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筑如何建造呢?看中国古建筑蕴藏的绿色智慧

日期:2021-06-06 12:40:03 来源:澎湃新闻

资讯 >低碳建筑如何建造呢?看中国古建筑蕴藏的绿色智慧

在节能减排的时代背景下,艺术与设计界需要承担哪些社会责任?如何为“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国古建筑蕴藏着哪些绿色智慧?

2021年6月4日,德国品牌设计委员会“绿色低碳建筑与设计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围绕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努力建设绿色环保建筑的发展方向。邀请来自建筑、景观、室内与视觉传达设计等行业专家从城市更新、建筑设计与规划、建筑科技标准等方面探讨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1

大屋顶中蕴藏绿色建筑智慧

作为“设计上海”德国论坛在建筑领域的延续,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空间的当下,如何营造绿色低碳建筑?论坛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以“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三个关键方向“为主题的演讲中展开。

吴志强首先回顾了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历史,在2001年世界规划院校大会便开始关注绿色建筑,2002年起草的《中国绿色建筑北京宣言》已经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与自然结合的建筑自控、可循环发展等纳入其中。近20年后,再看“绿色建筑”吴志强在演讲将其概括为智慧、家园、碳中和三个关键方向。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志强

3

中国建筑中夏至遮阳、冬至将阳光引入正堂的屋顶构造

“智慧”很大一部分承启中国建筑传统,比如“中华大屋顶”。无论是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都以一种特殊的曲线实现了天人合一。夏至遮阳形成阴影、冬至阳光引入正堂,屋檐起翘使得下雨天可以将雨水扬到最远处。“承启中华智慧就是要从历史建筑中发掘曲线之美以及它背后的理性和伟大,要学习前人创造文化与历史的精神,再去创造新的文化。”吴志强说,“当下的科技建筑中屋顶收集雨水和光热发电系统也承接了古人的智慧。”

4

源徽派民居大门内的拔风管道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婺源民居的大门、福州三坊七巷的假山戏台等工匠智慧也给当下“绿色建筑”以启发。婺源徽派民居大门内的拔风管道,在夏天开门通风时便自动形成。三坊七巷中戏台正门开在偏东侧,进门之后园内一座假山,这种布局在于福州东南风,风进来通过假山、穿过戏台给观众带来的清凉,假山让地上建筑地下化,降低温度,就是中国古代不用电的“空调”。

5

福州三坊七巷

再者,中国人所说的“风水”不仅是玄学。以都江堰为例,从源头一条河道流下来变成七条,造就了天府之国。除了水在变,风也在不断转向:白天正好与水形成完整的循环,晚上风与水完全同流向。这种古人构建的“风水”相关的智慧,在“都江堰灾后重建”中也得以借鉴。

6

都江堰运用自然的智慧

然而,如今的城市,在大自然把能源送到我们窗台的同时,城市却以大量资金购买更多能源驱动空调来抵抗大自然送来的能源。面对挂满空调外机的场景,也让人感到“承中华古建筑中的思想和智慧,而不是仅仅是形。”

除了中国传统,自然智慧也启迪建筑设计。自然界中逆境求生的红树林、顺水漂流万里椰子种子等也在提示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与自然共生。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智慧的赋能也产生了众多可以助力建筑、城市生态绿色化的方式方法。

在“绿色建筑”的第二个关键词中,吴志强提到了“家园”的概念,“家”是“My Home”,“园”是“Garden”从单体建筑走向群落是必经之路,当绿色建筑走向群落才能真正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例如,要根治北京这样国际大都市的交通问题等诸多城市病,必须要在家园层面落实绿色、生态。

7

主要国家“碳中和”时间序列

再者,“碳中和”是又一关键,目前全球总碳排放量主要贡献地区包括美国、欧盟、中国、印度。碳排放也与地区发展相关,比如,1751至1900年间,欧盟贡献了世界上最大份额的碳排放。1900至1950年间,则是美国。直到今日,欧盟和美国依旧是世界上最主要碳排放地区之一。中国当今碳排放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20%,但中国在联合国大会宣布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中国是唯一一个宣布碳中和的发展中国家。其实早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实践了众多绿色建筑的应用和探索。比如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汉堡案例馆。这幢高约18米的红砖房,不需要空调和暖气,却能四季保持室内25℃左右的恒温,建筑所消耗的外部能源只有普通房屋的10%。并且融居住与办公功能于一体。

8

世博会“汉堡之家”是展示节能建筑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

香港汇创国际建筑设计创始人吕达文、CLOU柯路建筑设计创始人Jan Clostermann、HWCD设计总监司马安等分别做了演讲,介绍了自己的团队在“绿色建筑”中的实践。吕达文以“大小之间”为题,讲述了香港元朗丁屋、湖南常德右岸文化艺术中心等案例。

9

湖南常德右岸文化艺术中心外观

10

湖南常德右岸文化艺术中心所在的待拆迁的社区

其中,常德右岸文化艺术中心获得美国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设计金奖,这是在待拆迁的区域中首个新建建筑。在设计时,就更多地是思考如何能够突破传统地去搭建一个和城市、人民、生活发生关系的很亲切的建筑。“我们研究过江南的居民文化,在这个棚户区里,有很多瓦片居民房,我们利用瓦片这个元素,把它变成艺术中心外立面的一个语言,成为有当地记忆的一栋建筑。”具体到1600平方米的建筑中,则是打造一个由光构建的立体庭院,也使之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并希望艺术在环境中获得体验。而香港元朗丁屋则是一个逼仄的空间,在设计更注重关系的人际关系的重构,也让夏天的季风在房中形成对流,造就环境和家庭成员的动线。

11

香港元朗丁屋

除了主题发言外,论坛还举行了“好的设计到完美落地”、“绿色设计故事”两场圆桌,参与讨论人员讲述了从草图到产品的全过程。他们认为,“人”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为人民服务是设计界的永恒追求,也是设计能被称为“好的设计”,“好的设计能完美落地”的关键因素。

12

“好的设计到完美落地”圆桌讨论

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然来临,走向智慧的绿色建筑是时代必然。此次论坛也希望能促进设计界关于“绿色设计”的交流合作,让“绿色”的概念更深入人心,加速“绿色设计”的落地应用。

13

“绿色低碳建筑与设计创新”论坛现场


编辑: 方雨婷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