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宝港国际> 2015秋季拍卖会> 寂蕴—独处的艺术>公元4/5世纪 古于阗 铸青铜佛陀半身残像
图录号/艺术家:

公元4/5世纪 古于阗 铸青铜佛陀半身残像

图录号:1612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公元4/5世纪 古于阗 铸青铜佛陀半身残像
图录号:
1612
年代:
艺术家:
--
材质:
作品分类:
尺寸:
高7.5cm
估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宝港国际
拍卖会名称:
2015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寂蕴—独处的艺术
拍卖时间:
2015年11月28日
备注:
声 明:
出处:
日本私人珍藏
这件珍稀的青铜佛陀造型,虽然只残剩上半身,但庆幸佛陀头部几乎完整,使我们得以一窥来自古西域最早期青铜造像的艺术风格。

辉煌一时的古犍陀罗地区的佛教造像艺术,从公元三世纪开始,就随着贵霜帝国的衰落而走向消亡,但它也随僧侣、移民、艺匠的迁徙迅速传播扩散至阿富汗、克什米尔以及新疆地区。此时,也正值印度笈多艺术蓬勃发展,和谐优美的笈多式印度本土艺术风格也回向地影响了后期犍陀罗艺术。早期犍陀罗造像以片岩石雕与泥塑为主,到了后期,则基本以泥塑为主,约在公元四世纪开始出现了青铜造像。斯瓦特山谷最先制作出最早期的金属造像,并影响带动了克什米尔地区,直至公元八世纪,金属造像遂进入了一个全面繁盛的时期,

于阗为新疆西域古王国之一,是古丝绸之路南道上最著名的古城,东西方文化交汇于此。此地自古即盛行佛教,初传迦湿弥罗(位于印度西北部,即古代的罽宾)的小乘佛教,公元三世纪开始,大月氏贵霜帝国开始衰落,有古印度犍陀罗僧人相继迁移至此,大乘佛教遂趋兴盛,从五世纪始发展成为大乘佛教中心,自魏晋至隋唐,于阗国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英国考古探险家斯坦因于1906年在古于阗佛教遗址上发掘了热瓦克佛塔,出土了大批极富犍陀罗风格的泥塑造像。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险队也分别在1902年、1908年及1910年三次前往新疆探险,均在于阗进行了盗掘和调查,所得大量珍贵的佛教艺术文物现在分藏于日本龙谷大学和东京国立博物馆。由于物料材质的供应以及气候风土的原因,早期西域新疆的佛教艺术作品几乎全部以石窟壁画彩绘泥塑造像为主,青铜造像则极其罕见,故本件拍品的重要性对新疆早期造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的犍陀罗式铜造像极其稀有,参考一件珍藏于苏黎世莱特伯格博物馆的佛陀站像(图1),其宽大的V形衣领口是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再与一件来自新疆于阗佛教遗址的彩绘影塑佛陀站像(图2)相比较,两者之间在高度写实的艺术手法上和衣领口的处理方式上,完全是一种直接的传承的关系。其次,佛陀抬起左手的形式,也是传承自早期犍陀罗/斯瓦特造像的形式,如纽约鲁宾博物馆珍藏的一件公元八世纪的斯瓦特造三尊像(图3),中央端坐的佛陀抬起了左手执衣角,整齐的小圆点式的螺发与低垂宽大的V形衣领口,也与本件拍品极为相似。西域造像的风格与样式,对中原地区造像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参考纽约蓝杰里艺术商行于1990年春季展销会中推出的一件非常罕见的北魏青铜佛站像(图4),其圆润的开脸与肉髻上螺发的处理手法,以及通肩式大衣领口的形式,都与本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