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2020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成功举办

日期:2021-01-18 16:49:07 来源:中国美术家协会

艺校 >“巴山蜀水——2020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成功举办

2020年12月30至31日,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巴山蜀水——2020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成功举行。展览共展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内的20所高等艺术院校及研究所和艺术机构的作品400余件,同时,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40余人汇聚一堂,向大家分享了新时代背景下不同地域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的最新成果。

开幕式嘉宾合影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于2013年由中央美术学院发起,先后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举办了研讨会和展览,并以“师心独造”“自主空间”“搜妙创真”“丹青语境”“沿古变今”等为主题进行教学研讨。

此次由四川美术学院举办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展览暨研讨会,以“巴山蜀水”为题,研究“地方”这一特殊概念下的山水画创作,探讨山水画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的关系,以及山水画地域性特征在传承、创新中的价值。

 

开幕式现场

12月30日上午,“巴山蜀水——2020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师生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唐青阳、纪委书记黄云、副校长焦兴涛,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张志民,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西洁,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陈向阳,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书记、山水画工作室主任刘文东,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边凯,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陈磊,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刘丹,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工作室主任王珊,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钠,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系副主任方勇,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系教师傅颖川,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师任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刘天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白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苗彤,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倪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秘书田佳佳,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王兴堂,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侯弟坤,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刘明,云南艺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系主任满江红,云南艺术学院副教授何阿平,云南艺术学院讲师李东,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邓建强,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孙汉军,重庆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魏东,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陈航,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原副院长张春新,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权锦鸿,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天祥,四川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潘召南,四川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苏永刚,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韦芳,四川美术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余毅,四川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杨吟兵,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刘建锋,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魏婷,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唐勇,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柏在华、副院长黄越、尚天潇,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副主任冯斌,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委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黄山,重庆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傅舟,重庆市工笔画学会会长刘明孝,四川美术学院原中国画系副主任查明,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李彤,基础部主任康益,中国画系副主任肖志,基础部副主任左小康,山水教研室主任、此次活动项目负责人耿杉,兄弟院校及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的部分师生。开幕式由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黄越主持。

 

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焦兴涛开幕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焦兴涛在展览开幕致辞上表示,此次全国高校山水画创作教学研讨会暨师生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20个高等艺术院校以及研究单位的四百余件师生作品代表着当今中国高等院校山水画教学的艺术创作水平,是兄弟院校之间一次难得的交流学习机会。

 

上排左起: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丘挺(视频贺词)

 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张志民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理事特聘研究员何加林致辞

下排左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陈磊致辞

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邓建强致辞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倪巍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唐青阳致辞 

张志民、何加林、刘西洁、陈磊、丘挺(视频贺词)、邓建强纷纷致辞表示,巴山蜀水独特的地域特点孕育了诸多著名诗人和艺术家。各地美术院校的山水画教学发展迅速,山水画专业教学方法结构日趋成熟完善,并且相关的设计、公共、视觉、建筑、环艺、多媒体艺术等专业也日渐和山水画专业有了融合与交叉,形成了优势互补、繁荣共生的格局。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水画的教学与创作语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山水画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如何面对人与自然、城市与山水等诸多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此次展览的作品既反映出当下高等艺术院校师生们的教学与创作状态,也从多方面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一些回应。

随后,下一届主办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代表倪巍向大家发出了盛情邀请。

12月30日下午至12月31日,“巴山蜀水——2020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山水画教学研讨会”在四川美术学院多功能厅举行。研讨会由耿杉担任会议主持,何加林、张志民、黄越、刘西洁、陈航、王珊、刘文东担任分场学术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山水画教育教学等主题进行了演讲和交流发言。


左起: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发言

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张志民发言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师边凯发言

在何加林看来,此次研讨会,是对未来山水画教学走向的一种探讨。“大家一直在探寻未来山水发展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但标准有时会阻碍我们的想象,然而没有一定的标准,山水画又很难达到一个高度,这是一个悖论。研讨会正好是探讨这一问题,我觉得非常及时。而展览所呈现出的每个学校、学生的不同风格以及多姿多彩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格局。”

张志民表示,山水画教学研讨会是全国山水画教学的一个品牌,对中国山水画的教学创作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研讨会主题“巴山蜀水” 不仅让我们感觉到重庆、四川的山水人文,也让我们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敬畏和热爱,对描绘这片土地的前辈表示敬意。此次会议将对巴山蜀水山水画的创作研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边凯以“山水画中景的再现”为题作了主题演讲。他认为山水画是和景象结合的一种绘画形式。宋代山水画是历代山水画离自然本身最接近的一类,出现了一系列空间合理、造型合理的山水画作品,被学术界公认为具有再现性风格。但宋人以写实手法表现自然的时候,往往是整体写真,局部造景,如果我们把自然界分成近、中、远景,一旦每个物象超过了其中一个景的距离范畴,那就会有失真的感觉。故他认为山水作为一个载体,并不是冲着写实去的,他还以明代的实景山水与宋代山水的比较为例说明了这个问题。

