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961年作 接天莲叶无穷碧 镜框 设色纸本

图录号:0001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1961年作 接天莲叶无穷碧 镜框 设色纸本
图录号:
0001
年代:
1961年作
艺术家:
张大千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68×134.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广州华艺国际
拍卖会名称:
(香港)2019春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大千世界——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作品集珍
拍卖时间:
2019年05月27日
备注: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题识:辛丑三月,养疴横滨偕乐园,写寄晏平老兄、季琼夫人日内瓦。大千弟张爰。
声 明:
来源:李晏平、李季琼伉俪旧藏。注:上款「季琼」即李季琼(1915-2016),生于香港,乃圣公会李添嫒牧师(1907-1992)胞妹。岭南大学社会学系毕业,抗战期间投入难民救援工作。胜利后随教会抵沪,任职联合国国际劳工局上海分局。后获奬学金赴利物浦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往国际劳工局日内瓦总部,从实习、研究员始,服务逾三十余年,亦为该局首位华裔女性。大千先生于一九六五年访欧,畅游瑞士,期间与旧友李季琼重晤,相叙甚欢。李季琼八十年代退休后移居加国。为纪念其姐、圣公会首位女牧师李添嫒,于二○○七年在该校设立奖学金,并设立李添媛纪念阅读室及资源中心,亦将一批书画、文件同时捐赠。水墨淋漓尽酣畅—— 张大千〈接天莲叶无穷碧〉赏析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爱荷且尤擅画荷,经数十载的探索变革,推陈出新,至老弥佳,终成驰名中外的「大千荷」。张大千画荷,大致有三个时期:三十岁之前的师古期多以八大、青藤白阳、陈老莲等临摹为主,画风清新俊逸;三十至六十岁左右为集古期,他在师古基础上,汲取宋画精华,强调物理、物情、物态。因此钩金荷花富丽堂皇,没骨荷花清妍秀丽,写意荷花水墨淋漓,可谓由「瑰丽雄奇」达「苍深渊穆」之境。这一时期,大千画荷的独特之处,在于花瓣皆用复笔点缀,以求提神醒目;化古期则是其六十岁到八十五岁期间,首创的泼彩、泼墨艺术为画荷开辟了新天地,笔简墨厚,气质淳化,是其「化古为已」的标志。观〈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整体风格、独特技巧和落款年代,无不显示出这是张大千由集古期向化古期迈进的力作。在四尺整纸的巨幅上,画心左侧和中心下方的荷叶浓墨泼写,卓然飘逸,微风拂过,傲然地舒展筋骨。荷叶疏影中高洁雅致的白荷一朵似怒放似雕零,一朵半遮半露悄然绽放,花蕊硕大,近尺见方,十分少见。另有两株苞荷腾空而出,一倾一斜,各具蓬勃向上之势,含苞待放、怒放、将残的画法,喻示荷花生命的三种状貌,虽情态不一,却顾盼相应。圆浑劲挺的荷茎,「两笔完成,一笔从上至下,另一笔从下至上,两笔自然接榫」,并以一己之力支撑起画作的天地,更为右侧两片墨色厚重的荷叶生长提供了空间。荷间或有水草纵生,层次分明,力透纸背。除却花瓣顶端的复笔,张大千在此时期还尤为重视书画关系,他曾说:「画荷花的竿子要用篆书,叶子则是隶书,瓣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草书。画荷需用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若以此言观此画,便发现其所言非虚。整幅画作架构自然忘形,用笔古朴疏狂,泼墨淳厚飘逸,格调清新典雅,尤其是纯熟的功底与老辣的技法,于浑朴中见清秀,于洒脱中含缜密,于酣畅中寓意蕴,令人折服。此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是为李晏平、李季琼夫妇所作。李晏平于40年代至70年代在国际劳工局(瑞士日内瓦)工作,李季琼则是在联合国(日内瓦)工作的第一位中国女性。张大千于五、六十年代在欧州办画展兼治眼疾期间,与李晏平成为好友并偶住其家中,此作就是1961年赠画。此画在1985年之后被李季琼赠予她的侄女安吉丽娜•李(图一)。另,1956年张大千曾作〈松崖高士〉(图二)图赠李晏平;1965年寄赠李季琼山水画〈临流清话〉(图三)。