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11世纪 铜金刚萨埵(错银错红铜)
图录号:1027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11世纪 铜金刚萨埵(错银错红铜)
- 图录号:
- 1027
- 年代:
- 11世纪
- 材质:
- 作品分类:
- 尺寸:
- 高22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广州华艺国际
- 拍卖会名称:
- 2017秋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静观—历代造像专场
- 拍卖时间:
- 2017年11月24日-11月25日
- 备注:
- 声 明:
- 来源:欧洲私人收藏,提供1997年发票参阅:1.乌尔里希·冯·施罗德着,《西藏佛教雕塑》卷一,图版49A-E,布达拉宫藏品;2.克什米尔铜金刚萨埵,11世纪,美国洛克菲勒家族藏品;3.克什米尔铜金刚萨埵,11世纪,美国诺顿西蒙博物馆藏品。清净梵相韵 无上菩提心——克什米尔金刚萨埵像赏析克什米尔位于喜玛拉雅山西面,东临我国的新疆、西藏,南面是印度,西北面与巴基斯坦接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促使克什米尔地区形成了复合型的文化风貌。了解克什米尔的佛造像艺术,首先需要理清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克什米尔造像的历史与艺术特色早在中国的秦汉时期,由斯基泰人的一支建立的“罽宾国”包括了今天克什米尔的西部地区,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曾经和罽宾建立往来。史载公元前三世纪时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世阿育王派遣末田地长老来此传法,首开该地区的佛教艺术端绪。公元1-3世纪,贵霜帝国统治下的克什米尔地区已经成为西域的佛教中心之一,其造像风格受到贵霜帝国犍陀罗艺术的深刻影响。二世纪 犍陀罗 灰色片岩 62×60厘米比利时布鲁塞尔 Claude de Marteau Collection 收藏5至7世纪时,克什米尔僧人来华传教不断,从他们的译籍也可以看出克什米尔此期佛教崇尚小乘的倾向。7世纪之后的克什米尔佛教则主要为大乘密教,其造像艺术开始进入繁荣期,在迦尔郭咤(Karkota)王朝统治下,克什米尔发展成了重要的文化中心。此时期克什米尔造像的艺术面貌融入了印度笈多王朝秣菟罗、萨尔纳特式造像风格和中亚波斯萨珊文化的影响。造像强调体态优美、薄衣贴体。主要特征是双眼大而张开如杏仁,嘴唇丰满,反映出本地人种的面貌特征;衣纹有秣菟罗式的U形纹和萨尔纳特式的光素无衣纹,仅在领口、袖口表现衣边;背光镂空;佛座的基本形式是方形的须弥座。造像多数为黄铜制作,表面不重鎏金,但莹润细腻,眼白、眉毛、白毫嵌银是其特色。这种风格的造像,以其独特的姿态映现出犍陀罗风格向笈多风格的转变。克什米尔早期造像对之后西藏西部地区的造像影响良多。对于克什米尔的造像风格,西藏历代佛学大师和艺术鉴赏家们都有精彩的品评,其中16世纪著名佛学家白玛噶波(1527-1592年)在其著作《金铜佛像鉴赏》中如此鉴赏道:克什米尔佛像“多以略带黄色的白利玛,尤其是紫利玛、石和陶瓷般材料及合金为胎制作佛像。面部修长丰润,上身和下身细小,眼扁平,鼻梁圆好,唇肥厚。体态惬意,骨节短小,手足柔软,铜唇银眼者为多见。”可以说,7-13世纪的克什米尔引领着当时整个世界佛造像艺术的工艺水准。这个时期,克什米尔与周围地区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达到顶峰。直到14世纪,伊斯兰入侵克什米尔地区,其辉煌的佛教艺术便走向了衰亡。幸运的是,成为绝响的克什米尔造像艺术,在我国的藏西和西藏其他一些地区得到了保护和延续,成为了一笔极为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克什米尔造像的影响与传承10世纪时,西藏古格王朝国王意希沃(后出家,法名智光)选派族中21人赴克什米尔学习密法,其中,仁钦桑布获得很大成就,他在学成归国时专门邀请了32位克什米尔大师来古格弘法,陆续修建了以托林寺为首的一大批佛教寺院,并且帮助创作了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这次求法活动揭开了西藏后弘期佛教的序幕,在西藏佛教史上称为“上路弘法”。克什米尔是我国西藏后弘期佛教的源头之一,它在帮助复兴西藏佛教的同时,也带动了西藏佛教艺术的复兴,其艺术风格对西藏古格造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7世纪初西藏著名的艺术大师十世噶玛巴却英多吉便擅于在其绘画和雕塑中追摹克什米尔艺术,其作品成就了克什米尔这一神秘悠远艺术在西藏地区的不朽传承。在2015年香港翰海首拍上,却英多吉的一尊自塑像拍出了1400万港元的高价。克什米尔造像既重外在写实,又重内在意象与神韵的表现,在佛造像艺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在阿里地区扎达县仁钦桑布的家乡卡孜寺院、古老的托林寺、古格王朝时期的重要艺术遗迹东嘎和皮央石窟、拉达克地区的佛教寺院,以及拉萨大昭寺、布达拉宫中,还供奉着一些克什米尔风格的造像。