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丨珍品采撷

日期:2021-02-25 16:12:11 来源:北京保利

拍卖 >古代书画丨珍品采撷



北京保利拍卖2005-2020古代书画


珍品采撷



马远  1140-1225  松岩观瀑图

绢本  直径:25厘米

北京保利2013秋季拍卖会 Lot 3736

成交价:人民币 40,825,000


出版:

1.《天际——王季迁宝武堂藏宋元绘画》,第89页,美国大都会博物馆,1983年。

2.《藏品展观图录》,图版211,东京美术俱乐部,1913年。

3.《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第70、71页,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4.陈文平:《流失海外的国宝·文字卷》,第164页,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

5.《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展览图录》(贰),第12页,中国国际贸易中心,2010年。






刘松年  约1155-1218  雪溪举网图

绢本  25.4×29.3厘米

北京保利2010春季拍卖会 Lot 2842

成交价:人民币 17,920,000


出版:
朱省斋:《海外所见中国名画录》,第15页,香港新地出版社,1958年。

刘松年为钱塘人,居清波门,山水人物师张敦礼,而神气过之。与马远、夏珪、李唐并称南宋四大家,但传世的作品最少。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为画院学生,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晋画院待诏,宁宗时(1195-1210)因绘《耕织图》获赐金带,是画院的最高荣誉。他的笔力沈厚,笔法细致,雄浑中兼得雅丽之美。而且他绘画的题材甚广,据《南宋院画录》所记,人物故实、罗汉佛像、耕织宫蚕,皆能融景入情,使观者惊叹。台北故宫的《醉僧图》及三幅《罗汉图》皆有署款,北京故宫所藏的《四景山水图卷》虽无款识,但都公认是刘松年的真迹。这幅《雪溪举网图》构图严谨,点染精妙,人物虽小不盈寸,但神态生动。树石楼舍的写法与《四景山水图》的《冬景》相似,岩上积雪皑皑,天冷山孤,寒气袭人,更可与《冬景》相映发。图左边有小楷书署款,瘦硬刚健,与传世所见的款书笔法相同,且画绢洁密,保存完好,兼有明内府及耿信公等藏印,收藏家所要求的“真、精、新”,此图俱备。朱省斋誉之为 “无上神品”,实为确论。






张仲  宋  紫禽啅果

绢本  画心:20×22厘米  题跋:20×22厘米

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 Lot 4044

成交价:人民币 17,250,000


出版:

陈仁涛:《金匮藏画集》,图版11,香港统营公司,1956年。

著录:

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3),第493-500页,北京出版社,2004年。

2.《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集》第四集,卷九十。

3.陈仁涛:《金匮室藏画释评》,第62页,香港统营公司,1956年。

4.徐邦达:《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第15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

5.戴立强:《与溥仪有关的几本画册——兼及宣统“三玺”的钤印方式》,《故宫月刊》第397期,第64-75页,2016年4月。


张仲《紫禽啅果》,绘紫背黑尾蜡嘴雀一只,俯立于山楂枝头,低头伸颈,正欲啄食似熟非熟之山楂果。蜡嘴雀灵动可人,神情专注,其动态明显,前爪紧抓细枝,后爪拄抓,似有唯恐跌落之感。其眼神凝视下方之红果,喙欲张而未张,若有所思,蓄势而待发,以俟有迅捷一击。山楂果错落有致,果皮青红相间,更有山楂未成熟的硬度和质感。山楂枝叶长势茂盛,老枝遒劲,新条挺拔,叶子之间相互交错,正侧翻转,盈盈间秋季果熟禽来欣欣向荣之态。


