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何须武陵寻 径在平尺方寸间

日期:2021-02-24 17:07:13 来源:中国美术报

评论 >桃源何须武陵寻 径在平尺方寸间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一篇问世,寻得武陵桃源成为了文人骚客的理想之一,此等人间仙境、福地洞天,让人心驰神往。历朝历代,总有人想沿着武陵溪行,欲见那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仙境。再寻桃源,有果无果已经不再重要,而沿途的春光景致、神思妙得,早已化入诗画名篇。

 

【明】仇英 桃源仙境图


仇英的《桃源仙境图》取材于《桃花源记》,描绘了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此图右下款题“仇英实父制”,钤“仇英实父”一印。画上另钤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二方清内府藏印,并有“欣赏”“燕翼堂”“杨曾之印”“灵石杨氏珍藏”“颍川怀云子图画”等鉴藏印。

《桃源仙境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兄弟工致一路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子捧瓯而过。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边有一位老者弹琴,两位老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老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绕,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绕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意境无穷。

 

【明】蓝瑛 桃花渔隐图

 

王维曾写田园乐诗七首,其中一首以桃源为题:

采菱渡头风急,

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

桃花源里人家。

此诗描写的景致与蓝瑛《桃花渔隐图》所画之景十分相似。

蓝瑛《桃花渔隐图》上自题“桃花渔隐。法赵松雪画,拟似顾公翁兄长立粲。乙未二月朔。蓝瑛。”并钤“蓝瑛之印”白文印、“田叔父”朱文印。画中远山耸立,近处山石巍峨,桃花灼灼。湖中水波不兴,篷船上红衣官员与高士相谈盛欢。全图布局稳健,用笔苍劲有力,设色妍丽而不俗,亭台楼阁充实着意趣,花草秀丽巧得江南之野趣。

蓝瑛的作品既有职业画家娴熟的笔墨功底,又有文人画家的笔墨情趣,二者结合形成了蓝瑛独特的艺术风格。《桃花渔隐图》为蓝瑛晚年(71岁作)青绿设色的代表作品,也是其时山水画中富有新意的一幅上乘之作。

  

【明】仇英 桃花源卷(局部)


明代袁中道有一篇《再游桃花源》,曰:

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

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

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

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此番景色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无二。

而同为明代的仇英,另有一幅《桃花源卷》,此画虽题材取自《桃花源记》,但描绘的风景与袁中道笔下的桃花源更为相似。《桃花源卷》为大青绿山水,全卷可分为五个场景:发现桃源、桃源见闻、源中闲聊、桃源畅饮、离开桃源。卷前有清乾隆御题:“己未岁题赵伯驹桃源图,有云山春霭钞锣溪之句。越四十年,己亥题仇英桃源图,复用钞锣溪字,因失记数典以询内廷翰臣,自于敏中以下竟无知此事者。检之十余年,迄莫能得。每往来胸次,顷几暇偶阅旧刻元人所编陶靖节集《桃花源记》汤汉注中,始知本于桃源经,恍如重入仙源,顿逢旧迹,亦一快事。且知学问之道无穷尽也。仇英此卷即蓝本伯驹,笔意超秀,颇能神似,洵为合作,即书卷短,以识赏遇。(戊申小春御笔)”。后题:“仇英实父製”。

此画以武陵渔夫的行踪来贯穿全卷主线,通过图中40多人的动态、表情,刻画出桃源的出世绝尘。图中不仅绘有划船的渔夫、打柴的樵夫、扛锄的农夫、往来的村民,更可见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所有人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怡然自得,展现出田园生活的无限乐趣。

 

【南宋】陈居中 桃源仙居图(局部)


文豪苏轼也曾写桃花源,名曰《和陶桃花源》,其中写道:

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

心闲偶自见,念起忽已逝。

欲知真一处,要使六用废。

桃源信不远,杖藜可小憩。

躬耕任地力,绝学抱天艺。

臂鸡有时鸣,尻驾无可税。

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耘樵得甘芳,齕啮谢炮制。

子骥虽形隔,渊明已心诣。

高山不难越,浅水何足厉。

不如我仇池,高举复几岁。

从来一生死,近又等痴慧。

蒲涧安期境,罗浮稚川界。

梦往从之游,神交发吾蔽。

桃花满庭下,流水在户外。

却笑逃秦人,有畏非真契。

同为宋人的陈居中又会如何来描绘桃花源?

