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茅瀚 秋山高隐图

图录号:38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茅瀚 秋山高隐图
图录号:
382
年代:
1719年作
艺术家:
茅瀚
材质:
镜心 设色纸本
作品分类:
尺寸:
191×92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盛世东方
拍卖会名称:
2016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
专场名称: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
拍卖时间:
2016年03月27日-28日
备注:
声 明:
款识:康熙己亥重九日画,竹邨茅瀚。
钤印:茅瀚之印、竹邨作者简介:茅瀚,本姓陈,字静远,号竹邨,仁和(今杭州)人。善画水墨山水及白描人物,诗亦苍秀。
一派秋光何处觅
—茅瀚《秋山高隐图》赏析
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大家辈出,尤其古代绘画精彩纷呈,佳作无数。中国山水画在明清前的唐、宋、元各朝,当时画史虽未明确秋山高隐图茂、云雾迷蒙、平淡翠润的自然峰峦,用笔圆润,不作奇峭和险峻之势,其风格与荆、关迥然不同,被誉为“南宗正传”。
直至清代初期,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的“四王”画派占据画坛的主导地位,追随“摹古是绘画的最高原则”,立追古法,作画无一不得古人精髓,将清初山水画的临古之风发挥到了极致。
茅瀚《秋山高隐图》,水墨绢本,纵191厘米,横92厘米,署款:康熙已亥重九日画,竹邨茅瀚。已亥年为康熙五十九年,1719年作。此图气势雄伟、形韵契合,墨色明澈,章法已然摆脱客体自然的束缚,以目之所见化为心中之愿,流露出作者尊崇文人画传统及江南山水的眷恋,与“南宗”一脉相承。古代雅士有涉足山溪,隐居林泉的潇洒风尚。居此可沐花卉之芬芳,闻鸟鸣之妙音。置身此境神清气爽。画家通过笔墨将自然之美转化为艺术图像,如诗如画感知草木之近,意象纯然,视觉阔远,展示一方人间烟火之中,尘外清境,诗意隐居的心灵家园。
观此图绘景物繁多,近景以两棵松柏为主,主松前一大棵胡椒点叶树,侧身有双钩夹叶小圆点树,陪侍一旁,犹如侍从,益发显得两棵主松意态非凡,高耸入云,挺拔不屈,庄严雄伟,大有青云而直上的气势,两棵主松比肩而立,几乎要合成为一棵,把全画撑了起来。
在画幅左下方岩石累累,形成坡坨,右下方山岗矾石重叠错落,堆砌而上,显得沉稳厚重,气势雄浑。中景在树木的掩映之下,筑有房舍错落有致,杂树丛林相互交映,溪流淙淙,意境邃远,呈现一派秋色美景。一个持杖高士缓缓走来,正凝神注目地观赏着秋日的山林,大有一种耐人寻味的对苍茫风光予以评说的雅逸情韵,极托出“山空无人,水流花谢”的畅心境界。远景烟霭云气萦绕,一座奇峰直入云端,蔚为壮观!恍若尘寰之外,使人顿觉飘然欲升,亟思神游于内。
纵观全画《秋山高隐图》,以董、巨为宗,兼取黄公望诸家于“南宗”的巨擘之作。作品采用全景式构图三远法,正如元代黄公望在《写山水诀》中谓:“山论三远,从下相连不断,谓之平远;从近隔开相对,谓之阔远;从山外远景,谓之高远”。笔墨继承董巨二人的“南宗”淡墨多水圆笔皴法。擅长长短不等,中锋侧锋兼施,干湿虚实变化的线条,作勾勒皴擦。山石运用长披麻皴、短披麻皴相结合作淡墨皴擦,墨色的渲染湿润滃然,山峦圆浑多矾头,疏密有序的焦墨点苔,使整个画面显得浓郁苍润,雄浑秀逸,极似北宗巨然《溪山兰若图》山水绢本水墨的格局。作品中透露的气息与董巨神遇而迹化,正如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中所言:“画家六法,一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随手写生,皆为山水传神矣。”今观之画作,始知玄宰之言不虚也!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