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性以逞 别有风姿 ——观李俊花鸟画

体性以逞 别有风姿 ——观李俊花鸟画

体性以逞 别有风姿 ——观李俊花鸟画

时间:2009-08-11 16:51:42 来源:

评论 >体性以逞 别有风姿 ——观李俊花鸟画

丁  芒

  李俊,江苏泰州市人,泰州市政协委员,在南京艺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陈大羽、徐培晨等两年,专攻写意花鸟,正式开始了他的“笔墨生涯”。由于悟性、由于勤奋,画艺进步很快。如今他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高港书画院副院长。

  国画与西画最主要的差异在于:一重内视,表现精神内涵,一重外视,表现物质形态。国画中山水画与花鸟画的主要差异在于:一是宏观,一是微观,而内视性的追求则是一致的。山水画尺幅之内,容千山万水,视野广阔,足以寄意遥深。花鸟画多写草木虫鱼,案头小品,视野逼仄,景境独特,谛视性强,要在这个螺蛳壳里做道场,表现润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以及赋予接受者以领悟、升华的想象余地与激发的力度,确实是比较困难的。经过千百年的经验积累,我国花鸟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传统,这就是“定格象征”。如梅兰菊竹,象征孤傲、忠节、隐逸、耿介等等精神美德,画家以此精神所指为笔墨导向,接受者也都习惯了从此角度来欣赏、领悟。等而下之的则是迁就习俗,牡丹象征富贵荣华,甚至利用谐音,以鱼状“余”,以蝙蝠状“福”,蜘蛛状“喜”等等。当代有思想有追求的花鸟画家,只有在这些传统题材、定格象征中,努力投入自我,拓展思维,寻求新路,才能获得更高成就。我谈这些题外话,是为了从更高角度来考察李俊的作品。

  李俊是怎样在习见的题材、思路中,突出个性、寻求新创的呢?

  一、突出“视点”(画眼),加强冲击力度:诗有“诗眼”,画也应有“画眼”,也即如龙之点睛,是一画情意传达之聚焦之处。此处着力,则全画皆活,对接受者的思维,立即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激发力。如他的《个个好样》,画四个葫芦侧挂于藤叶之下,葫芦均丰满成型,却依然碧如翡翠,青润欲滴,几呈半透明状,晶莹可喜。人们一展画幅,目光立即被它吸引。是耶?非耶?已不暇思索,只觉得美得真淳莹沏,启人遐思。李俊善画荷,我见他几幅近景,也是把荷花瓣画得出奇地红,红得发亮,瓣脉怒张,极少常见的粉露掩映之态。我猜其用意也是为了突出“视点”。

  二、强化反差,凸显对比奇趣:有差异才能形成对比,才能构成波澜曲折的旋律感。文字、音乐、绘画,都可以运用这种内结构的审美规律,只是手段不同而已。绘画是线条、色彩的组合。画竹,一排画下去,不见参差,就平淡无味,这是画家常识。而运用色彩的反差,以强化奇趣者,似尚不多见。李俊却在这方面独有所悟。有一幅近景荷图,荷花如上述:泼血鲜红,而花间的几弯荷叶,却“跃”出青翠或深碧的氛围,被涂上鲜蓝之浓色,而且蓝得发亮,与红荷形成极大的反差。现实中并没有这样的荷叶,但文学艺术中,完全认可这种违反生活、科学逻辑的想象,作为一种思想感情的象征、暗示之物,以补充手段、工具传达之局限,从而出神、出奇、出味、出趣。李俊有不少画都运用了色彩的反差。如前述《个个好样》,为凸显葫芦的青翠,把藤叶都涂成黑色,例不胜举。

  三、笔墨功夫,也有独到之处。陈师曾解释文人画是:“不在画中考究艺术上的功能,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的感想”。他强调的是神韵、意味、旨趣,只要有这些,着笔草草也不为诟病。其实,许多文人画看去“草草”,未必不是其笔墨功能达到炉火纯青、熟能生巧地步的一种表现。李俊的笔墨功夫,从几位熟知他的师友的评论中可略窥深浅。他的教师徐培晨先生说:“前人画荷一般采取钩线填色法,或用没骨渲染法,而李俊是在大写意水墨的基础上,大胆地施用了中国画的大色——石类颜料来罩染,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薄的地方即透出水墨的底色,厚的地方则体现了色彩的明丽,色中有墨的机趣,墨中有色的意蕴,色墨交融,画面有尽而意趣不匮”。姚社成先生论其笔墨特点是:“在用笔上坚持了大羽先生的雄健、利索,在色彩上用大色则显得奇险,不仅恰到好处,且给人以新意。只有在真性情和激情与灵感碰撞中的用色,才会有如此效果。”也有人论其用笔特点是“骨法用笔,运笔中讲求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这些行家里手的评论足以说明,李俊的笔墨功夫,自有其独到之处。

  四、追求性灵的抒放——中国艺术的特有方式:写意传统,以意之表达生发出意境,对花鸟画来说尤应是审美追求之重中之重,宗白华说过:“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了虚空,留下了笔迹,即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所以一书一画中,都是诗书画家心情、品行的自然流露,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在作品中的自觉与契合。近观李俊新作《春暖》,藤干虬曲,枝叶披离,繁花垂垂累累,丰丽而沉厚,线条虬劲与色彩浓淡,构成一片生命力的蓬勃之势,全幅涌动着奋进的律动之美。这不正是李俊人品、心情的自然流露吗?不也是画家的文化内涵与时代文化精神的默契与彰显吗?动法与性灵相统一、感情与笔墨相融合,足见李俊的艺术审美思维更趋向成熟。

  总之,不是体性以逞安能神韵飚发?没有深厚的基本功,岂能做到功夫独到、别有风姿?读者自有深探,这里就不多提了。

  李俊近两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深望他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必有大成!

                2008年2月18日于苦丁斋

  丁芒(1925—)当代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散文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外散文诗学会名誉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江苏省诗词学会顾问、全球汉诗总名誉顾问。出版《丁芒书画论》、《当代诗词学》等专著40种,2002年出版600万字《丁芒文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