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痕犹新:在北京画院相会白石老人

日期:2024-09-18 14:07:25 来源:美术馆与艺术机构 艺术新闻中文版

展览 >墨痕犹新:在北京画院相会白石老人


图片 2

“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展览现场,北京画院美术馆,2024年

撰文 王丹华

编辑 姚佳南


【编者按】本期“美术馆在场”刊发的是北京画院美术馆。当前正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的展览“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以“纸”为切入点,探索了齐白石的艺术灵感开端。正如这场以材料切入的展览,以小见大,“一叶知秋”,是北京画院如今的工作方法。成立于1957年的北京画院,由齐白石任首任名誉院长,而隶属于画院的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就以齐白石作品的陈列为立馆之本。如何发挥收藏价值,并持续更新内容活力,以及面向不同语境的观众推动齐白石作品的国际传播,是北京画院持续思考的所在。

“美术馆在场”是《艺术新闻》2024年推出的全新栏目,关注一系列处在实践前沿的博物馆与美术馆,从其年度展览和项目策划出发,探访这些博物馆和美术馆如何梳理自身文脉与地域特点,回应时代议题和观众需求,进行资源整合,制定内容策略,试探艺术更多可能的联结,在谋求发展中,同时进行“寻找自身面孔的努力”。正如汉斯·贝尔廷(Hans Belting)在《新美术馆中的艺术史:寻找自身面孔的努力》中所写的,“当没有哪种艺术以达成共识为目标时,任何艺术都有权利争得在美术馆展出的机会。当不再有美术馆去满足所有要求时,每个美术馆都可以利用展览的机会让这些不统一的期待获得表达权,让想象中的命题在展览中先后得到实践。”

在过去的数年里,中国的美术馆正面临着这样在新的艺术共识没有达成时,不同国家、不同时间段与不同流派的艺术同时呈现的混杂(丰富)状态。中国国内美术馆在过去数年中迎来了艺术观众的极大增长,但也经历着由于经济和社会环境转轨带来的运营阵痛。国际机构合作与海外巡展在上海与北京等艺术中心城市渐成主流,成为吸引艺术受众的重要模式;以学院作为研究和教育基础的大学美术馆回应自身文脉,生发出联结历史和未来的艺术线索;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美术馆期望扮演文化枢纽的角色,以艺术激活特定地区的文化生活;而由地产体系拱托而起的民营美术馆面临着生存危机,部分机构最终无法渡过危机而黯然离场,也有机构试图通过筹款与慈善拍卖再次启程。在震荡、沉淀与整理之后,2024年是重新整合、再度出发的一年。


2024年恰逢齐白石诞辰160周年,如何超脱于以往固有的逻辑范式,策划更具新意的展览,是将齐白石作品的长期陈列作为立馆之本的北京画院美术馆着力思考的问题。“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于4月27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持续至10月。此次展览由北京画院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支持,北京画院美术馆与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杭春晓担任策展人,旨在以“纸”为切入点,从艺术创作所使用的材料角度,“探索齐白石艺术灵感的开端,解读其独特的视觉图像生产方法,洞察其纵横一生的创新与探索、逸趣与智慧。”

图片 3

“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展览现场,北京画院美术馆,2024年

谈到齐白石之于当代的影响,在接受《艺术新闻》专访时,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说,“不妨将二十世纪的研究作为进入当代艺术的前史。传统与当代并无明显划分,我更关注的是这一切的来处。”他在为《艺术新闻》第100期特辑撰写的文章《隔花人远天涯近》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关系通常看来仿佛是远的,很多地方还有些南辕北辙,但究其本质同样是近的。”

图片 4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

“劣纸”亦可作“良画”

这场由材料展开的展览始于今年年初的一次偶遇。吴洪亮与杭春晓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藏品中,见到一套此前从未耳闻过的齐白石《花卉图稿》,纸张的朴素和内容的丰盈为展览的发起提供了新颖思路。从2008年的展览“天机自得”,到2014年出版的画册《自家造稿: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画稿》,再到展览“天然之趣”(2015),“劣纸·良画”延续了画院在材料与图稿方向上,对齐白石艺术所进行的再研究。

图片 5

花卉画稿之十 

齐白石

纸本设色  29.4×31.7cm 无年款 册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题款:诸葛菜,白石山民用我法临他人本,此菜平生未见过也。

钤印:萍翁(白文)

图片 6

花卉画稿之二十二

齐白石

纸本设色  29.4×31.7cm 无年款 册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藏

题款:草茉莉,为穷檐儿女之花,然而柴门野岸,冉冉夕阳,芳气袭人,未可抹煞,况晚秋时更不可少此。此纸劣色丑,未足雅观,紫色乃鲜丽花青与洋红错杂涂之,又有一种花色以洋红、滕黄交乱画也。钤印:木居士(白文)萍翁(白文)阿芝(朱文)麟庐欢喜(朱文)

