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9世纪 不丹风格 莲花生唐卡

图录号:0758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19世纪 不丹风格 莲花生唐卡
图录号:
0758
年代:
19世纪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73×51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北京荣宝
拍卖会名称:
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一念莲花开·敦煌写经及佛教艺术专场
拍卖时间:
2019年06月13日
备注:
矿物胶彩棉布 镜心提要:莲花生大师为古印度乌仗那国人,是藏传佛教前弘期的著名高僧。公元8世纪,大师入藏帮助西藏建立了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佛教寺院,被藏传佛教僧俗崇奉为藏传佛教的创始者。此尊头戴国王帽,面相丰圆,双目睁视,嘴唇紧抿,蓄有胡须。上身内着交领藏服,外披袈裟,袈裟衣褶婉转叠加,凸显出衣物的质感。左手捧嘎巴拉碗,臂弯处夹有骷髅杖,右手持金刚杵。脚蹬藏靴,双腿结跏趺端坐。莲师左右分别是曼达拉瓦和益西措杰两位明妃,画面上方绘制阿弥陀佛、四臂观音、五方佛父母以及莲师众多弟子,画面下方绘贡布雷滇、一髻佛母和罗睺罗护法等宁玛派重要修行本尊。整幅唐卡布局繁而不乱,人物排布有序,色彩亮丽雅致,绘制生动细腻,主尊莲座样式与不丹地区佛造像的莲座造型完全一致,唐卡宗教内容也是不丹地区唐卡常见题材之一,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不丹地区唐卡佳作。不丹唐卡的风格特点不丹唐卡指历史上不丹境内流行的唐卡艺术。不丹自7世纪起为吐蕃(西藏)领土,元朝统一西藏后成为中国的领土,到清朝时才分裂出去,成为独立王国。所以长期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又与西藏毗邻的不丹,历史上也深受藏族文化的影响,流行藏传佛教及各种佛教艺术。近年来,随着喜马拉雅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广受青睐,不丹佛教艺术也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不丹造像、唐卡、法器等佛教艺术品频频现身国际艺术品市场,研究和介绍不丹佛教艺术的图书也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丰富了喜马拉雅艺术形式,满足了艺术品爱好者的需求。此次北京荣宝拍卖推出的唐卡专场有多幅不丹风格唐卡,是一批认识和了解不丹风格唐卡的珍贵实物资料。借此机会,笔者在此简单介绍一下不丹佛教历史及唐卡艺术的特点。一、 不丹佛教历史概况据史料记载,不丹佛教始于八世纪中叶,是莲花生大士从西藏返回印度时途经不丹而传入的。至今不丹境内留下了许多有关莲花生的圣地,其中最著名的是不丹巴洛的虎穴寺,相传莲花生曾骑着老虎在那里降妖伏魔。可见不丹首先传入的佛教属于藏传佛教宁玛派,此后宁玛派在不丹的传播一直没有间断。12世纪中叶后,许多西藏高僧前往不丹,弘扬佛教,在中西部建立寺庙,其中属尼约世系的加瓦•拉南巴(简称拉巴)据说是第一位来自西藏的大喇嘛,时间在1153年。从12世纪到16世纪末的五百余年间,已有藏传佛教宁玛、竹巴噶举、格鲁等多个教派在不丹广为传播,各自建立本派寺庙,各擅宗途,竞相发展。其中以宁玛派和竹巴噶举派的势力和影响最大,两派明争暗斗,互争高下,势力互有消长。1616年,西藏竹巴噶举派僧人阿旺南嘉(1594-1651年)来到不丹,打破了不丹佛教发展的旧格局,开创了竹巴噶举派一统不丹的全新局面。阿旺南嘉是第四世竹巴法王白玛噶波的两位转世之一,出生于第一世嘉旺竹巴法王后裔“嘉”氏家族,后来接任了西藏首座竹巴派寺庙拉隆寺第十八任住持之位。来到不丹后,他在加尔萨欧姆错家族为首的不丹统治集团支持下,迫使其主要对手拉巴派和南因巴派教徒改宗或被流放,最后独揽国家大权,正式确立了竹巴噶举派在不丹的统治地位,并以“沙布隆”(指菩萨或即将修成的佛陀)称号自立为不丹最高的宗教和政治领袖,形成了夏尊•阿旺南嘉喇嘛转世系统。自此以后,不丹人称自己的国家是“竹域”,意为“竹巴噶举之乡”,自称“竹巴”,意为“竹巴噶举派人”,称国王为“竹结波”,意为“竹巴噶举之国王”,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不丹王国及佛教与竹巴噶举派的密切关系。