此图为典型宋院本折枝花鸟写实画法。其设色工丽,渲染巧妙,勾勒用线考究。蜡嘴鸟羽毛的晕染与勾勒极富感性,晕染过渡自然,衔接流畅,背部、胸部的紫色和臀部的黄褐色变化丰富;颈、背、臀部用线细密,繁而不乱,且富有弹性,使人感觉有蓬蓬松松的质感;而尾羽、飞羽、喙与爪用线果断有力,凸显其硬度质感。山楂果用淡墨勾勒后,施以胭脂、花青晕染,其红绿相间的浓淡变化将山楂果的起伏圆润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山楂叶先用淡墨灵活多变地、精确地勾出轮廓,再用汁绿渲染,为了表现秋天山楂树叶叶梢变干、变枯而直立硬挺的感觉,晕染一般不到叶梢,而是用墨线勾勒后,略以赭石点染,反叶则是略用浅色罩染;用线灵活多变,中锋、侧锋并用,通过叶脉、叶边和叶面的弯曲、凹凸和深浅变化表现出了叶子的不同姿态,更突出了叶子的质感和厚度。这些叶子有前伸、有后延、有向背、有正侧、甚至有断折,可谓曲尽其妙,浑然天成。


张仲传世作品极少,清人王毓贤《绘事备考》记:“张仲画之传世者。绀珠莲交颈鸳鸯图一”。林椿、吴炳、张仲三者皆为南宋画院待诏,所作皆富丽生动,可夺造化,三者以林椿较早、吴炳其次,张仲稍晚且传世作品又极少,然依此图视之,类林椿似为合宜,陈仁涛定为吴炳之作,似为个性使然,此或应为海内外存世张仲之孤品。


部分内容节录于
邵庄霖、戴立强着《与溥仪有关的几本画册——兼及宣统“三玺”的钤印方式》,特此致谢!






夏圭  宋  山庄暮雪图

绢本  直径:25厘米

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Lot 5075

成交价:人民币 27,025,000


展览:

室町时代的文化,中日新闻本社、爱和县美术馆,1980年10月23日-11月6日。

出版:

1.[Germany]Ernst Grosse: Die Ostasiatische Tuschmalerei, Bruno Cassirer Verlag Berlin, 1923, photo 10.

2.《室町时代的文化》,第13、161页,中日新闻本社,1980年。

3.[日]铃木敬:《中国绘画总合图录》卷四,IV-187,图版JP6-054,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

4.《日本所在中国绘画目录》,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2年。

5.[America]Richard Edwards: The World Around the Chinese Artist: Aspects of Realism in Chinese Painting, LSA Checkpoint, 1987, pp.24-26. 

6.《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第683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7.《南宋绘画:才情雅致的世界》,第32页,根津美术馆,平成16年(2004)。

8.宋画全集编辑委员会:《宋画全集》第七卷第二册,图版101,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

9.[美]高居翰:《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第55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

10.《故宫画谱·山水卷·雪景》,第18页,故宫出版社,2014年。

11.(清)厉鹗,胡小罕、胡易知:《南宋院画录校释图笺》,第201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年。


百代标程夏禹玉 苍洁旷迥琢圆觚
——夏圭《山庄暮雪图》鉴考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赵宋之世,即皇宋王朝,那是令后 世景仰艳羡的时代,令后代无限追忆的文人黄金时代。皇宋王朝本一个朝代,后世为治史方便而区分成北宋、南宋,无论北宋、南宋的子民们无一例外地自称是“皇宋”。宋朝 的文人如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等,可望不可及,他们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而且精通绘画、音乐、书 法,成就斐然,世所公认。宋代的文人刚毅而又自信,果敢而多才多艺。因为宋代文人他们自信地知道:文人心中有山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在那里才是他们追求的精神世界。他们深信:自己的山水里有自己的生命,那里才是比权力和财富更高的价值所在。


宋画是娟雅清秀、空灵生动的,令人浮想翩翩。其雅在纨扇山水,一改汉唐以来一味绘花鸟的宫扇画法,将文人内心的精 神山水细细抽绎在画面上;其秀在空灵虚幻的理想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自我比况,天涯浓缩在咫尺目前;其灵在“有为”过 后的“无为”之思,总有对大自然述说不尽的绵绵情思,人与自然的契合总是在会心一笑之间,欲罢而不能。纨扇,古称箑,又称绢宫扇、罗扇等,因形似圆月,且宫中多用之,故又称“宫扇”、“团扇”。纨扇从西汉出现,一直兴盛到宋代,如西汉成帝的妃嫔班婕妤曾写过一首有名的《团扇歌》就被视为最早的团扇兴起证据之一。但是在团扇上画花鸟、人物居多,山水也是人物的配景,在唐代十分兴盛。在团扇上画山水,并成为主流艺术特征则是在宋代,北宋多花鸟动物,也是宋徽宗偏爱样式之一。而南宋则是以山水为主,间或有花鸟人物。在纨扇上画山水,“南宋四家”中以马远、夏圭最见功夫,马远以高华生动见长,而夏圭尤以苍老倔强闻名,故世人戏言 “马一角”、“夏半边”,各领风骚。如明代董其昌评价夏圭时言:“夏圭师李唐,更加简率,如塑工所谓减塑者,其意欲尽去模拟蹊径。而若灭若没,寓二米墨戏于笔端,他人破觚为圆,此则琢圆为觚耳。” 


