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张北齐合作作品,左:张大千、齐白石1932年合作《秋声·唐人诗意图》成扇(赠陈子林);右:齐白石、张大千1945年合作《花草神仙·梅竹双清》扇面(胡佩衡上款)
左:张大千1953年作《惊才绝艳》镜心;右:齐白石丙子(1936)年作《钟馗搔背》镜心
在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南张北齐”(南指张大千,北指齐白石)恐怕在艺术圈内无人不知。但是,“南张北齐”究竟最早出自谁口或许已无从考证,笔者记得老画家胡爽庵生前在谈起张大千时说过,上世纪30年代就有南张北齐说法,也有人说南张北齐是指花鸟画。今天,南张北齐声誉日隆,其影响力不在“南张北溥”之下,并风靡画界、藏界乃至海内外艺术市场。据笔者研究:发现张大千与齐白石的关系不像人们过去传说的齐白石不待见张大千,理由是张大千造假太过“无耻”。
实际上,张和齐关系非同一般。上世纪30年代,齐白石屡屡受到京城画坛排挤,并游离在京城各大社团之外,而此时的张大千无论是在京城的声望还是画价都远高于齐白石。不过,张大千对年长他35岁的齐白石另眼相看,非常尊重,据于非闇晚年在《怀张大千》一文中透露:“大千每次来京,必独自出资请吃川菜的齐白石老师。”而《张大千传》作者李永翘先生考证披露的2件事也颇有说服力,一件是30年代大千以北平“八大楼”之一春华楼为基地组建的“转转会”,类似于“艺术沙龙”的组织形式,每个星期日聚会,当时参加转转会的有12人,其中就有齐白石。另一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大千侨居印度期间,齐当时生活较窘,曾给张一信,内附二画,言及自己生活困难,想托张在外给他卖了,每画只要50美金即可。张见齐画与信,大为伤感,曾说:“堂堂的中国大画家齐白石,一幅画岂能只要区区的50美金?这也太掉价了!我在日本裱一幅画,光是装裱费就要三百美元,难道齐白石的一幅画,还远远抵不上我的装裱费?这真是岂有此理!”大千思之再三,不忍齐画卖如此低价,但他也知道齐老的脾气,不愿白受人恩惠,于是自己给齐寄去数百美元,谎称是齐画卖掉所得,齐因此事对张非常感激,认为张帮了他的大忙,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齐白石对大千的艺术也多次给予很高评价,如“一笔一画,无不意在笔先,神与古会”等。只不过齐白石的评价没有溥心畬、徐悲鸿等人的影响大而已。以上这些都可佐证张大千与齐白石关系非常密切。
张大千和齐白石的艺术有不少相同之处:
一是张齐两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职业画家,一生衣食住行、养家糊口都是靠手上一支笔。张大千于1925年在上海宁波同乡会馆内举办他平生第一次画展,共展出99幅作品,每幅作品售价一律定为大洋20元,展出没几天,他的作品全部卖完,随后即在报上刊登自己画作的润格,从此张大千走上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道路,这一年他只有26岁。齐白石卖画要早于张大千,19世纪末齐白石就已在家乡靠卖画刻印养家糊口。1900年,他还用卖画得来的钱典住星斗塘附近的梅公祠,新盖一间书房取名借山吟馆,如果从这年算起,齐白石一直到去世的五十多年都是靠卖画刻印为生。
二是张齐两人都有很高的民族气节。尤其在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后,张大千拒绝担任日华艺术画院院长及日伪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的职位,并拒绝借出所藏明清书画。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1944年,停止卖画,并以“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的诗句,表示宁可挨饿也不取媚于恶人丑类。所以,两人都表现出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
