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州画派和海上画派。
书画圈“大师”满天飞的当下,要想去伪存真,就得追本溯源。中国画有一个核心的特征是传承,所以师承关系是一条很清晰的脉络线,而围绕着师承和区域性文化趣味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风格流派,在市场的加速作用下就会形成一个个有凝聚力的、“类帮派”势力的画派。
中国画的流派多以地域或师门划分,本文分享的内容上至清中期的扬州画派,下到当前的两大美院体系。扬州画派中的职业画家和建国后的机会主义画家,他们使美术迎合市场和服务大众成了主流,而纯艺术的生存空间则更加狭小,市场导向的实用艺术生态就这样形成了。
扬州画派
扬州画派是指清代中后期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他们注重艺术个性,讲求标新立异,以书法笔意入画,诗书画相结合,形成一股强大的艺术潮流,对后世水墨写意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为满足目标客户——扬州盐商的审美趣味,讨巧、好寓意的花鸟画快速占领市场,无论是自家装饰,还是送礼都是不错的选择。
石涛 山水册页 纸本设色 30x35cmx8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画派的先行者——石涛(1642-1707),他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借古以开今”和“我自用我法”等艺术观点深入人心,对后世影响深远,近现代的传统中国画基本就是沿袭石涛一脉,在追求个人独特面貌的道路上发展。而扬州画派是以“扬州八怪”为核心代表,特别是金农、郑板桥、李鱓shan、华喦yan、汪士慎、罗聘等人。正是这群人开启了近现代中国画的新格局,积极表达个性,打破传统的绘画范式;他们都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这里的“怪”其实就是指个性,打破正统。)
金农 墨梅图 93.5x138cm 安徽博物馆藏
金农 佛像 64x133.8cm 日本国立博物馆藏
金农(1687-1763)博学多才,嗜奇好古,居于“扬州八怪”之首,五十多岁才开始作画,他作品没有一般画家的不良习气,纯朴古拙,个性鲜明。他首创的“漆书”,用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像扁平的刷子,行笔只折不转,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简,其实有磅礴的气韵。
郑板桥 风竹石图 安徽省博物馆藏
郑板桥 幽兰图 123x50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郑板桥(1693-1766)据说一生只画兰、竹、石,梅兰竹菊四君子是当时书画市场上的爆款,写意墨竹是他的拿手绝活;他还独创“六分半书”,即近于隶书(带有明显波磔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书体。其书法“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大俗即大雅,很接地气。
李鱓 古柏凌霄图 101.7x180.9cm 天津博物馆藏
李鱓 玉兰牡丹图轴 69x137cm
李鱓 万事大吉图 62x123cm 安徽博物馆藏
李鱓(1686-1756)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的第六世孙,曾入朝为官,但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他是扬州画派中绘画技术较全面的一位,作品题材丰富,早年画风工细严谨;中年画风突变,转入粗笔写意,对后来海派的花鸟画有较大影响。
华喦 翠羽和鸣图轴 177.2x97.4cm 上海博物馆藏
华喦 高枝好鸟图 43.3x100cm 天津博物馆藏
华喦(1682-1756)早年不得志,中晚年频繁往来于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在扬州结识了金农、郑板桥、李鱓、高翔及富裕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画家们的大主顾),经常交流切磋,诗画酬答。看来经常与名人一起玩,也可能成为名人,不过他本身的诗、画水平也很不错。
汪士慎 空里疏香图 40x84cm 南京博物院藏
汪士慎 湖石水仙图 30x88cm 南京博物院藏
汪士慎(1686-1759)善画梅花、水仙,清淡秀雅,墨淡趣足。晚年左右眼先后失明,自刻印““尚留一目着花梢””,两眼失明后又署款“心观道人”。始终保持一颗禅修般的心。
罗聘 观瀑图 125x57cm 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罗聘 鬼趣图
罗聘(1733-1799)金农入室弟子,学诗习画,常为金农代笔,肯定是业务太忙。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善,笔调奇创,别具一格。其《鬼趣图》最受人们关注,被不少人认为是揭露黑暗、讽刺不公的一把艺术利器。
海上画派
清末活跃于上海地区的一群画家,他们借鉴民间和西洋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有别于院体的宫廷画和文人的水墨写意画,发展成既继承文人水墨,又融入书法的笔意,题材通俗、色彩艳丽的作品,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深受商贾、仕绅的喜爱,也是社交送礼的好品种。在当时是被主流正统圈看不惯的“恶俗”绘画,被贬斥为“海派”。