夏圭的《山庄暮雪图》,清初经耿昭忠、耿嘉祚家族收藏,有其父子收藏印8方。晚清时流入日本,迭经日本住友家族、中村岳陵、柳孝、清水吉次郎等名家收藏,并在日本、德国、中国有多次美术史著录、画册出版,堪为博物馆重量级的一件重要宋画真迹。


一、画史中的夏圭 


夏圭,亦作夏珪,字禹玉,南宋钱塘人,生卒年不详。画史对其生平事迹记载比马远更为简略,仅知其早年工于人物画, 后入宫廷以山水着称。其子夏森,亦绍父业。遍检画史,最早记载夏圭的是南宋末年的周密,在其《武林旧事》言:南宋 画院时“御前画院十人,夏圭即居其一。”证明夏圭是南宋十位著名的宫廷画家中的一人。略微详实记载的是元代夏文彦的《图绘宝鉴》,内言:“夏珪,字禹玉,钱塘人,宁宗朝待诏赐金带,…墨色如傅粉之色 ,笔法苍老,墨汁淋漓,奇作也。雪景全学范宽,院人中画山水自李唐以下无出其右者也。” 夏文彦的记载使我们知道两个事实:第一是在南宋宁宗朝,夏圭是御前待诏级的画家,属于职级最高的宫廷画家,且受赐过皇帝赏赐的金带,换句话说,夏圭无论是在宫廷画家职位与荣誉上都是最高的。此前,只有李唐、萧照、刘松年、马公显、李端等少数几人被赏赐过金带。根据夏文彦的记载,马远是光宗、宁宗二朝的画院待诏,虽“院人中独步”,没有被皇帝赏赐过金带。这说明在当时的南 宋画院中,夏圭画山水的声誉之隆。第二个是夏圭画雪景“全学范宽”。若将本《山庄暮雪图》比对传世范宽的《雪景寒林图》(现藏天津博物馆),《山庄 暮雪图》中的远山雪景与《雪景寒林图》右上侧的远景雪山,无论是线上的勾勒、皑皑雪山(可能为蛤粉方法)的处理上,都是如出一辙的;《山庄暮雪图》中的四株寒树,其根槎的倾斜、枝丫的散布,包括树枝上椒点的画法,真的是“全学范宽”,画史不加妄评,由此可见。因南宋宁宗朝的时间是1194年至1224年,画史记载李唐的卒年是1150年,我们由此可以推测:宋宁宗朝时,李唐早已不在世了,那么在这一时期,南宋画院的山水画中夏圭是最好的!这个结论应当是成立的。夏圭的山水画流传至今的尚有《山水十二景图》(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藏)、《洞庭秋月图》(美国佛利尔美 术馆藏)、《雪堂客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雪溪放牧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溪山清远图》、《雪屐探梅图》、《西湖柳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等数件传世。南宋山水,马夏同称,对比二家传世作品,在对范宽、李唐山水画法的继承上,特别是在画寒景、雪景山水方面,夏圭似乎是要超越马远的。