这两幅作品被李季琼捐赠给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图书馆,并在其去世后于2017年香港苏富比拍卖。如此来看,此幅画作不但是张大千海外友谊的象征和延续,亦是其「大千荷」享誉国际的标志。此件象征友谊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在用笔、用墨、用色、用水、布局诸方面均极佳,堪为神逸之作。大千一生经历多姿多彩,艺事发展不囿门户、流派之别,博纳众长,镕铸古今,贯通中外,自成面貌。其前半生致力于「入古」,涉猎广博,研习精湛,达到了「集大成」的境界,后半生着力「出古」,于传统中寻求蜕变、突破,从而开创了最具现代感的中国绘画风格,成为中国画史上登峰造极的一代巨匠,不可不谓之「五百年来第一人」也。大千一生游历之广深,实可谓同时代艺术家中的翘楚。从四川、上海、北京、敦煌……到泰山、华山、黄山、青城山等,一九四九年前,大千几已踏遍国内名山大川;一九四九年后,其「万里寻胜」的脚步又及印度、南美、欧洲、美国诸地,及至晚年回到台湾定居,方谓「远从海国得归根」,而张氏腕底的大千世界亦可从其艺术足迹一观。二十至四十年代前可谓是大千师承、摹古与写生实践齐头并进的重要阶段。其致工山水古意,从石涛旁及八大、石溪、程邃,画风清新俊逸;三十年代初,大千三游黄山,将真山实景融入绘画,并选用黄山画派石涛、弘仁、梅清之笔法进行山水画的仿古与创作,腕底之境多清丽秀润;三十年代中期,渐用杨升及张僧繇没骨笔法入画,写巫峡、华山之境,又取法院派青绿金碧山水,胜景与师承两相激发,大千系统地将中国画史上的用色用笔方法一一吸收至自己的「青绿山水」中;及至四十年代,适逢大千数游峨眉山,兼致力于赵孟俯、盛懋及王蒙之临仿,自此渐入元人之室,继而从「元四家」进而上溯到北宋范宽山水之貌,此时其山水之作渐有董巨之风。综而可知,大千晚年泼墨泼彩之创举亦与此一时期之「积学储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九四一年,张大千在战火中远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得窥六朝隋唐艺术堂奥。敦煌之行对于张大千的绘画风格之变极为重要,亦可谓是其艺术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曾自述「中年西上敦煌,临摹石室,振千年之颓势,开艺苑之新局,气象雄伟,着色瑰丽,使人物画为之一变」。大千早期的人物画受陈老莲、张风的影响,又兼及吴门唐寅、仇英与浙派吴伟、杜堇,笔致清劲秀逸。及至西赴敦煌,「面壁」三载,其人物画自此转为富丽堂皇,缐条沈凝端穆,丝毫不见纤弱之处。而敦煌壁画大画幅、大章法的布局结构和瑰丽典雅的用色,亦养成了张大千日后绘制联屏巨构的能力、雄心和气魄,成为其艺术创作的核心表现特质。五十年代后,张大千游踪海外,由于亲身感受了西方艺术的精粹,特别是与当时流行的印象派、立体派等艺术流派的接触,使其绘画风格开始转变。大千先生在继承前半生「血战古人」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绘画的色光关系,创造出借古开今、走向世界画坛的伟大成就,其笔端由工笔白描一跃为泼墨,由青绿山水发展成泼彩,传统创新,共冶一炉,让中国传统水墨画于西方艺坛大放异彩,同时亦奠定了其在艺术史中独一无二的地位。时维二0一九年,适逢大千先生一百二十岁诞辰,又及华艺国际(香港)首拍,承蒙各方藏家襄助支持,慨允提供珍藏之大千书画以续收藏佳话,质素份量,皆有可观,故特别策划推出「大千世界——纪念张大千诞辰120周年」专题,藉此仰望巨匠之剪影!本辑所集来自五洲四海好其艺者之珍藏,作品涵盖其传统笔墨技法高峰期以迄泼墨泼彩风格大盛期间的代表作,题材遍及山水、人物、花卉等,合而视之,洵能反映其题材技法运用的多元多变风貌。专题中如早年拟石涛笔意之佳构〈黄山扰龙松〉〈金刚山虎头崖〉,便是大千与古人「血战」成果中之表表者;展出于五十年代巴黎「张大千画展」之〈惊才绝艳〉、七十年代展览于美国「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的〈白描观音〉,则为大千人物绘画中极具代表性之佳作杰构;而晚年写于摩耶精舍的泼墨泼彩之作〈江山万里图〉,足可反映大千「辟混沌手」的创新画风;又如梅云堂旧藏〈碧荷〉与遥寄日内瓦之好友季琼的〈接天莲叶〉、为好友黄杰将军寿辰所创作之清逸山水〈秋居图〉,则记录了他性格豪爽、与挚友之深厚情谊。诸作纷呈,藉此以观先生之大成,亦属吾辈之幸事也。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