展览共展出包括《花卉画稿》在内的齐白石艺术作品74件套,分为“如斯眼前”“画纸如山”“粉本留痕”“挥毫一寄”四个板块,分别围绕灵感迸发、试纸试色过程、图稿与成品以及画家的创作心境四个方面展开。题目中的“劣纸”取自《花卉画稿》中画家所题:“此纸劣色丑,未足雅观”。这些取之不尽的“劣纸”种类涵盖了包装纸、练习纸、毛边纸、油污纸等,日常中可触及的各种边角料皆为所用。“良画”,则是对作品艺术价值的肯定与尊重。

图片 7

李铁拐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91cm×51.5cm 1927年 轴 北京画院藏

题款:丁卯正月廿又四日,为街邻作画造稿,其稿甚工雅,随手取包书之纸勾存之,他日得者作为中幅亦可。白石并记。

钤印:木人(朱文)

纸的质感因时间关系影响着入墨的效果。绘于陈年纸上的《白菜》,画家借此体悟笔法,用“钝笔刷出菜叶,小笔破墨钩筋”提炼出这种平民蔬菜朴实无华的特征。为好友胡佩衡所作的《目送长鸿图》,通过画中人身上的红字可看出,这是一张来自琉璃厂清秘阁的包装纸。人物的裘皮大衣的粗粝线条与印刻着纸张来处的痕迹相交叠,别有一番趣味。一页花卉稿可谓物尽其用,裁下的练字纸上红色方格清晰可见,一面是题诗,一面画着山花,并注有“借山馆后之花”的小字。而为街邻作画时“随手取包书之纸勾存之”的《李铁拐稿》,与题款为“葫芦抛却,谁识神仙”的成品一同展出,通过对比凸显了白石老人作画时钻研的过程和前后的心境。

这些以“劣纸”为介、内容丰富“良画”,既以游刃有余的笔墨开拓了艺术语言表达的可能性,展现艺术家构思起稿落笔的创作过程,也传递出老人勤俭惜物的生活理念和勤奋探索的艺术精神。

图片 8

鹦鹉稿

齐白石

纸本墨笔 47cm×29cm 无年款 托片 北京画院藏

广告印字:总店,北京琉璃厂八十六号,电话南局二一三三三三二。分店,南京、上海、天津。

展厅中,首次与公众见面的《花卉图稿》与馆方工作人员实地拍摄的花卉图片放置在一起,并配上相关植物的文字介绍,令观者获得更具体真切的体验。其他的一些设置从细微处映现了齐白石的性格与生活。局部区域展示了齐白石的部分桌椅文房。桌面摊开的一幅小画引人注目。冒着团团黑烟的画面有别于齐白石的大部分日常题材,题跋上写着“北京南城电灯厂炭烟”。这张收录于《己未日记》的小画是齐白石1919年从湖南乡下初到北京后,从一个习惯于农耕文明生活的视角,带着新鲜与骇然的复杂心态,见证和记录城市的工业景观。另外一张手写润格出现在复原齐白石晚年生活场景的角落里,申明根据尺寸、色彩和刻印对作品的定价,并列出“出门之画回头加印加字不答应”的规矩,突出了老人坦然直接的商业态度。置身于展厅,吴洪亮鼓励观众结合自身经验找到油然而生的观看视角,“比如花卉稿中的这簇二月兰,在我成长时期很少见到,如今这一蔓延的物种在北京随处可见,由此也可从植物学的层面展开思考。”以画纸为切入点的这场小型展,对于观众,那些简易用纸上的墨痕逸兴,以各种细节触发着观者的体验,或许是记忆的瞬间,或许是探寻自然的好奇心,或许是挥笔临摹的兴致。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艺术家所留下的丰富艺术,在一代代百姓的寻常生活里,从未远去。

“一叶知秋”的工作方法

成立于1957年的北京画院,由齐白石任首任的名誉院长,去世后家人将其作品捐赠国家。如今,画院收藏的齐白石作品及文献多达2000多件。而隶属于画院的美术馆自2005年建馆以来,就将齐白石作品的长期陈列作为立馆之本。在专访中,吴洪亮简述了近二十年来相关工作不同阶段的面向。自创立之初的2005年到2014年,这十年间,馆方对所收藏的2000多件齐白石作品进行梳理;2014年至今,范围扩大至全国各地的馆藏作品。前人留下的如此丰富的资料,对研究者而言既是优势也是挑战。


图片 9

齐白石

“我们围绕齐白石的展览通常以个案为基础,通过一个概念,一层层细致做下去。”吴洪亮说,“十多年来一直遵循一叶知秋的工作方法,以小见大,通过不疾不徐的方式逐步推进。”由一个点发散蔓延,形成跨学科的思维。如今,研究已延伸至文学、哲学、建筑等领域。

就如这次以纸质材料为角度的切入,2022年起,北京画院将齐白石的诗歌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出版、展览以及相关活动,从文学的角度重新思考齐白石的作品,旨在激励公众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关注。齐白石所留下的数千首诗歌多见于绘画和篆印中,产生了诸多可探讨的空间。2023年举行的“法源寺丁香诗会:真有天然之趣——作为诗人的齐白石”活动,将法源寺作为历史现场,邀请西川、师力斌等文学界人士与宗教界人士一起,探访齐白石初到京城的寓居处,诵读齐白石诗歌,展开跨界对谈。同年开幕的“借山吟——齐白石的画意诗心”展览,基于对2014年齐白石手札展同一主题的持续性挖掘,精选了齐白石、王闿运、陈师曾、樊增祥、老舍等近十位名家学者的百余件作品,探讨齐白石诗与画、创作与时代之间的关系。