《山庄暮雪图》画心高24.4厘米,宽26厘米,绢本,水墨淡设色,原为册页,现为立轴,日式装裱。细审此图,描绘深秋或初冬时节江南的暮色雪景。如果将图中左右山巅和树梢顶端三点连线,正好贯穿团扇的直径中心,将画面一分为二,为典型的“夏半边”构图。图中远山、近石被白雪覆盖,连绵起伏的白色山峦与占据画面大半部分的昏暗天空相接,构成一明一暗对比,平远天际一行鸿雁似从山间列队飞来,溪岸草木依稀,水汽朦胧,静谧寂然。左下角为巨大坡石,三株老树扎根其上,粗根外露,似龙爪紧紧抓住坡面,树干虬枝斜逸,叶虽已干枯凋零,细枝末节却依然繁密,倔强劲挺。茅屋小亭依山势而立,亦为白雪所盖,亭内一人站立前倾,似翘首眺望来者。跨溪之上有简易木桥,一人肩竿荷篓,躬身前行。整幅画面,虽不盈尺,却小中见大,刻画精细,透出水边一隅清冷沉寂的意味。“夏圭”二字行书落款不过米粒大小,藏于左下角坡石上。落笔自然,墨色与画幅中浓墨相一致,笔划瘦硬劲挺,经放大后与传世夏圭作品落款比对,可以发现其共同点。


传世夏圭雪景作品尚有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雪溪放牧图》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雪堂客话图》,可与本图《山庄暮雪》比对研究。此图画精微细致,这种面貌与夏圭常见的水墨淋漓的后期风格亦有所不同,应属于其青壮年风格。《格古要论》记载:“ 夏圭山水,布置、皴法与马远同,但其意尚苍古而简淡,喜用秃笔,树叶间有夹笔,楼阁不用界尺,信手画成,突兀奇怪,气韵尤高。”树石轮廓用秃笔浓墨一挥而就,其树枝的画法,尤其树干倾斜角度,亦能看出对李唐笔法的取向。其山边、坡石、树木、茅屋、人物,浓墨勾勒轮廓,坡石为大小斧劈皴、长短条子皴、点子皴并用,树木则刻画精微,下笔疾速果断,变化多端。人物寥寥数笔,神态生动。其木桥、人物形象画法与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所藏夏圭《山水》、大都会博物馆藏夏圭《山市晴岚》等极为神似。团扇尺幅虽然小不盈尺,半边山水却能以小见大,其恢宏气势则跃然而出,摄人心魄。远景天空淡墨渲染,雪山淡远,若隐若现,给人以旷远的空间感。画幅周边有数方鉴藏印,分别为:真赏、信公珍赏、公、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半印)、丹诚(半印)、宜尔子孙(半印 )、珍秘、会侯珍藏,可知曾经清初耿昭忠、耿嘉祚父子收藏。


耿昭忠(1640-1686),字在良,号信公,汉军正黄旗人,原籍山东,徙辽东盖州,康熙时官至太子太保,谥勤僖。擅文章,工艺事,善鉴别,于书画、琴棋、音乐、医术皆精诣。他的儿子耿嘉祚(17-18世纪),亦是书画收藏家,鉴藏印有“会侯珍藏”、“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等。今世流传之宋元名迹,每有耿氏藏印,如东晋王羲之的《远宦帖》、唐代画家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山口待渡图》、明代画家沈周的《庐山高图》、仇英的《仙山楼阁图》、 唐寅《事茗图卷》等。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时,为分化耿家,招耿昭忠为驸马爷,并将宫中许多宋元藏品赐给他,此件夏圭《山庄暮雪图》 或为其中之一,因为流传到日本的住友宽一家族时,即为《宋元名家画册》内一开,存此待进一步考证。

二、《山庄暮雪图》在日本收藏小考 

根据出版著录,可知此作后来流入日本,辗转于几大收藏家手中。详细考证如下:

1.流入日本,即为日本收藏家清水吉次郎收藏 夏圭《山庄暮雪图》流入日本后,最早的收藏者很可能是清水吉次郎,在《群芳清玩第五》中载此为京都清水吉次郎君藏 。清水吉次郎,日本京都人,他的生平资料较少,仅知 1928年建成的“十牛庵”清水吉次郎斋号,其住邸“十牛庵”建筑今 天被日本京都市指定登录文化财,应为日本望族。

