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茑屋书店,与“艺术史”的偶遇与惊喜

日期:2021-02-23 12:51:21 来源:澎湃新闻

资讯 >在茑屋书店,与“艺术史”的偶遇与惊喜

2020年底,茑屋书店开出上海首店。这家源自日本江户时代的传奇书店如何在当下延续,让中国读者产生共鸣?

相比过去书店约等于“卖书的店”的定义,当下“书店”其实已民日渐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传递者,艺术的融入更是成为书店“生活美学”的表达。在茑屋书店,澎湃新闻记者发现,艺术成为了书店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楼整层均为各类艺术书籍、小展厅、日本工艺美术的陈列,让顾客如同走入一片美术史,转角便会偶遇惊喜的领域。

日本江户时代,有一位名为茑屋重三郎的出版商,他的名字常常与浮世绘并列。从经营书店零售“吉原详图”起步,到成长为屈指可数的出版界巨子,发掘并培养了东洲斋写乐、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等诸多浮世绘画师和通俗文学作家,尤其把写乐、歌麿的美人画和役者绘推上了浮世绘艺术的高峰,在流存至今的江户时代原版原印的浮世绘上,由山形配以常春藤构成的茑屋家徽与作品一起成为一段历史的记忆。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026

东洲斋写乐,《三世泽村宗十郎之名古屋山与三世濑川菊之丞之倾城葛城》,汤黎健藏,落款处有茑屋家徽

虽然,茑屋重三郎的传奇早已落幕,但“茑屋”这个名字却成为上海岁末年初书店界的热词。来自日本的茑屋书店在“上生新所”开出了上海首店,“茑屋书店”的名称就来自于对茑屋重三郎的敬重,在上海“茑屋书店”的一些原创书籍和产品的边缘,也幽幽落下了江户浮世绘上茑屋的家徽。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029

“茑屋书店”一款包袱皮上印有的茑屋家徽

江户茑屋如何在当下延续?1983年,茑屋书店母公司CCC创始人增田宗昭的家乡大阪枚方,诞生了第一家以录像带租赁为主要业务的“TSUTAYA”(现TSUTAYA枚方车站前本店),此后30年,TSUTAYA在日本开出多种业态的书店,2011年底在东京代官山开设“代官山茑屋书店”,并将其作为生活提案据点,并宣称:“我们想为客人提供的,是在这里散步和抬头看看天空的时间。”

去日本的外国游客,也大多有去“代官山茑屋”和“银座茑屋”打卡的体验,其中“银座茑屋”展示的正是江户时代日本的艺术和文化。

2020年底,茑屋书店开出上海首店,这一建于1924年的历史建筑,2000多平米的2层的空间,一半给了艺术,无论是书店里的画廊空间,还是书本身都构成了艺术的展厅: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033

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北门。 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 供图

艺术在书店:在“凝”的气氛下阅读

相比过去书店约等于“卖书的店”的定义,当下“书店”日渐成为了生活方式的传递者,艺术的融入更是成为书店“生活美学”的表达。在上生新所的茑屋书店,艺术成为了书店重要的组成部分。2楼整层均为各类艺术书籍、小展厅、日本工艺美术的陈列,让顾客如同走入一片美术史,转角便会偶遇惊喜的领域。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036

二楼艺术类图书区域。林易锴 图

走上通往二楼的楼梯,便走上了穿越东西方美术史之旅途。沿着走道的书架上,2019年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大展上露面的李公麟《五马图》珍藏版复刻画集(日本羽鸟书店出版),到2017年大英博物馆《葛饰北斋:巨浪之外》中英两版图录,再到巴斯奎特、奈良美智等现代艺术家的作品集均有,而且并不限出版地区、语言,只是按书和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排列。比如,建筑类书架上,安藤忠雄旁边放得不只是日本建筑书,还有风格相似的柯布西耶。但这种书与书的关系和布局并不是固化的,基于书籍内容与逻辑方面的调整持续在发生。也就是说,也许当您去到书店,会看到又一个新的陈列方式。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039

二楼艺术类图书区域,图书分类并不以单一纬度排列。 林易锴 图

虽然网购早已悄然变成日常,足不出户图书到家的方式已是大部分人的选择,缘何实体书店在2020年末被反复提及和探讨,除了“+咖啡”“+打卡”等模式外,还能提供给顾客怎样的体验,或许实体店的体验还来自于眼界的拓宽。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042

书店二楼艺术长廊。 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 供图

在网上,由于大数据和算法的越来越优化,也造就了越来越准确的推送。导致在无垠的网络世界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熟悉的领域。而在书店,却可以跳出舒适圈,重新打开看书、淘书的视角,并在自然而然中接受书店传达出的更多讯息。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045

茑屋书店陈列的书籍组合。 林易锴 图

在生活方式的传递中,自然也会有画廊的一席之地。茑屋的画廊并非一个特别独立的空间,同样也是在闲步时走入。目前画廊空间展出的是中国年轻艺术家许静的书法,这个名为“凝”的展览,也是上海茑屋书店的开业首展,之所以以“凝”为题,表达的是阅读与书写时,都需要保持的专注状态。

展览作品包括有“二十四诗品”“宋词小品”“酒书”三个系列,在书法本身的古典气质中,其书写方式和气息都带着某种当代性。除了书法本身外,作为作品一部分的装裱也颇值得玩味。细细看,其中装裱镶嵌的绫绢应为日本老料。在作品的方寸之间,书法这一艺术形式的绵长多元,中日艺术间的互鉴融合被传递而出。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048