三是张齐两人都是艺术上的多面手。张大千是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鉴藏、烹饪、园林、摄影于一身的艺术家,若以绘画论,张大千的技法画路之宽、题材风格之广,也是为世所罕见。在技法上,由于大千对历代大家的笔法、墨法、水法有过精心研究,所以画法上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工笔、写意、没骨、双钩、白描、泼墨、泼彩、泼写兼施等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正如溥儒先生所言“大千画用粗笔可横扫千军,用细笔则如春蚕吐丝”。在题材上,张大千是一个全面手,山水、人物、花卉、走兽、翎毛、鱼虫、书法等无所不擅。同样,齐白石也是艺术上多面手,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且诗书画印每一项单独拿出来都可称之为大师。若以绘画论,山水、人物、花卉、走兽、翎毛、鱼虫无所不涉、无所不精,尤其是在花鸟草虫和生活物品上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古今无人与之匹敌。在齐白石笔下,数不清的不起眼草虫和平常生活之物,统统入画,并且用之则灵,雅俗共赏,妙不可言。有评论家点赞这些东西不仅没有拉低他的作品“层次”,反而成了白石老人艺术精华中的点睛之笔。可以说,齐白石几乎画遍所有蔬果及人们熟知的草虫和生活用品,这在中国美术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四是张齐两人都是学传统的画家。张大千早年曾拜在曾熙和李瑞清门下。由于曾和李收藏历代名画甚丰,且有很高的鉴赏水平,使大千有机会饱览众多古人名迹,广受熏陶。特别是在曾熙和李瑞清点拨下,学画路子正、起点高,他从清代石涛起笔,到八大、陈洪绶、陈淳、徐渭等,进而涉及明清诸大家,再上溯到宋元,最后上溯到隋唐。他把历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一一挑出,由近到远,潜心研究。又向石窑艺术和民间匠人的艺术学习。尤其是敦煌面壁三年,临摹了大量历代壁画,成就辉煌。有专家用“血战古人”来形容张大千恐怕是再恰当不过了。齐白石则从临摹《芥子园画传》起步,而后从萧芗陔学画肖像,从胡沁园学画工笔花鸟,从谭溥学画山水,又得到过尹和伯画梅和沈姓画家草虫的画稿。这些老师前辈,都是民间画师或地方画家,艺术水平并不很高。齐白石从他们那里学到的还是初步画理、画法与画史知识。远游近十年,他接触到更多古代画迹,学习传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白石自述、题跋和遗留画稿可知,他学过的画家有倪云林、沈石田、唐六如、徐文长、八大山人、石涛、金冬心、黄瘿瓢、李复堂、高凤翰、赵之谦、钱慧安、吴昌硕等。
五是张齐两人都培养出许多美术人才。民国以前,人们学习书画艺术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老师带徒弟方式进行的。到民国时期,国内出现一些美术院校,张齐两人都曾应徐悲鸿之邀,到中央艺术学院任过教,但是民间拜师学画仍然十分盛行。由于张齐两人在民国时期享有很高声誉,故拜在其门下学习书画的人众多。但拜张大千为师规矩很严,如要看绘画基础,要有人推荐有人作保,要举行拜师仪式,摆几桌酒,交拜师礼金,行“跪拜礼”等。有人作过统计,张大千的弟子遍布海内外,仅1949年张大千离开大陆时,他的弟子就有百余人。齐白石弟子尽管未见有人统计,但齐白石题画中多次写到,余有门人众多。记得齐白石曾为弟子李苦禅题句:“吾门下弟子不下千人,众皆学我手,英也夺我心。”白石老人还亲自刻过一方印章,印文为“三千门客赵吴无”,意思是其数量之多非前代大画家赵之谦、吴昌硕所能比拟。
六是张齐两人都对中国画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张大千成就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继承传统上前无古人,今无来者,并开创大风堂画派;二是晚年技法上创造泼墨、泼彩,使得中国画作品迈向半抽象、抽象;三是张大千后半生周游列国,频频在美洲、欧洲、亚洲等地举办绘画展览,竭尽全力将中国画介绍到国际上,并为中国画赢得很多荣誉。齐白石的贡献主要是在花鸟继承和发展,创造了带有强烈齐白石个人符号的“红花墨叶”派。尤其是他的草虫,独具一格,开时代新篇,更正了唐代以来“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的评画标准,提升了草虫画品格,达到现代花鸟画最高峰。对齐白石的艺术,李可染评价最为到位,他说齐白石“把传统的民间艺术和古典绘画上格格不入的雅与俗统一起来,把形似和神似统一起来,把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起来,最重要的是把数百年来古老的绘画传统与今天人民生活和思想情感的距离大大接近了,为中国绘画开辟了革新的道路,这一点我是认为是大大了不起的、划时代的。”
七是张齐两人都有鲜明的艺术主张。主张绘画要“明白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同时,历来强调九字画艺要领,即“师古人,师造化,求独创”。白石老人最著名的一条绘画理论是:“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