不丹佛教史上涌现了许多高僧大德,其中有四位最为突出,至今仍受到不丹人崇信。第一位是莲花生,他是不丹佛教最早的传播者,功绩显赫,据说至今在不丹有29个莲华生的“转世”。第二位是是贝玛林巴(1450-1521年),他是宁玛派第四位伏藏师和八大林巴之一,也是唯一诞生于不丹的伏藏师,还被认为是宁玛巴龙钦巴的化身,他曾取出了32部伏藏法,是目前不丹宁玛派教法的主体部分。第三位是竹巴衮列(1455-1520年),他是第二世竹巴法王的上座弟子,对竹巴噶举在不丹的传播奠定了重要基础。他有许多非凡的神通和怪异事迹,如把羊牛错接,变成现在不丹特有的动物四不象;以阳具击退恶魔,至今不丹家家户户墙上画有飞天阳具,作为守护神供奉,就是由此而来;经常衣不蔽体,举止无常,犹如我国古代的“济公”,被人称为“疯行者”。因此自古至今成为不丹家喻户晓的重要人物。第四位是阿旺南嘉(1594-1651),他是今天不丹政教合一政权的缔造者,其地位和影响自不待言。这四位人物也是历史上不丹佛教艺术尤其是唐卡艺术重点表现的对象和主题。二、不丹唐卡的特点由上可知,尽管不丹佛教历史悠久,但其兴盛主要在阿旺南嘉建立竹巴宗教政权之后,而从目前所见的唐卡作品来看,不丹古代唐卡艺术也主要流行于17世纪以后的三百余年间,相当于我国的大清统治时期。这一时期,不丹在政治、宗教和地缘上与西藏仍然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其唐卡艺术受到了同一时期西藏勉塘风格的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又不断融入不丹本土的文化和艺术元素,从而形成了不丹特有的唐卡艺术风貌——一种具有浓郁地方文化和艺术特色的唐卡艺术风格。根据目前所见唐卡实物,其风格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1、整体风格受到西藏新勉塘画派的影响,构图严谨,风格清新自然,色彩艳丽而沉稳,整体给人庄严神圣、宁静安详的艺术美感。2、画面大多采取规范的构图,有三坛式或五坛式、曼陀罗式、环绕式、塔龛式、楼阁式等多种不同,讲究对称与均衡,罕有噶玛噶智画派的边角式和散点式构图形式,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不丹唐卡艺术对西藏传统绘画艺术宗教性的执着追求。3、画面上人物造型严谨,形象质朴生动,衣纹繁缛密集,线条粗犷有力,特别是人物的面部和躯体部位的表现富有立体感,显示出鲜明的地方文化和审美特色。4、画面色彩丰富,冷暖色对比分明而强烈,特别是冷色调明显有所加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色彩比较古怪,而非正常的色彩。如白色,不是正常的白色,而是灰白色;金色偏于淡黄色,没有炫目的光泽。同时画面上大多留有密密麻麻的黑点,特别是在大块的白色和黄色上。这些特点十分明显和突出,可以作为鉴定不丹唐卡的重要依据。5、表现内容主要为藏传佛教竹巴噶举派和宁玛派的崇拜,其中又以竹巴噶举派题材多见。在大多数竹巴噶举题材唐卡上,都习惯表现该派的上师,或以上师为主尊进行表现,或将上师置于画面一角。上师形象特别,大多头戴博多帽,留有浓密的胡须,具有不丹竹巴上师的标志性特征,因此也成为鉴别不丹唐卡的重要依据。而在有些唐卡上,还出现了竹巴噶举和宁玛两派题材内容相融合的现象,这应当与不丹历史上宁玛、竹巴两派互争高下,最终趋向包容共存的历史有关。6、画面上天地分明,背景深幽,具有很强空间透视感。大地上布满各种景物,有雪山、花草树木、鸟兽、祥云等,人物和景物描绘富于立体感,艺术表现力比起勉塘画派唐卡明显强烈。7、装裱特别。画心四边的镶边多为一般的蓝色带暗花的绸缎,镶边的左右及上下没有严格按照与画心的比例而来,尺度明显有所缩小,显得画心较大,镶边较窄。镶边背后一般有红黄相间的条纹绸锻作为里衬,这是仅见于不丹唐卡上的一种织物材料,对于鉴别不丹唐卡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有的唐卡没有另加镶边,而是在画心的边缘画出一个镶边,看似镶边,实则是在与画心相连的整块画布上描绘而成。本次专场共推出了3幅不丹风格唐卡,分别是马头金刚唐卡、竹巴噶举派上师唐卡、莲花生唐卡。这些唐卡表现题材各异,所属教派也各不相同,但风格完全一致,都体现了不丹唐卡构图规范,神像庄严,色彩沉稳,画工精细的鲜明特点;特别是这些唐卡大多保存完好,多为市场上难得一见的不丹唐卡上品之作,因此值得大家特别关注。首都博物馆研究员 黄春和
声 明: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