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2020年春季拍卖会> 中外名人手迹暨三宁斋旧藏专场>梁漱溟  《佛法大意》完整文稿暨致孟宪光重要长信
图录号/艺术家:

梁漱溟  《佛法大意》完整文稿暨致孟宪光重要长信

图录号:2670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梁漱溟  《佛法大意》完整文稿暨致孟宪光重要长信
图录号:
2670
年代:
1979年1月25日作
艺术家:
梁漱溟
材质:
信笺 一通八页(带信封一枚)
作品分类:
尺寸:
26×12cm×8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2020年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中外名人手迹暨三宁斋旧藏专场
拍卖时间:
2020年08月07日-10日
备注:
声 明:
识文:晓阳老弟:前日答一信,计当先此得达,兹更答来信之第二帋。鬼神有无问题,弟尚疑莫能决,凡于事之不晓然者辙存疑,这谨慎态度本来是好的,不可附和流俗以不信鬼神自诩。鬼神是有的,但如基督教之上帝,回教之真主、直宰,人生祸福皆出于宇宙唯一大神者则属迷信耳,兹钞录我近写一文寄弟阅之,余不尽宣。八十七老朽手书。钤印:梁漱溟印(朱)    友人袁虹叟新购录音机,邀我为一次录音。我以“佛法大意”为题,略申我对于佛法的认识。其词如左: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佛法大意。原始佛法即通俗所称为小乘佛教者,其内容总括起来,就是“四谛五蕴”之说。何谓“四谛”?苦、集、灭、道,是为四谛。在佛家看人生,不过是起惑、造业、受苦三句话可以尽之。人们总迷惑在有个自我,便是起惑。实则根本没有一个我,如像人们通常所设想的那样常一主宰的我之存在。于是便联系说到五蕴。何谓 “五蕴”?色、受、想、行、识,是为五蕴。色指身体,受即苦乐等感受,想指留下的记忆;行、识则指生命流行的本身。生命的真相是前后相似相续,非断非常。此时的我与过去的我,刹那变化,早非一事,只不过前后相似相续而已。并不像人们误认为今天的我依还是昨天的我那样,所以说非常(常者常恒)。然而它又是相续下来而不断的。并不像人们误认为一个人死了,便完了的那样。由于人们迷执着自我,便造种种业(善恶都是业)。这便是四谛中的“集”,而人生种种的苦就由此而来:所以集为苦之本。要消灭人生之苦,必得修道。原来古印度社会是宗教盛行的世界,各宗教几乎同以解脱苦恼的人生为宗旨,都讲求修道。修道为寂灭之本。苦、集、灭、道四谛大意就是这样。佛家在古印度属于较后起的宗教。原始佛教的教义有三:(1)诸行无常,(2)诸法无我,(3)涅盘寂静。是曰三法印。世间一切事物流行曾不暂住,便是诸行无常。有世间法,有出世间法,亦或称有为法、无为法,浑合言之曰诸法。但不论有为法、无为法,总归是没有我;此即是诸法无我了。世间是生灭不住的,人生是造业受苦,沉沦在生死轮回中的;印度各教派几乎都求超脱生死,归于寂灭为乐之境的;但其他教派总不免认识上有错误,修行上有错误,未能契合真理,妙达出世之境界。唯独佛家能以成就得寂静涅盘。以上粗略叙明原始佛教的大意,以下再谈一谈大乘佛法。 大乘佛法在世间人看来应该说是原始佛教十分可惊的一大发展变化,它表现为一大翻案文章。那就是在大乘说:四谛不立,五蕴皆空;有如《般若心经》上的: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乃至“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云云。但实则是翻而不翻。大乘佛法正是建立在原始佛法之上的,既不是离开这一基础,却又反过来指点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在实践上菩萨不舍众生,不住涅盘,原本是出世间法,却又出而不出,不出而出。我们可以说,若没有大乘佛法,那么,佛法就不圆满。 说至此,回顾来说宗教和人生的关系。原始人群或称初民社会的生活中就萌芽着宗教。那就是人们震恐于大自然界风云雷雨、洪水猛兽,种种灾患侵袭,幻想有神灵降罚或魔鬼作祟,而有许多禁忌和胡乱的崇拜;在今天看来可笑,而在那时正是维系其社会生活所不可少的。不妨说,自远古到今后远远未来的世界,将始终存在着宗教。