千年的时光流转,克什米尔艺术的神奇魅力依然如此动人心魄。近年来,高古佛像受到艺术市场的普遍青睐,克什米尔造像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韵味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传世的克什米尔造像很少,精品更加珍罕,一旦出现在市场上,必然成为藏家关注的焦点。本场拍卖重点推出的这尊金刚萨埵像便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珍品。11世纪金刚萨埵像赏析佛教认为金刚萨埵是一切众生菩提心的本体,其心性坚固如金刚,故名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为藏传佛教密乘百部本尊之共主,《时轮金刚续》视其为本初佛,在密教中备受推崇。这尊出自克什米尔的11世纪金刚萨埵像十分精美,双手分别持象征其身份的金刚杵、金刚铃,结金刚跏趺坐于带方形底托的莲花座上。造像的结构比例与细节均刻画得十分考究,头部佩戴的五佛冠极具特色,与西藏布达拉宫所藏的一尊高17.8厘米的金刚法菩萨造像一致,可作比较。五佛冠,又作五智冠、五智宝冠、五宝天冠、灌顶宝冠。大日如来、金刚萨埵、虚空藏菩萨、诸佛顶尊等所戴之宝冠,皆为五佛冠。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分别是:中央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祖),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不空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宝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圆满之德。金刚萨埵束高发髻,余发编成两股发辫垂搭于双肩,束冠缯带自然垂落于发辫旁,宝冠两侧有花结,两耳缀精美的耳珰。造像面型卵圆,脸颊饱满,杏仁眼,目光如炬,弯眉细长,眉间饰白毫,宽鼻厚唇,面容祥和宁静。金刚萨埵身姿挺拔,腰部收束,躯体健硕有力,尤其强调对肌肉的表现,所佩项链、臂钏等饰物简洁而精致,帔帛绕过双臂向上翻卷飘扬,富于装饰意味,局部的动态与整像的肃穆相得益彰,充分反映了金刚萨埵作为本尊的身份与气质。下身的长裙薄透贴体,不表现衣褶,而是用錾刻的梅花点作装饰,这是克什米尔造像的常见手法。莲座格外精美,造型为圆形束腰式,满施莲花瓣,莲瓣层叠饱满,头部尖锐,形态逼真,可见对犍陀罗造像写实手法的传承。造像身后配有圆形头光和身光,上刻火焰纹,突出了造像的崇高地位。该像以合金铜铸造,铜质细密莹润,双眼与白毫嵌银,嘴唇、乳头嵌红铜,工艺十分精湛,为克什米尔造像的典型特征。整像风格古朴,造像比例准确和谐,细节表现精彩,如此精美的工艺与完好的品相在现存同类造像中十分难得,堪称一尊克什米尔造像珍品。在现存克什米尔造像中,造型样式类似的有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收藏的铜金刚萨埵像、美国诺顿西蒙博物馆收藏的铜金刚萨埵像,以及西藏布达拉宫收藏的多尊不同题材的菩萨造像等,均可为此尊造像提供参考。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
18世纪 铜鎏金关公
-
15/16世纪 铜鎏金绿度母
-
15世纪 银身四臂观音
-
14世纪 铜鎏金释迦牟尼
-
清乾隆 铜鎏金燃灯佛
-
清乾隆 铜鎏金释迦牟尼
-
清 铜鎏金多闻天王
-
元 铜漆金自在观音
-
明 铜鎏金关公坐像
-
明早期 铜骑狮文殊菩萨
-
明 铜天王像
-
明中早期 铜释迦牟尼立像
-
明 铜鎏金雪山大士
-
18世纪 铜尊胜佛母
-
清康熙 夹纻弥勒菩萨立像
-
清康熙 夹纻彩绘绿度母
-
元/明 木胎髹漆金观音菩萨坐像
-
明早期 木胎彩绘关公像
-
元 木胎彩绘观音
-
明永乐 铜漆金阿弥陀佛
-
14世纪 铜帕木竹巴像
-
15世纪 铜鎏金上师像
-
14世纪 铜上师像
-
12/13世纪 铜释迦牟尼
-
14世纪 铜释迦牟尼(错红铜)
-
12/13世纪 铜释迦牟尼
-
11世纪 铜金刚萨埵(错银错红铜)
-
7世纪 铜莲花手观音(错银错红铜)
-
明末清初 木胎漆金说法文殊
-
清 木雕道教神明头像 (一组)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广东美术百年作品—国画篇(125)
- 静观—历代造像专场(84)
- 开合竞风流—成扇集珍(80)
- 广东美术百年作品—西画篇(31)
- 中国书画(149)
- 黄金时代—法兰西三剑客 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10)
- 当代艺术—油画·版画·雕塑(75)
- 余香集—古董珍玩专场(165)
- 经典永恒—精品翡翠及瑰丽珠宝(137)
- 稀世真藏—极品名酿·养生精粹(355)
- 陈香茶韵∣金工雅器·日本名家茶道具(76)
- 时光技艺—珍贵名表(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