2.夏圭《山庄暮雪图》的第二个藏家是日本收藏家住友宽一在《南宋绘画:才情雅致的世界》、《宋画全集》中记载,为 日本住友家旧藏,后来转手到了中村岳陵手上。即在图录中的原文记载是:“原为住友家藏《宋元名家画册》内一页,近 年改成轴装,中村岳陵旧藏。” 住友为日本四大财团之一。住友宽一,号无为庵主,又号墨友庄主人,本为日本财阀住友家族的第十六代继承人,因对艺术的热爱,作为画家、收藏家度过了一生,泉屋博古馆(日本著名私家博物馆)所藏的中国画基本上皆来自其收藏,在日本,有“不看住友宽一藏品不知中国南宗画”之誉。约1955年逝世。住友宽一的一生寄情书画,尤喜石涛、八大。日本现存八大、石涛作品较多,其原因就与住友宽一的推崇和收集有关。住友宽一曾将自己的藏品以非卖品的方式刻印成《石涛与八大山人》、《明末三和尚画集》、《八大山人与牛石慧》、《二石八大》等图录,发行人都是署“墨友庄主人”。

3. 第三个收藏者是中村岳陵。中村岳陵(1890-1969)日本画家、收藏家。静冈县下田市生人。1962年被日本天皇授予“ 表彰在科学技术与艺术文化的发展提升有显着功绩者”的文化勋章。从“原为住友家藏《宋元名家画册》内一页,近年改 成轴装,中村岳陵旧藏。”这段文字可以知道:一是中村岳陵从住友家得到我们见到的夏圭《山庄暮雪图》,是住友家族 收藏《宋元名家画册》中的一页,另外一个就是立轴式装裱,就是中村岳陵收藏时装裱的。

4.第四个收藏者是柳孝 《中国绘画总合图录》卷四、《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683页,高居翰着《诗之旅:中国与日本的诗意绘画》 第55页,均载此幅收藏者京都柳孝。其中《中国绘画总合图录》共收录柳孝收藏宋元明清作品57件,著名的丁野夫《高士观瀑图》(又名《幽溪听泉图》)同在其中。

三、《山庄暮雪图》的结论

南宋的夏圭,与马远一起开创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独特风格,并且引领了南宋院体画的形制特点,是南宋绘画的顶峰,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画风远被日本,受到极大推崇,影响了日本水墨派的发展。笔墨精妙、苍古简淡,是夏圭画派山水的特征,如宋礼宗时画院待诏朱瑾“作雪景全师夏圭”,说明在南宋画院占有很大的优势。元代继承者不乏其人,在《雪楼集》记载有:程巨夫、丁野夫、张官等人绘画直接师法夏圭。在明代,戴进、吴伟等“浙派”主力人物多以夏圭为师,特别是吴伟、蒋嵩、张路等也力学马夏一系画风,形成“江夏派”,足见其影响之 深远。此《山庄暮雪图》或为夏禹玉民间仅存孤品,其收藏意义非凡。宋画历来是古代书画收藏的顶级追求,非眼力财力魄力兼 具者方能梦见。然经过数百年战乱灾祸,传世作品已存量极少,绝大部分都已庋藏世界各地著名博物馆中,再无可能释出 。散落民间者凤毛麟角,南宋四家的作品更是可遇不可求。此件有明确夏圭落款,传承有绪、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宋画 真迹,其重要珍贵程度似乎怎么说都不为过,此不一一赘述。





佚名  宋  汉宫秋图

绢本  20×166厘米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卖会 Lot 3657

成交价:人民币 168,000,000

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Lot 1709

成交价:人民币 124,200,000


著录:

1.《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编》(5),第1944页,北京出版社,2004年。

2.石光明等:《乾隆御制文物鉴赏诗》,第487页,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

3.《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第四册,第32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贮御书房,南宋画院画家所作《汉宫秋图》卷,绢本设色,依据乾隆皇帝隔水题诗及画面来看,非为卷前所题“汉宫秋怨”事,实为写南宋皇家园林生活逸趣,托寄汉武帝宫庭故事。是卷应为南宋建筑画的纪实类作品,所描绘的是皇家园林或为官署园林。


