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明·木胎漆彩罗汉坐像一对

图录号:2289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明·木胎漆彩罗汉坐像一对
图录号:
2289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60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成交价:
RMB:开通VIP查看价格

HK:0
USD:0 GBP:0 EUR:0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 泠 印 社 二 〇 二 二 年 春 季 拍 卖 会
专场名称:
华藏宝相 · 历代佛教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22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周五至周日)
备注:
声 明:
罗汉信仰虽源于古印度经典,然古印度尚未见到明确的罗汉造像,因此,罗汉信仰基本上可以视为佛教汉化过程中产生的本土信仰,而其造像艺术也发源于中国。唐永徽五年(654)玄奘译出《法住记》,此经专说十六大罗汉,罗汉信仰及其造像艺术自此于中国扎根,逐渐于晚唐/五代时期成形。虽然唐代石窟中便出现僧侣的形象,但现存最早,以《法住记》中的十六罗汉为主题的造像实例便是建造于吴越广顺三年(953)的杭州烟霞洞十六罗汉像(图一)。这是由吴越国吴延爽发愿所造,在《法住记》的十六罗汉基础上添加了一尊庆友尊者( Na n d i m i t r a,即《法住记》作者)和一尊不具名的罗汉,所以也可视为现存最早的十八罗汉实例。1966年瑞安慧光塔曾出土一件吴越国金铜持经罗汉立像,是早期铜罗汉像的一件实例。 宋代是罗汉信仰的鼎盛时期,由于各种关于罗汉的灵应故事透过文士名宦的记载宣扬,使得上从帝王,下至庶人,无不虔诚敬事供养。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苏轼。他的外祖父程文应曾落难受到十六个僧侣的救济,文应认为这十六位僧侣便是十六罗汉化身,因此每年举办四个大型的罗汉供会供养之。苏轼自己被贬至海南岛时,想起外祖父当日落难情景,便到当地的五百罗汉堂礼拜,并为之题字,先后写下四篇关于罗汉的赞颂。他又在海南岛当地获得五代张玄画的十八罗汉像,送给弟弟苏辙供养祈福。宋人供养罗汉时的祈愿包含很广,大至天象的祈晴,祈雨,小及个人祈求现世的平安康健,长寿,登科及第,乃至于追荐亡者等,可以看出宋代罗汉信仰深入宋人生活的各个层面。 本次拍品中的两件罗汉像精雕而就,细节处面面俱到,所定格之神韵灵妙逼真,栩栩如生,加之其尺寸硕然,着实叫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 年老尊者形体瘦削,身材比例匀称,错综曲折之弧面活现头骨轮廓,额骨见数道阴刻纹,线条流畅却深入三分,使整体造型愈加深刻。前额、眼周及嘴角皱纹简洁利落、丝缕分明,精准素描出年长智者面容特征,更强化雕塑立体视效。罗汉双眼微阖,低眸而视似冥思入定,威而不怒;嘴角略扬,笑容平和慈悲,传达悲天悯人之情状。 另一尊年轻的罗汉像,内着宽袖交领袈裟,外斜披僧袍,映衬罗汉的体态,颇具生活化;袈裟衣纹褶皱层次丰富,僧袍质感厚重,将衣物真实质感展露无遗。袈裟表面饰有漆线雕纹理,此工艺显出造像在当时的品级之高。 此对罗汉造像构思巧妙,刀法精湛,形体简洁,虚实处理得当,脸部及衣纹刻画极为写实,虽然时代久远,但是依然保有原来的漆彩,漆彩中的描金画的生动逼真。仪态安详沉静,造型生动传神,权衡合度,堪称汉传佛教造像中的精品,不为多见。具有极高的艺术及收藏价值。 来源:1983年购于GARY BACHMAN ORIENTAL WORKS OF ART.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