早期先驱人物有“二任”(任熊、任薰)和赵之谦,鼎盛时期有“清末海派四杰”:任伯年、虚谷、蒲华和吴昌硕。明清的大写意花鸟是中国画历史上的又一高峰,以海派为成熟期的代表。
后海派或者新海派,主要指活动于上海地区的画家,画风多样,与海上画派相比不具备统一性和学术流派的特征,只是聚在同一地区,各自求发展的一批画家,代表人物有张大千、刘海粟、林风眠;吴湖帆、程十发、关良、谢稚柳、丰子恺等等。
赵之谦 花鸟四条屏
赵之谦 牡丹图 175.6x90.8cm 故宫博物院藏
赵之谦(1829-1885)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的研究 ,精于书画、篆刻。在绘画上,他以书、印入画,开创了“金石画风”,笔墨趋于放纵,笔力雄健、色彩浓艳。
任伯年 人物图 60x12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任伯年 东山丝竹图 182.2×96.4cm
任伯年 归田风趣
任伯年 嫩绿池塘藏睡鸭
任伯年(1840-1896)名颐,字伯年,“二任”为其伯父,受民间版画影响深刻,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他非常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其人物画,早年形象夸张,富装饰效果,后练习铅笔速写,变得较为奔逸,其写照技艺超强,曾为海派多位名人画像;其花鸟画,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温馨的格调。
虚谷 花鸟小品
虚谷 松鼠图
虚谷 金鱼图
虚谷(1823-1896)曾任清军参将与太平军作战,后出家为僧。早年学界画,后对山水、花卉、蔬果、禽虫广有涉猎,尤长于画松鼠及金鱼。其风格冷峭新奇,造型生动、夸张,落笔冷消,很有趣味。他性情孤僻,非相处情深者不能得其片纸。
蒲华 竹石图
蒲华 瑶台仙子宴流霞
蒲华 桐荫高士图
蒲华(1832-1911)字作英,早年科举仅得秀才,后潜心书画,游历四方去到上海,卖画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
吴昌硕 富贵神仙
吴昌硕 松梅图轴 135.6X67.8cm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吴昌硕 佳果四条屏
吴昌硕(1844-1927)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张大千 李检法定林萧散图 125X59cm 绢本青绿
张大千 赤壁图 134X53cm 纸本设色
张大千 初唐大士像/敦煌壁画 115X60cm 纸本重彩
张大千 荷花鸳鸯图 48X117.5cm 纸本设色
张大千 谷口人家图 85.7x176.4cm 纸本泼彩
张大千(1899-1983)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绘画天赋极高,与二哥张善孖创立“大风堂派”。早年造过很多假画,仿石涛可乱真;后去敦煌临习壁画,敦煌专题的重彩人物画展览反响强烈;晚年因为眼疾,创造出泼墨、泼彩技法,开创了中国画新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其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
刘海粟 黄海一线天奇观
刘海粟 粗枝大叶据霜魄力
刘海粟(1896-1994)现代三大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之一。1912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专),首开人体写生课具有突破性,但当时饱受非议。建国后又改为南京艺术学院,历任教授、院长、名誉院长。早年留欧学习油画;兼作国画,潜心于泼墨、泼彩法。(个人认为其用色太浊,画画上的确没啥优势)
林风眠 山村
林风眠 静物
林风眠 仕女
林风眠 鹭鸶
林风眠(1900-1991)毕生致力于艺术教育和绘画创作,1919年赴法国留学,接受西方现代艺术思潮;1925年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国立艺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他是中西融合的早期开拓者和实践者,融汇东西方不同的艺术表达手法,创造出一种耳目一新的艺术面貌。
林风眠主张引进西方现代主义运动的创造精神,倡导自由创作,在当时的社会中不受重视;而徐悲鸿所倡导的西方现实主义写实绘画,正好符合当时及后来的国情,在美术圈如鱼得水,一切以美术服务大众、服务宣传而来。
吴湖帆 云表奇峰 47.5x96cm
吴湖帆 春云烟柳
吴湖帆 古树连云密 层峦拥翠浮
吴湖帆(1894-1968)清代著名书画家吴大澄之孙,他是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富于收藏,有金石书画1400件,一是来自祖父旧藏,二是来自夫人潘静淑陪嫁的家藏,三是其本人收集的珍品。吴湖帆曾收藏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残卷部分,建国后,由沙孟海委托谢稚柳从吴湖帆手中购入,藏于浙江博物馆。吴湖帆在绘画上,融合了传统山水画的“南北宗”,将青绿和水墨兼收并蓄,创造出清雅灵秀的画风。
吴湖帆 原子弹放射图
1964年我国试射第一颗原子弹,吴湖帆看了几次记录片和彩色照片,用平时点染烟蟑妙笔绘成《原子弹放射图》,该画后被印成版画,大量宣传,知名度大增。
程十发 长春图