傅熹年先生是建筑史研究方面的泰斗级专家,他认为:“南宋院体画中的建筑画,通过使景物、环境互相衬托,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使画意与诗情结合,艺术水平较前代大为提高,真正达到了‘无声诗’的境界,体现了南宋建筑画的新风”,而且“到了南宋以后,又出现了‘界画’一词”,“但‘界画’一词并不仅仅指画建筑,更不能包括不用界尺徒手画成的建筑,如《清明上河图》中的大量农舍,所以对于古代表现建筑的绘画仍以称‘屋木’为妥”。因此,“宋人画屋木的画家很重视建筑知识,写实的功力亦深,故所画建筑从风格、形象到结构、构造到装饰细部、图案纹样都较忠实准确可信,说可以据其造屋当然是夸张之词,但说它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建筑的风格特点却是事实”。


《汉宫秋图》故事

作为南宋宫廷画家的上乘之作,《汉宫秋图》是迄今为止已知的唯一一幅留有汉武帝御容的古画,收录《石渠宝笈续编》,贮御书房。乾隆皇帝对此画颇为喜爱,不仅为其御题引首“萧景澄华 ”,并且还赋诗四首。通过对四首诗的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此画描绘的主题与蕴含的意义。其实这件《汉宫秋》之名,不过是“汉宫秋景”或“汉宫秋色”之意,不仅与王昭君故事毫无瓜葛,更与马致远所作《汉宫秋》杂剧了无相干。要言之,此卷《汉宫秋》,应是创作于李唐《采薇图》、《晋文公复国图》、萧照《光武渡河图》、刘松年《便桥会盟图》流风之下、以汉武帝甘泉宫候约西王母故事为题材的一件宋院画杰作。以下可就乾隆御题诗及手卷所绘物象(建筑样式、布景等)、人物故事、创作时代背景诸方面为一辨正。

第一首题诗为“满幅寒光秋意多,凉生别殿罢云和。尹邢相见惊真是,俛泣低头叹若何。”从满幅着眼,注重的显然是卷幅的整体印象。“秋意”点明季候,“别殿”说明地方,但还未明言到底何处;“尹邢相见”典出《史记·外戚世家》:尹夫人与邢夫人同时并幸,有诏不得相见。尹夫人自请武帝,愿见邢夫人,帝许之。即令他夫人饰,从御者数十人,为邢夫人来前。尹夫人前见之,曰:“此非邢夫人身也。”帝曰:“何以言之?”对曰:“视其身貌形状,不足以当人主矣。”于是帝乃诏使邢夫人衣故衣,独身来前。尹夫人望见之,曰:“此真是也。”于是乃低头俛而泣,自痛其不如也。尽管用典并不能确证所绘人物即典中人物,但此处“俛泣低头”显然暗示了要见的是自己“不如”而身份地位极尊崇之人。

第二首题诗云:“玉笙瑶瑟祀昆台,王母知来知不来。刚得青鸾传信到,珠帘翠扇一时开。”写等候已久,忽接传报斯人将至。“昆台”之说,一指昆仑山,《太平广记》卷二“燕昭王”条即云:“仙人甘需臣事之,为王述昆台登真之事,去嗜欲,撤声色,无思无为,可以致道。”一指汉武帝离宫甘泉宫,《汉书·百官公卿表》云:“武帝太初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左弋为佽飞,居室为保宫,甘泉居室为昆台,永巷为掖廷。”与后句“王母知来知不来”联系起来看,此处当以甘泉宫为是,与史载甘泉宫规制相符。第二句明言所候之人即“王母”,只是还未确定来与不来。“青鸾”,古指神仙坐骑,李白《凤凰曲》有“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句;后借喻为信使,又为“青鸟”,如李商隐有诗说“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三首诗写相见后的情景,又由此及于对钩弋夫人的怀念。“长信天街迤逦深,石床绨几别松荫。刘郎真是秋风客,落叶哀蝉独自吟。”“长信”即长信宫,宫内养鸡养狗,系汉高祖时建,后例为太后居处;“刘郎”即汉武帝刘彻,“秋风”即指其《秋风辞》,云:“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钩弋夫人死于甘泉宫,且其原因是汉武帝欲立其子刘弗陵为储,又怕钩弋夫人成为太后弄权干政,故将其赐死的。