书店二楼画廊。 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 供图

中日文化的互鉴也表现在部分茑屋出品的图书上,入江泰吉镜头下的奈良、水野克比古的京都,在装帧上就显出浓厚的东方味,也显出中国对日本传统的影响;而就现当代艺术而言,除了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等为人熟知的摄影艺术家外,都筑响一等看似小众的摄影师的画册也有陈列,虽然在摄影圈外小众,但翻看他的《东京风格》就发现,他影响了一些中国年轻摄影师的拍摄角度和观念,更是打开了当下翻书人新的视角。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052

部分茑屋出品的图书。

在这一层还有漆器、江户硝子、寄木细工、和服织物等日本工艺品,以及带有收藏价值的旧书和限量版大书。当然,限量版大书价格也是不菲的,比如大卫·霍克尼的大图册的售价可以媲美霍克尼的iPad作品,在过年前卖出的近40万的法拉利限量书让人不少人感叹“贫穷限制了想象”。虽然上海茑屋书店的书籍售价在目前遭到一些诟病,虽然书籍售价和出版物上原有的标价几乎翻倍也是事实,但这与在书店可以打开视界并不相悖。正如,增田宗昭的定义,茑屋是以书店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提案型商业设施,竞争力不在售卖的商品,而在于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方案。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056

书店二楼出售的日本工艺品。 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 供图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102

书店二楼艺术大书。 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 供图

书店在城市:城市美学践行者

上海茑屋书店所在的“上生·新所”,过去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再到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曾是“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孙科别墅+海军俱乐部”。茑屋书店所在的建筑属于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建于1924年。这也造就了目前全球“最新且最老的茑屋书店”,近百年的建筑细节保留成为了书店特别的风景。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105

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中的建筑的细节。 林易锴 图

但保留下旧时代的痕迹,并不代表陈腐的气息,而是将建筑本身的风格和书店需要保护和展示的重点匹配。一楼被打造成类似博物馆的动线,书架的高度与灯光控制在更适合阅读的范围中,让读者能置身于历史的韵味中感受文化。但置身其中,并不影响对建筑的保护,细看新的书架和旧有木质墙壁之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以保护原有建筑构件、类似的细节在书店中存在多处。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108

书店1楼。 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 供图

鉴于这栋1924年的建筑,茑屋书店1楼在开幕期间推出两个对应的“提案台”,分别以书籍聚焦1924年和2020年的上海和世界。在1924年的“提案台”上,陈列有茅盾、老舍、徐志摩、鲁迅,也有徐悲鸿、毕加索、莫迪利亚尼;2020年,则是我们共同经历的时代,也能在书中看到一些共鸣。从1924年到2020年,读者通过建筑和书籍穿过了96年的历史。

2021年2月初,这两个“提案台”推出“度假”主题,而其英文为“Staycation”(居家度假),在“每天都是度假日”的概念下,“度假”并非是远足,也可以是逛一家有意思的书店、读一本能激发想象力的书刊,或者下厨做一顿美食,在熟悉的街道发现新鲜的风景……当然,还有以散步的速度,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112

1924年主题的“提案台”。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114

2021年2月,“提案台”“1924年”主题被“居家度假”替代。上海上生新所 茑屋书店 供图

“提案台”是茑屋书店“生活方式的提案”的体现,也是“不卖书,卖生活提案”概念的落实。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店长祁祺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茑屋书店的经营理念并不是强加给读者的内容,更多的是希望读者去体验新事物。也希望书店成为读者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一些没有明晰目的的读者,也希望他们能自然而然地接受书店传达出的讯息,让读者产生共鸣,也通过不同的关键字、书籍的的分类,让公众对书店有一个新颖的认知。”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118

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店内。 林易锴 图

但在“茑屋书店”再次引发“上生新所”的打卡人潮之前,不少人对“上生新所”的印象还停留在“网红泳池”。然后,尽管两代“网红”的距离不足50米,但“网红泳池”却少有人踏足,这也让人质疑,在经历了开业热潮后,“茑屋书店”如何被持续关注?

当然,相比“网红泳池”单一“打卡”的属性,书店作为一个复购率很高的业态,如何从其本身出发,摒弃快餐式的爆点营销、带动持续性文化传播力?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121

书店一楼,名和晃平作品展,未来将成为公共讲座区域。林易锴 图

对此,茑屋书店提出“文化策源地”的概念,希望以内容驱动辐射园区。在书店中,目前设有“城市美学践行者”的“提案台”,关注的就是城市更新,探讨城市、建筑与人的关系,“提案台”上不仅有有关埃利亚松与城市公共艺术作品,也有上海本土作者姜庆共的《上海字记》等反映上海历史的书籍,使之变成面向上海市民的一家书店。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124

书店一楼“城市美学践行者”的“提案台”。 林易锴 图

无论是东京还是上海,每家茑屋也都是文化旅游的结合点,也希望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利用上海元素做艺术设计,营造“在地化”逻辑,融合国际化视野发挥创意。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127

日本代官山茑屋书店。

虽然,“茑屋书店”在上海开业只有一月有余,但网络上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其中有关于书店“打卡化”的质疑、有将高昂的运营成本折算到进口图书上的质疑,更有关于关注点不在“书”上的质疑。

虽然这些疑问最终将引导书店走向何方,或许还需要时间去印证,但就上海茑屋书店而言,他们希望读者每一次来到上生新所的茑屋书店,能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不单单是展台、书本的换新,店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可能是一个全新的面貌,让读者既能够感受到书店不变的理念内核。拓展到“上生新所”,有文化、有艺术、有展演、有美食、有午后阳光,有散步和抬头看看天空的时间,这也是向往的城市生活。

微信图片_20210223124130

上海“上生新所”茑屋书店入口。 林易锴 图

编辑: 方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