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录号/艺术家:
李可染 山亭聚叙
图录号:474
拍卖信息
- 拍品名称:
- 李可染 山亭聚叙
- 图录号:
- 474
- 年代:
- 艺术家:
- 李可染
- 材质:
- 镜心 设色纸本
- 作品分类:
- 尺寸:
- 43.8×34.5cm
- 估价:
- 开通VIP查看价格
- 拍卖公司:
- 北京诚轩
- 拍卖会名称:
- 2015年秋季拍卖会
- 专场名称:
- 中国书画(二)
- 拍卖时间:
- 2015年11月13日-18日
- 备注:
- 声 明:
- 题识:山亭聚叙图。一九八二年,可染画于师牛堂。
钤印:可染、师牛堂说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李可染山水创作的巅峰时期,年逾古稀的画家仍怀抱“白发学童”勤力苦学的态度,欲穷究大自然的山水变化,为祖国山河立传。这一时期巨制频出,创作了《江山无尽图》、《巍巍万重山》等压卷之作,笔墨高度成熟,臻至化境。而在大山大水之外,李可染亦有一类情趣之作,充满或温暖、或清新的基调,意在体悟笔墨的趣味,或是表达私密的内心感受,此幅《山亭聚叙》便可视为他这一时期的别格之作。
此作描绘秋日的午后,人们聚集在密树环绕的山亭中,三三两两的站着、坐着,互相交谈,山径上还有人陆续走来,熟识的朋友,甚至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共同享受一段惬意的时光。画面采取李可染惯用的全景式山水布局,饱满又极具张力,矗立的大山顶天立地,几乎充塞满画幅,仅天空和坡路留一丝余地,使画面透气之外,又将空间延展开去。远观具有强烈的整体感,而细看则会察觉画面包含的丰富细节,耐人寻味。
画中的山峦用积墨法,经多次打湿纸面,层层施加墨色,使笔隐于墨中,墨揉入纸里,据称李可染画山水往往需十数次积染,此作上仍留存的纸毛,便是反复皴擦的明证。李可染重视用墨,以墨法胜是其山水的一大特色,且愈到晚年,墨愈黑重沉厚,“墨天阁”的斋号也可看作画家对毕生“墨戏”生活的总结和自我肯定。此作山的底色以墨调入些许石绿,笔锋饱含水分,故远山有苍郁浑茫之感,继而通过墨色的叠加渲染出山峰的层次,最前的主峰在浓郁的黑墨之中,透出明亮的绿色、微微的赭色逆光,以示山脊的阴阳向背,树冠、小径、山亭及人身上,皆笼罩着耀眼的光芒,其中些许留白和几点高光,更增画面精神。李可染曾说,好的水墨“上色后,会觉得特别美。美的不是色,而是墨在起作用。”1981年的名作《水墨胜处色无功》构图与此幅《山亭聚叙》类似,前者纯为水墨,两相对照,适可体味李可染此话的深意。
李可染的山水在构图、透视和用光等方面,皆曾借鉴过西画的意识,但最后又逐渐化解、消融,统一在中国画的笔墨中,且越到晚年,越不露痕迹。此作中的山亭、树冠的明度与山的对比,便是运用国画的明暗思维,以营造出空间感。山的轮廓线条多用侧锋,在浑厚中塑造岩壁嶙峋的质感,亦是纯粹的国画语言。值得注意的是,线条的断断续续更彰显笔力坚实如铁,盖因画家手臂颤抖,竟产生出意外的效果。
晚年的李可染享誉海内外,应酬干扰颇多,“山亭聚叙”或许正是画家心境的流露。故此作虽非纪念碑式巨著,却是画家的自娱之作,值得珍视。
纪录:北京拍卖会,2004年11月8日,编号1715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
- 古钱 银锭 机制币(勋奖章 机制币部分)(796)
- 纸币暨上善轩集钞(777)
- 邮品(444)
- 古钱 银锭 机制币(古钱 银锭部分)(144)
- 瓷器工艺品(148)
- 现当代艺术(89)
- 中国书画(二)(205)
- 中国书画(一)(204)
- 近现代书画扇(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