第四首诗云:“尔时院本出宣和,纨扇金砧敛怨娥。艮岳秋声大相似,凄凉五国兆无讹。”“艮岳”初名“万岁山”,北宋著名宫苑,徽宗政和七年兴工,宣和四年竣工,后改名艮岳、寿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毁。乾隆此处笔锋一转,不仅指此卷直承宣和院本遗习,更指斥当时艮岳之类的发展和兴建劳民取怨,而艮岳的命运与此卷中的秋景何其相似,非常清楚地预示了宋辽金夏的覆亡不可避免。这种解读法,显然是乾隆借题发挥而用以自诩的,考《清史稿》等相关资料,可知1759年乾隆取得平定大小和卓木的完全胜利,新疆也完全并入清朝版图,所以此处故作摇曳张扬,其二、乾隆同年为传为赵伯驹作《汉宫图》的题诗亦可证此。现藏台北故宫的《汉宫图》,与《汉宫秋》卷一样,无名款,但因前有董其昌题称“赵千里学李昭道宫殿,足称神品”,故系于赵伯驹名下。《汉宫图》上乾隆题诗,同为“己卯”年作,不同的是上述四首题诗时间是当年孟冬上澣,而《汉宫图》题诗则在该年春。其诗云:“刘郎七夕集灵台,阿母青鸾送信来。金马是谁得陪乘,独称方朔善谐诙。”(见《石渠宝笈续编》册六,页二七零四)刘郎、青鸾已见前述,“灵台”当即《汉武内传》里所谓“延灵之台”,汉武帝盛斋迎候西王母之地;或谓通灵台,也在甘泉宫内,汉武帝为钩弋夫人所建之台,《三辅黄图·甘泉宫》引汉王褒《云阳宫记》:“钩弋夫人从至甘泉而卒,尸香闻十馀里,葬云阳。武帝思之,起通灵台于甘泉宫。”又“阿母”即西王母,《汉武内传》里称“西王母”为“玄都阿母”,晋干宝《搜神记》卷一“杜兰香”条也有“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诗;方朔即东方朔。

自清宫流出后,此卷《汉宫秋图》曾为沪上小校经阁旧物。其主人为近代大收藏家,原中国实业银行总经理刘晦之先生(1879-1962),先生名体智,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出身晚清重臣之家。其父清末淮军的重要将领,李鸿章心腹之臣,四川总督刘秉璋。刘晦之先生为刘秉璋四子,自幼敏而好读,因刘家与合肥李氏为姻亲,因此刘晦之自小入天津李鸿章字塾,中西文俱佳。刘氏收藏文物堪称海内一流,尤其殷商甲骨,商周青铜器,世间无出其右。郭沫若、容庚、胡厚宣等学者治甲骨金石之学皆得览其所藏,从中受益良多。至于书画、版本、碑帖、皆积如山海,以是著名历史学家容庚先生尝言“庐江刘体智先生收藏经籍书画金石之富,海内瞩望久矣”。

此卷保存完好,至今还保持着乾隆宫廷原装裱。乾隆御笔题引首:萧景澄华。钤印:乾隆宸翰。乾隆年仿澄心堂纸,描金手绘梅花百合花纹,“而一些宫廷收藏的古代书画名作,在乾隆时期宫廷重新装裱后,在各部分与隔水的接缝处,或者在画心纸绢的接缝处,多钤盖乾隆皇帝的小玺,此方“丛云”小玺也往往在其中。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冯承素摹《王羲之神龙本兰亭序》、顾恺之《洛神赋图》卷等都是如此。这种钤盖有骑缝小玺的作品,通过小玺的钤盖将装裱的各个部分连在一起,以后一旦重裱或割裂,钤盖的小玺便被破坏,无法保持装裱的完整。或许这种在裱边或绢纸接缝处钤盖骑缝小玺的做法,更多的是出于保持乾隆宫廷原装原裱的完整度和持久性而采取的措施”。本卷乾隆御题隔水前后接缝处所钤“几暇怡情”“丛云”二印即是例证。






宫廷画家  宋  明皇幸蜀图

绢本  直径:30.5厘米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卖会 Lot 3751

成交价:人民币 9,775,000






佚名  宋  高士临眺图

绢本  直径:26.5厘米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卖会 Lot 3752

成交价:人民币 9,430,000






佚名  宋  牧牛图

绢本  直径:26厘米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卖会 Lot 3753

成交价:人民币 5,750,000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