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了不同科技时代对艺术的影响,尤其计算机的普及,网络化、AI人工智能时代。因为热爱艺术,我持续保持着饱满的创作热情。我致力于探索艺术的边界,为观众带来别样的视觉体验,我的作品特别关注于人与人,社会发展下的个体变化,用作品承载个体生命间的碰撞交融,并结合其他艺术媒介,衍生出独具个人特点的创作手法,拉近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让观众近距离感受艺术。
在AI大行其道的当下,无论视觉还是听觉门类的艺术都受到AI的影响,但是我坚信脱离平面,且不受表现形式约束的能在未来大放光彩。
——艺术自述
石鸣昊作品|童年
石鸣昊作品|上色
EveryArt:作为一位在科技影响下成长的艺术家,您认为这种背景是如何塑造您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方向的?
近年来,AI 的野蛮生长已经开始替代一些商业创作。同时,多数数字艺术依然受限于设备和技术等因素,只能以平面形式呈现。而一些雕塑装置和行为艺术虽独具魅力,却又面临难以保存的困境。鉴于此,我决定摆脱这种桎梏,积极探索便于保存的各种非平面表现形式,以拓宽艺术创作的视野和维度。
石鸣昊作品|生命是条线
EveryArt:您的作品深受科技发展,尤其是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影响。您是如何在创作中平衡科技元素与情感表达的?这种平衡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石鸣昊:在我看来,科技于人类发展的漫长历程而言,仅仅是一种工具。犹如原始人的火、古代人的木头以及近代人的钢铁。对于个人的艺术作品创作而言,表达永远处于首要位置,绝不能被工具所束缚。在创作过程中,若有所欠缺,我会借助 3D 打印或者人工智能来完善,最终制作一幅 3D 效果图,以此作为整个创作过程的最终验收环节。当自己感到满意后,便着手开始实际制作。我相信,在未来或许会有更加便利的工具出现,而我也定会加以利用。科技元素为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手段,但情感表达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意味着我的作品既能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科技不断突破传统的局限,又能坚守艺术的本质,以真挚的情感赋予作品深厚的内涵和生命力。
石鸣昊作品|人群
EveryArt:您提到您的作品探索了艺术的边界,并结合了多种媒介。您是如何选择这些媒介来强化作品的表现力,并拉近与观众的关系的?
石鸣昊:说实话,称不上是在探索艺术的边界那么高级。于我而言,并不排斥任何形式的艺术表达。我虽热衷于探索便于保存的各种非平面表现形式,然而现阶段在制作作品时,依然受到作品体积、重量以及费用等因素的制约。这就如同科幻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物理学,不像魔幻文学那般自由。倘若未来有机会摆脱这些因素的制约,我定会创作更多运用不同媒介的作品。
石鸣昊作品|社恐
EveryArt:您的创作似乎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在当今科技主导的时代尤为重要。您如何通过艺术展现个体生命的碰撞与交融?
通过这个系列作品,我试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个体生命的碰撞与交融。每条线都代表着一个独特的个体生命,它们的形状、色彩和走向反映了个体的经历、性格和命运。当这些线条相互交织、碰撞时,便展现出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这种碰撞可能是冲突,也可能是合作;可能是冷漠,也可能是温暖。而交融则体现在生命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和共同成长。通过细腻的线条描绘和独特的构图,我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个体生命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同时也能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科技主导的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实现个体生命的和谐交融。
石鸣昊作品|冲浪里
EveryArt:您的作品语言既具现代感又饱含情感。能否分享一下您的创作过程?您是如何将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融入到一个和谐的艺术世界中的?
背景需要一个现代感,但又雾蒙蒙的城市感觉的图,如果画的话,可能会作废很多张,时间也耗不起,这里我用AI辅助实现了一个阴郁,感觉科技发达的现代都市,但又不具体的幻象作为背景。
石鸣昊作品|打工人
EveryArt:您对未来的艺术形式充满探索精神。您认为在未来,艺术和科技的结合会以何种方式继续发展?您是否有新的媒介或技术想要尝试?
至于新的媒介或技术,我始终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和探索的精神。除了继续深入探索 3D 打印技术在触觉艺术方面的应用外,我也期待着未来出现更多具有创新性的媒介和技术,为我的艺术创作带来新的灵感和突破。
EveryArt:您的作品注重与观众建立共鸣。您如何看待这种互动,是否有观众的反馈或体验影响了您后续的创作?
有一部分人对我那些色彩丰富的作品感兴趣,也有人对黑白灰系列的作品情有独钟,这仅仅反映出他们对这部分作品产生了共鸣。只要立足于对各种人、群体以及社会的观察,作品就会被相应的一部分人所接受。在我的创作过程中,观众的不同喜好和反应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情感共鸣点,这促使我在后续的创作中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表达,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期待,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地在观察人与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创作出更能触动人心的作品。
石鸣昊作品|墙上秋色
石鸣昊摄影作品|光
石鸣昊摄影作品|紫峰
石鸣昊,200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摄影专业。近年专注于探索创作装置艺术,着眼于对雕塑和装置艺术陈列空间的探索研究,致力于运用轻质材料和悬挂装置的结合,代表作《生命是条线(life is a line)》系列。
展览履历:
2024 艺术厦门国际博览会,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2024 装置和摄影作品入选 GSSP·当代国际艺术与设计双年展组
2023 作品入选中国先锋画会第三回展,装置艺术作品入围INNOART PRIZE 国际美术竞赛
2020 参与江北新区产业园浮雕作品
2016 摄影作品入围南京青年摄影艺术展 金陵美术馆 作品馆藏
2014 浮雕作品应用于南京青奥会青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