所谓宗教,就是人类在现世生活中一种超现世乃至反现世的倾向活动。现世和反现世正是矛盾统一,相反相成的。在佛教内有人天乘、小乘、大乘,和种种宗派,恰是包罗万象的。佛法既创始于释迦牟尼,但又随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人情而形成而流布,莫执一而非余。我的话完了。 右录文稿作于一九七八年十月,抄写于七九年元月。八十七老叟梁漱溟。钤印:梁漱溟印(朱) 著录:1.《法音(学术版) 第一辑》P1-2,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1987年。 2.《梁漱溟全集 第7卷》P462-464,中国文化书院学术委员会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3.《梁漱溟全集》第8卷P159,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4.《梁漱溟日记》P357,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5.《国学大师谈国学》P261-263,梁启超等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5年。 说明:孟宪光上款。孟系梁漱溟在河南村治学院代教时的学生。 此为梁漱溟1979年1月25日所作长信,多达8页,围绕论述佛教、宗教和人生问题而作,系市场所见梁氏论述佛法篇幅最长的书信。 信件双款,花笺,两次钤印,著录于梁漱溟日记、全集、书信集及其他各种文集。 梁漱溟毛笔手录自作《佛法大意》完整文稿,长达7页。《佛法大意》最初发表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法音》1987年第一辑,是梁氏最广为人知的论佛教文章之一。此稿在时间上早于发表定本,在个别字句上略有差别。文稿中,梁漱溟简述佛教自原始佛教(小乘佛教)至大乘佛教的发展史,介绍原始佛教核心的“四谛五蕴之说”及其三大教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展示了佛家眼中的人生和世界观,以及“解脱苦恼的人生”达到“寂静涅盘”的途径。即“在佛家看人生,不过是起惑、造业、受苦三句话可以尽之”“要消灭人生之苦,必得修道”,同时“世间是生灭不住的,人生是造业受苦,沉沦在生死轮回中的”,为“求超脱生死,归于寂灭为乐之境”“ 唯独佛家能以成就得寂静涅盘”。从小乘发展至大乘,则多了一层辩证含义,因大乘提出“四谛不立,五蕴皆空”,在观念和实践上更进了一步,以至将佛法推向圆满。随后,梁氏分析了宗教的由来、未来的发展及“和人生的关系”。梁氏以为宗教“就是人类在现世生活中一种超现世乃至反现世的倾向活动”,起源于对自然现场的幻想等,但这“在那时正是维系其社会生活所不可少的”,且将与人类社会始终共存。佛教之为宗教,虽然“创始于释迦牟尼,但又随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人情而形成而流布,莫执一而非余”,将随时代而发展变化。 信件系为孟宪光解惑而作。起首讨论“鬼神有无问题”,梁氏指出“鬼神是有的”“但如基督教之上帝,回教之真主、直宰,人生祸福皆出于宇宙唯一大神者则属迷信耳”。为了更进一步解答孟氏的疑问,梁氏遂将1978年口述的论文《佛法大意》抄呈。 作者简介: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笔名寿民,瘦民,广西桂林人。1911年加入同盟会任京津支部机关报《民国报》编辑记者。1916年任司法总长秘书。1917年任教北大。1928年任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主席。1931年在山东邹平创办乡村建设研究院,倡导乡村建设运动。抗战时任最高国际参议会参议员。1941年创办《光明报》。是民盟创始人一。建国后历任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五至七届常委。坚持素食七十年。著有《东西文化及哲学》《乡村建设论文集》等。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