必须超越“技”而走向对道的把握。就是超越绘画的技巧,传达的是思想、情感,使绘画富有意韵和神韵。清人方亨咸道:“绘画,清事也,韵事也。胸中无几卷书,笔下有一点尘,便穷年累月,刻画镂研,终一匠作耳,何用乎?”绘画的技法通过练习大都能达到一种高度,但技法再“炉火纯青”,不用“心”去创作,充其量是“匠”,“心”的历练才是成为真正“画者”的前提。一幅山水画表面看是画家笔墨造型能力的表现,其深层却蕴含着画家的精神人格和对社会、人生的哲学认识,可以说一幅山水画水平的高低最终决定于画家的认识与修养。东晋伟大的画家顾恺之曾说:“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顾恺之由此诗举例,表明,作为一个优秀的画家,不能只停留在形的描摹上,必须要有神,提出以神统形的观点,来强调绘画不光是注重所画之物,最重要的要有神韵。或描绘巨嶂险峰,层层错迭的山峦,或描绘密林房舍,曲径通幽,又或是描绘山溪小桥,枯桠干枝,这是李庆玲不忘传统遗规和古人的胸襟,刻意经营,力求山川与我同化,一手回归传统,一手走向生活的结果。他充分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的思想,将山林、水溪摄于“写心”的表现上,作品追求的是一种恬静、博大、华滋的静谧之境。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呜,所常亲也!
古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对于绘画艺术,其快乐和幸福全部包涵于过程之中。我相信李庆玲会用一生的淡定与平实,勤奋与感悟,在艺术快乐和幸福的天地中徜徉。李庆玲是在徽派文化氛围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徽派的悠悠的历史滋养了他,徽派灿烂的文化哺育了他,愿李庆玲的艺术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