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6月1日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的盛大开幕,一场关于艺术、生命与自然的深度对话也随之展开。本次毕业季以“世界树”为主题,不仅吸引了广大艺术爱好者的目光,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艺术与生命之间联系的深入思考。卓克艺术网这次线下采访了国美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的何红舟教授。他将从毕业创作课、学生创作、线下展览、毕业等话题切入来谈自己的看法与认识。
受访人丨何红舟(国美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采访人丨朱梦雅(卓克艺术网编辑)
采访时间丨2024年6月11日
何老师您好,我们看了“林中路”,您对今年的毕业生作品是否满意?
何红舟:作为老师,我深感欣慰于同学们在毕业展中的付出。整体来看,有些同学的表现尤为出色,但也有些同学在某些方面稍显不足。特别是在油画这个领域,尽管与往届相比,这次的整体水平相当不错,但仍有部分同学尽管付出了努力,作品仍有提升的空间。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从社会的反馈来看,这次的毕业展整体上比往届更受欢迎,尤其是比去年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想,这可能与同学们在题材选择上的独到眼光有关。他们选择的主题更加贴近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和情感,更容易引起共鸣。这种对题材的深刻把握和独特偏好,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我坚信,这些同学在创作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以及他们对题材的敏锐洞察和独特理解,都将为他们的未来艺术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期待着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潜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艺术界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
展览现场
展览里有很多传统绘画形式的作品、也有探索表现形式以表达主观情绪为目的的作品,您认为那种类型的创作比较重要?
何红舟: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无论是表达主观情绪还是偏向传统的写实绘画,它们都与现实生活的感受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主观表达,我在油画系第四工作室的毕业生作品中看到了明显的体现。这些作品不仅深入探讨了各种观念,还在绘画形式上进行了多种尝试和实验,展示了创作者们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探索。
而当我们谈到写实类的绘画时,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我们油画系的第一工作室、第二工作室以及第三工作室的部分作品中。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现实世界的细致描绘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入挖掘。它们通过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将观者的视线引导到那些可能被忽视的细节和角落,让我们重新审视和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无论作品是哪种风格,我们更关注的是其表现的水准和艺术水平。我们不会因为个人喜好而偏袒某一种风格或作品。只要作品能够展现出创作者的艺术才能和独特的视角,我们都会给予肯定和接纳。因为艺术是多元的,它包容各种形式和风格,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展览现场
在毕业展中,是否有印象深刻的作品?
何红舟:在评审绘画学院的作品时,我们设立了金银铜奖的评定标准。绘画学院学术委员会和我本人都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确保每个专业方向都能有一个金奖作品。油画、版画、壁画、综合绘画四个专业方向,都涌现出了优秀的作品。
作为油画系的教师,我着重谈下对从油画系毕业展的看法。这次获得油画系毕业展金奖的作品还是很引人注目。它表现的是基层医生日常的生活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基层医生的工作与生活。这个作品的选题叫做“及时雨”,画的是画家的家庭生活,父母都是乡村医生,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乡村医疗的境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情感纽带。
在画面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是看片子的医生还是望向输液瓶的小青年,都捕捉了生活中的生动瞬间。主题“及时雨”既象征着医生对患者及时的帮助,也反映了国家对农民医疗改革所带来的实际福利。画家巧妙地将个人家庭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小见大,从日常生活的小切口展现了时代的大变化。
从艺术水准来看,这幅金奖作品在绘画技巧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写实能力出众,形象塑造生动,笔调轻松自然,整体色调把控得当,展现出了画家精湛的绘画能力和较高的艺术修养。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油画系许多优秀的银奖和铜奖作品。这些作品同样体现了画家们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有的作品还反映了大众消费时代的生活景象,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吴俊岩作品《及时雨》
最近各美院毕业展的网上热议都很高,尤其央美的毕业展,饱受争议,您是怎么看待网络上的这些评价?
何红舟: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机会,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这种多元化的声音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然而,在我看来,央美的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上拥有他们独特的视野,他们的艺术实践往往涉及对西方现当代艺术创作的思考方式和材料运用的借鉴。这种借鉴,在我看来,是他们表达自己对生活态度、看法和视角的一种方式。
当然,这种借鉴和表达有时会受到一些争议或批评,甚至会形成所谓的“网络暴力”。但我认为,这种“暴力”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它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因此,我们应当避免在网络上形成这种不健康的氛围。
艺术评价总是主观的,这种主观性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观和立场。当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艺术作品时,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艺术评价的多元性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认为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同时,我们也要反思教学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这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展览现场
那您认为现在的学生在这个学习阶段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吗?
何红舟:从我个人角度看,同学们在创作中的表现似乎有些局限。今天上午我们召开了一场关于教学创作的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许江老师,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的主任,也特意出席并为我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在仔细思考后,我发现同学们在表达生活时,往往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缺乏更深层次的体察和观察。他们似乎没有真正深入到生活一线,去感受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与事。这种局限性在创作上表现为题材选择的狭窄,以及对生活内容的把握不够深入。
我认为,对于艺术家来说,认识、表达自我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需要从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中寻求灵感。在艺术史上,每一个艺术家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呈现自己的作品。如果我们完全抛开这种历史和社会背景,那么我们的创作很可能会陷入迷茫,失去方向。
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同学在创作中过于依赖形式上的模仿和借鉴,而忽视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考和意义。这种表面上的模仿和借鉴,往往无法真正传达出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也无法让观众产生深刻的共鸣。
因此,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注重对生活的体察和观察,从更深层次上挖掘生活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要在创作中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让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这样,我们的创作才能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真实感人。
展览现场
那对于今年的毕业生的未来规划有没有一些建议?
何红舟:其实,我一直以来都是这么认为的。当我们谈及毕业生,我总是会向他们提出一些建议。对于我们所热爱的绘画事业,或者更广泛地说,在艺术道路上,我总是强调,研究生毕业后,至少要坚持五年。这五年,是建立在毕业创作基础上的,是对自己艺术追求的深化和拓展。
我们都能看到,有些同学在绘画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毕业创作的阶段,开始逐渐明确了自己的艺术方向,尽管那条路可能还有些模糊,但已经有了明显的方向感。然而,如何真正走通这条路,还需要后续的不断努力和实践。
因此,我总是强调,毕业后的五年是至关重要的。这五年里,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去完善自己的技艺,去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但同时,我也明白,生活总是第一位的。我们不能为了艺术创作而忽视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家庭负担过重。
所以,我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坚持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要有足够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明确自己的方向,同时也关注生活的平衡。这样,我们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 部分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