陈居中绘有《桃源仙居图》一幅,画尾款识:嘉泰二年摹李道昭笔,居中。钤印:奂阳(朱),卷后跋文:大内藏珍爱宋人,每夸眼福到平民。君家自有佳山水,一卷携将不厌贫。僊山楼阁都无恙,世外桃源迹岂多。展卷百回看不厌,袌残猷记共摩桫。仲琴先生得宋陈居中画卷,携之羊城,相示别离。岁余,予在北平两经国庆,覩故宫之书画,忆旧卷而难忘,来书属题,因寄小诗以当怀想。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十日。容肇祖并记于景山堂。容(朱)肇祖(白)。

据学者分析,自《桃源仙居图》始,画家们纷纷开启了对桃源题材的创作。尽管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被许多批判者说为是“乌托邦”,但是一代代人对陶渊明和他笔下的桃花源的景仰痴情未曾消减。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是陶渊明思想的典型意义之所在。

  

【明】陆治 桃花源图(局部)


陆治,明代画家,为人倜傥嗜义,以孝友称。好为诗及古文辞,善行书和楷书,尤心通绘事。曾游祝允明、文徵明门下,学习丹青之学。祝允明曾写《钱园桃花源》一首:

落英千点暗通津,小有仙巢问主人。

狂客莫容刘与阮,流年不管晋和秦。

桑麻活计从岩穴,萝兔芳缘隔世尘。

只有白云遮不断,卜居还许我为邻。

而他同其师,绘有《桃花源图》一幅,此画工写深得徐、黄遗意,风格受到吴门画派的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景色奇险,意境清朗,自具风格,在吴门派画家中具有一定新意。其艺术造诣与陈淳并重于世。

 

【清】黄慎 桃花源图


桃源文化自陶渊明始,经久不衰,不仅唐宋元时期都有相关诗文创作,而且李昭道、荆浩、关仝、郭熙、李唐、马和之、赵伯驹、伯骕、刘松年、赵孟頫、钱选、王蒙等人也都有桃源图流传,内容形式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已经遗失。到明清时期,不论文坛还是画坛,都燃起了一阵“桃源热”。

清代严遂成有《游武陵溪书桃花源记后》一文,其中写道:

四围环绕天如瓮,红霞织锦花无缝。船从何处刺花间,世间哪有秦人洞。秦人避乱晋谈元,与楚好鬼相牵连。陶公假托出世想,毛女附会升天缘。兹来亦是桃花渡,桃花未开杏花暮。杏花也复可怜人,何必桃花问前度。渔弟渔兄不知数,满前指点安得误。峰回谷转水琮潺,到眼濛濛隔烟雾。倦游人自不寻源,琴弹归去来兮赋。三十五天悬道书,何人敢犯龙威怒。藉口重来津已迷,阮刘惆怅天台路。东风遮住洞中春,岁岁桃花笑煞人。

而黄慎绘有《桃花源图》一幅,卷首图前有吴昌硕篆书题“古春一记”四字大篆,下注草书:“老缶题毕篆专,时乙卯二月抄。”此画开卷水天浩渺,烟笼沙洲。空中云积层岩,绝壁苍藤盘结。山麓碎石堆积成岗,延至奔溪冲折的山坳。洞口篷船空陈,艄公弃舟入洞。继而豁然开朗,进入桃花仙界。

图后另纸附草书节录《桃花源记》: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乾隆甲申冬月镓,黄慎。

陶渊明笔下的捕鱼人可以偶入桃花源,而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何也?

桃花源本不在武陵,只在人心中。人若能明心见性,固守本心,纵然是观方寸之画卷,亦能寻得入桃源之径。

编辑: 方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