程十发 昆曲
程十发 胞波友谊图
程十发(1921-2007)自幼习画,接触民间艺术,后考入上海美专学习,在人物、花鸟方面独树一帜,个人风格显著。同时在连环画、年画、插画等方面造诣颇深,建国后创作了大量的连环画,广为流传。
关良 三打白骨精 南京博物院藏
关良 戏曲人物
关良(1900-1986)早年赴日本学习素描和油画,酷爱梵高、高更的绘画风格。回国后在各美术学校任教,工作之余喜爱京剧,偏爱画戏剧人物。他的作品用笔极简、质拙,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他较早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在圈内享有声誉。
谢稚柳 荷塘 30x60cm
谢稚柳 青绿山水 南京博物院藏
谢稚柳 墨梅图 70x35cm
谢稚柳(1910-1997)擅画山水、花鸟,尤精于书画鉴定 。早年多工笔细写,晚年喜用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呈现浓郁浪漫的诗境。在鉴定圈,早前他与张珩(张葱玉)齐名,有“北张南谢”之说;后与徐邦达、启功齐名。1942年与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艺术,写成《敦煌艺术叙录》《敦煌石窟集》等书。
丰子恺 对饮图
丰子恺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丰子恺(1898-1975)中国现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音乐教育理论家、中国现代装帧史上重要的设计家、“中国现代漫画鼻祖”。他的绘画师从李叔同,早年还东渡日本短暂学习过油画。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但因其具有讽刺、针砭现实特征的漫画,在WG期间遭受迫害。
岭南画派
岭南画派主要以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画派,其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他们借鉴、融合日本画和西洋画,通过渲染来烘托景物,多采用没骨法、撞粉法、撞水法,非常重视写生,多描绘南国风光。他们倡导建立现代国画,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它与京津派、海派三足鼎立,成为20世纪主宰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其后的主要传承者有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等。
广东地区较早出现中西融合的绘画,与该地区率先和世界进行了商贸和文化往来有关,涌现出众多留洋人才,他们视界开阔,具有开拓精神。
高剑父 望月图
高剑父 芭蕉图
高剑父 雄鹰图
高剑父(1879-1951)岭南画派领袖、近现代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转型进程中的先驱者之一,他早年师居廉,后东渡日本留学,大开眼界后暗下决心要改革传统中国画,并在广州设立“春睡画院”,晚年还在各高校任教,培养了大量美术人才。
高奇峰 虎啸图
高奇峰 春消息
高奇峰 独秀烟岚/桂林独秀峰
高奇峰(1889-1933)是“岭南三杰”之一,画风跟他哥高剑父基本一致。岭南画派通过渲染造境的技法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留白造境,在视觉和审美上是一种颠覆,画面更有立体感和真实感。
陈树人 秋色/桃花带雨浓(于右任题)
陈树人 螳螂捕蝉图
陈树人 寒塘
陈树人(1884-1948)早年随其岳父居廉学画,后东渡日本求学,与高剑父、高奇峰开创岭南画派,被称为 “岭南三杰”。其实他以政治活动为主,绘画次之,正因如此,作画没有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
关山月 秋溪放筏图 82x118cm
关山月 梅花报春图 95x178cm
关山月(1912-2000)得高剑父赏识招入春睡画院,成为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他也是传承和发扬岭南画派的主力。他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其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最著名的还是与傅抱石合作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黎雄才 万古长青
黎雄才 松泉图
黎雄才 鼎湖山飞水潭
黎雄才(1910-2001)早年拜高剑父为师,后得其资助赴日留学,他擅作巨幅山水,多以写生为主,用强有力的笔法来挥洒,茂密的苍松是他画中常见的题材,气势浑厚,个人风貌显著,被评论界称为“黎家山水”。
赵少昂 形态各异花鸟小品
赵少昂 鹭鸶图
赵少昂 荷塘清趣
赵少昂(1905-1998)继承岭南画派的传统,主张革新中国画。善画花鸟,其作品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能于奔放、粗狂之中见精细。
杨善深 群马图
杨善深 荷香
杨善深 大吉图
杨善深(1913-2004)绘画水平很高,题材丰富,构图新颖。1941年与高剑父、冯康侯等人在澳门成立“协社”。1945年与高剑父、陈树人、赵少昂、关山月、黎葛民五人在广州成立“今社”,艺术圈的活动积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