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初江苏沛县农村。纯朴、善良的母亲生我时已年近五十。父亲是位乡村教师,接受的是民国时期的私塾及教会式的教育,还具有抗战时期的新思想。他敦厚善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都精通一些。教授过语、数、英、美、体、音等课程,他还是我儿时的绘画启蒙老师。
初中时,考入徐州师范学校学习艺术。90年毕业后,在徐州矿务局义安煤矿子弟学校任教。
91年暑假,奔赴圆明园画家村,试图谋求新的发展。那时的画家村外部环境恶劣,生存比较艰难。经过深思,退而求之,再谋求艺术上新的发展。于是业余时间画起了靓女、美景、鲜花,果然市场销路很好。
九十年代末,辞职进修于中央美院。2001年定居上海。2003年,我敬重的父亲去逝,又好友斯蒂文先生英年早逝,精神深受打击,一度抑郁,中西药医治两三年依然无效,病情渐渐加重,每天笼罩在死亡与绝望中,画风、心态开始巨变。
2007年春,在上海莘朱路租赁500平米的仓库做画室。不再就医,只是想把内心的所想表达出来。随着实践和时间的推移,渐渐开启新的追求。十几年的创作,画风日渐成熟。《危机之源》、《最后晚餐》、《神曲——启示录》、《谁是我》、《自然之道》《活着》《幸福》《寂》《肖像》等,正是那个时期完成的一系列绘画作品。前后十几年的苦心创作与磨练,忧郁症也消失痊愈。这批作品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重新思考宇宙、社会、政治、宗教、哲学、伦理、道德、生命、人性等问题。谁能拯救地球危机?谁来化解世间万般罪恶?众生烦恼、纠结、困惑的根源如何摆脱?邪恶的灵魂、愚蠢的认知、暴虐的性格给人们带来的只能是无尽的痛苦、灾难与毁灭。“爱”才是开启、医治世间一切问题的钥匙、良方。只有心中的“爱”才是人生的希望与未来。
《神曲——启示录》借但丁名著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展现出来。既有宏观精神的未来指引,又有微观人性的深刻剖析。画面重点描绘人间炼狱部分,人流皆奔权力、名利、爱欲而来,由此而引出一系列的人欲扩张、生灭无常的因果循环。不管你是谁,都能被带入画里,看到自己此时此刻在现实生活中的状态和心境。
《最后晚餐》我以达芬奇的名画《最后晚餐》作为引子,着重描绘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危机及天灾人祸的根源:极权统治下,人道、人权危机;法制、道德失衡,造成人的贪欲急剧膨胀;生存环境恶化,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物欲的泛滥,社会责任、社会意识薄弱,精神、信仰几乎荡然无存。人们的麻木、无知、无良、无耻,导致正义感、道德观、法制意识淡化,社会风气每况日下。秉承着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良知的驱使,来警醒自己和人们,为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如若人类仍不能及时醒悟改善自己的行为,善待万物,必将随时陷入《最后晚餐》的绝境------
《寂》系列作品表达了在物欲激化的今天,道德边界的拓展仍将是平衡、制约着人类生存、延续的核心基础。只要活着,只要对物质有着不可遏制的欲求,那么,无尽的贪婪和欲望就会呈现在灵魂深处。只有当人的灵魂觉醒,感悟回归生命本真的精神世界,迷失的灵魂才会通透、圆融、宁静、大气、包容、高贵、清雅……
《活着》系列作品,借助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对抗、扭曲、挣扎、折磨、撕裂、统一、融合、多元、包容、依赖、破坏、建设、纠结、解脱等矛盾和谐的生命过程,来探讨人从生到死、周而复始、繁衍生息的生命意义和社会价值。或热烈疯狂、静谧苍凉、或浑厚中现纯朴、孤寂中现希望。静而深远,动显豪放,相斥相立是万物成变化根源的哲理,亦是化生万物的本源。
《幸福》系列作品,表达了幸福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化等综合素质的全面体现,是公民意识的普遍觉醒与担当。只有在这样的普世情怀下,才有可能营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幸福。
本次瑞士洛迦诺Pinacoteca Comunale Casa Rusca美术馆所展示的《肖像》作品,是我叩问世界,追问生命,思想独立,创作自由,灵魂有趣,心境美好及探求人生方向的一种探索方式。创作时,我会将人物的状态,表情和气场加到最大,以此来彰显人物在面对岁月,困境,欲望,孤独,迷茫,痴狂,无助时,所流露出的一种希望,睿智和刚毅。对于我来说,这种对人物“挖心剔骨”的过程,是一种沉淀,一种发酵,迫使我去体会,去反思画中人物的意志与见地。而这种理解,就是我对被描绘者最深刻的表达与敬意。
人的肉体,终会死亡,腐烂,消失不见;而人的精神,则会永存。
*本篇文章的意大利语版,收录于2019年瑞士画展《Ritratti》的官方画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