图片 10
图片 11

“借山吟——齐白石的画意诗心”展览现场,北京画院,2023年

并行的出版工作则为展览活动提供了深入详实的文本佐证。2012年成立的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主导的《齐白石研究》现已出版至十一辑,每期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撰稿,分专题进行系列讨论。系列图书的第十辑是对齐白石的诗歌展开研究;第十一专辑则涉及到齐白石艺术的国际传播与影响。围绕一个核心点,展览、出版以及相关文化活动组成了传播的有机整体。

隔花人远天涯近

“不喜平庸”“不厌雷同”,这是齐白石的艺术精神,也成为了画院在实践中持续创新的活力。近年,北京画院与全国乃至全球机构合作活跃,持续策划和举办专题性的展览与活动,在展览实现手法上积极创新。从北京延伸至全国,从国内到国际,地区间的文化差异是考虑的前提。与馆内偏研究型的小型展览不同的是,在国内其他城市举行的齐白石艺术展则注重大众在当下的观展模式,以更易贴合时代需求的传播途径,让传统艺术抵达更广泛的受众。

图片 12
图片 13

“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展览现场,湖南美术馆,2023年

自2022年起,北京画院就启动了齐白石艺术数字化工程。经过一年的准备,画院携手国内多家博物馆,通过展览将艺术与科技融合,“从观众体验出发”,构建一个能够“唤起情绪共鸣的整体氛围”,为传统艺术赋予新生活力。2023年1月,“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在湖南美术馆举行,这是北京画院收藏齐白石先生作品规模最大的集中展示,也是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全球首次面世,为期四个月的展览总参观人数近60万。同年12月,与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合推出的“情有梦通——齐白石笔下的四季生机”的跨年特展,与成都市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天趣画境——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皆采用数字技术提升观众对传统艺术的参与感。犹如置身于画中的多维体验令人得以感受作品的诸多细节。而在成都市美术馆同步举行的“白云深处作神仙——齐白石精品研究展”中,报道齐白石30年代蜀地游的报纸《新新新闻》等文献资料的展示,也突出了艺术家所言的“吾与蜀人之有缘深矣”的渊源联结,贴近了与本地观众的情感距离。接下来,北京画院与荣宝斋合作的“不答应—齐白石的鬻画生涯”,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机构合作的“齐白石在北京”也将在京逐一开幕,以不同的主题从多个层面展示齐白石的艺术与生活。

图片 14

老当益壮

齐白石

纸本设色 91cm×48.5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题款:老当益壮。

依样再三。三百石印富翁步上西山归来,烧烛制此。

钤印:白石翁(朱文)


如何面向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海外观众有效推动齐白石艺术的国际传播,是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策展研究的工作之一。自2015年北京画院在匈牙利国家美术馆(Magyar Nemzeti Galéria)成功举办首次齐白石境外大展“天然之趣—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以来,齐白石的艺术已在日本、列支敦士登、希腊、意大利、德国、瑞典、拉脱维亚通过主题展览和公教活动得到传播。2019年11月在希腊雅典B&M Theocharakis 古典艺术及音乐基金会美术馆(B&M Theocharakis Foundation for the Fine Arts and Music)举行的“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从一枚刻有“此中有真味”的印章获得启迪,找到两国先哲尚“真”的共同追求。2022年,在意大利米兰蒸汽工厂博物馆(Steam Factory)的“不喜平庸——齐白石的艺术世界”,将中国传统的赏画方式与园林意境相融,意图通过数字化的交互体验,感受中国文人的赏画之道和齐白石艺术的生动传神。同期在京的“满园青青百草同——齐白石的跨时空对话之一”与之遥相呼应,首次以跨文化学科的研究方法挖掘中意两国艺术家对自然与生命的观照,并通过诗文的比较展现不同时代里个体的人生与社会情思。

图片 15

“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展览现场,北京画院美术馆,2024年

早在20世纪40年代,齐白石的艺术曾两登美国的《时代》周刊。今年12月,北京画院将携齐白石数十件重要藏品赴美国巡展,首站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 Art Musueum, San Francisco),专题展“不肯作神仙-齐白石的水墨灵韵”将以跨文化的叙述角度,呈现齐白石的水墨意境。

“我们期待在未来至少十年的工作中,继续推进齐白石艺术的国际传播,能够让这位20世纪重要的中国艺术家,进入全球博物馆的视野,成为一个国际美术史界的研究课题。”吴洪亮说,“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去做。”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北京画院提供


-

正在展出


劣纸·良画——齐白石的墨痕逸兴
北京画院美术馆
展至10月


编辑: p!nk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卓克艺术APP下载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