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省份博物馆开放后展品受到损坏,进行破坏的参观者当然首先要承担责任,对他们的行为要进行谴责。这件事反映出部分观众道德素质低下,爱护公物意识淡漠,加强教育是关键。但是,我们在追究责任的时候,不能把责任全推给观众,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在管理上有无漏洞,更不能因噎废食而倒退回去,应该象巩汉林讲的“还是要加大免费开放的力度”,做到“放而不乱”。
要做到“放而不乱”,首先必须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使免费开放“常态化”、制度化。河南的人大代表、中国三峡画院院长周森说,我认为不仅博物馆要免费开放,更多的公共设施都应该免费开放,还要做到常态化,还更多的空间给老百姓。这方面政府应该加大一些投入,增加一些设施,老百姓去看了,观赏了,审美观也会提高,综合素质也会提高。
这一点浙江省以及杭州市做得比较彻底,他们不仅在全国比较早就推行公共设施免费开放,而且使之常态化、日常化,如此一来,观众心态也趋于平和,我今天不来可以明天来,犯不着在节假日去人挤人,轧热闹。反思某些省份之所以出现损坏博物馆展品的事件,原因之一就是平时不免费开放,到节假日集中开放那么几天,又没有充分估计到参观人数,应急措施也不到位,结果老百姓恐怕"过时不候"或挤不进去而蜂涌而至,造成人满为患。
其次要加强管理。“免费”不是“免责”,不能因为免费开放了而放松了管理。越是免费越是要加强管理,因为参观的人群增加了,不确定因素也增多了。杭州市在这方面具有经验:为不与外地游客争风景资源,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规定每周一向本地居民免费开放,凭市民卡可以自由出入,但同时也规定,每天公园参观游览人数最多不能超过3000人,这一方面通过控制和限定时间、人数,可以错开外地与本地游客的参观高峰,避免争夺风景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限制公园容量,保护自然生态,做到可持续发展。
除了限定每天参观的总人数外,在每天不同的参观时段,也可以进行人员分流。来自内蒙古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建议,根据国外的经验,可以采取部分时间段免费开放,比如说到傍晚的时候免费开放,那个时候能去的人可能不是那么很多;再一个就是有秩序地进入,比如说能进去多少人,就放进去多少人,人多时在外面卡住就是了。杭州的一些图书馆、博物馆就是采取这种方式,比如“浙图”采取凭卡领票,里面的座位满了,就不发票了,只有腾出一个空位才放入一个人,这样的管理就比较有序。另外,“浙图”还采取专业分流的办法,每周都举办不同性质和专业的讲座,事先报名或网上领票,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使图书馆的资源充分合理地利用,管理也显得有条不紊。
当然对观众的公德教育也非常重要,要不断对公众展开“八荣八耻”教育,各公共设施管理单位也要辅之以赔偿制度,要让“损坏公物可耻”、“损坏公物要赔”的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