 

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陈磊发言

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教师任赛发言

陈磊以《宋元地域性山水创作对本科教学的影响》为题作了主题报告,他认为山水画的临摹、写生、创作三门核心课程是中国画教学中环环相扣的三大主体,体现了山水画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历代反映地域性特征的山水画经典名作,是创作课所依据的重要范式与教材,对这些作品的学理认知有助于深刻领悟画理画论。

任赛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创作教学现状。她介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早期的学科基础建设和当下的研究领域。强调了研究生院与美术学科的管理协调,开放式办学特征,以及引入的学术性论坛,让学生广泛参与,形成平台交流与课堂互助并行的教学模式。

左: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工作室主任王珊发言

右: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西洁发言

王珊以《关中地域山水文化资源考察与写生》为题作了主题发言,她表示:西安美术学院的山水画教学特色是突出大秦岭文化主题的继承,以此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从而引发创作实践中的思考。她例举王维与輞川文化关联性研究这一案例,强调了在地域性写生中搜集考察资料,记录写生日记的作用。她认为在掌握山水写生规律前提下,培养学生将观察、思辨能力与绘画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更新山水教学体系的关键。

刘西洁表示:当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真正能做到师心源,是受到画家所经历的自然景色、地貌特征影响的,山水画技法源于现实自然,最终要归于自然。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东方人的语境将会更被重视。在东方的语境下,就“视觉”“观念”以及“技”和“道”在文化层面上进行一种探讨,对艺术形态的研究肯定将产生更大的贡献。

 

左: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书记、山水画工作室主任刘文东发言

右: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系副主任方勇发言

刘文东以“关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老先生在创作教学中的一些情况”为题作了主题发言,重点介绍了关山月和黎雄才两位前辈的创作主张和成就,并通过展示广州美术学院教师的作品,突出广州美术学院加强摹写、重视生活、关注现实的教学传统。但也出现了创作中地域特色模糊、自身特色不鲜明的问题,所以如何塑造自身特色,是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他认为从传统向当代,从生活向创作的转化路径是曲折的,一定要把握住面向当下鲜活生活的大方向。

方勇认为:地域性不仅是指本身的地理环境,还包括社会生活。从这个角度来说,地域性往往会产生一种鲜活的生机,这个生机体现在传统脉络里面,是由形象上升到哲理化的一种状态。地域性在山水画教学上是很重要的一个阶段,由山水画物理性特征进入,逐渐由外象进入到图式,这类教学引导将成为通往表现地域文化的一条路径。

 

左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刘天明发言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倪巍发言

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委员、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主任黄山发言

刘天明以“人化的景观与景观化的人——山水画地域性特征的研究”为题作主题发言,他引用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的景观理论作为依据,强调景观化的山水画是一种人文关照,创造景观可促使艺术家与审美主体融为一体。

倪巍以“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画创作的概况和特色”为题作主题发言,他介绍了上海美术学院的教学、创作近况。他在介绍上海本地教师的作品时,例举了以淡墨表现为主的城市题材,他认为这类风格当代而不西化,故事味道很浓,却不保守,也不激进,比较清新自然。同时他又谈到上海美术学院因近年的人才引进带来的各种地域性文化交织现象。

黄山表示,此次参展作品折射出当代山水画家对于传统山水画在新时代勇毅演进的文化思索和精神向度。他认为中国山水画需坚守传统、崇尚自然,亦需探索与现代环境、都市景观的融合。

 

上排左起: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侯弟坤发言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陈航发言

下排左起:云南艺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系主任满江红发言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中国画系基础部副主任左小康发言

侯弟坤认为“地域性”是一个很好的课题,山东艺术学院的教学就具有齐鲁文化精神。齐文化提倡革新、变革,鲁文化重视伦理、继承,两种文化不断发展融合,形成了齐鲁文化精神。山东艺术学院的山水画教学也是一样,既要传承又要开拓。

陈航围绕自己的西部创作实践,探讨了地域性问题的存在以及地域对个人山水画创作的影响。他认为创作者主动与地域、自然、人文互动,或可产生鲜活的作品。他自述自己的创作正是受到地域文化,自然风貌的影响,最终完成了山水画语言从共性到个性的架构、嬗变。

满江红向大家介绍了云南艺术学院的国画教学现状,云南艺术学院的国画教学一直没有分科,人、山、花广泛涉猎,在单科教学上还是以国美、央美三位一体的教学法为主,主张学以致用。同时,他强调云南的山川有非常独特的地形特点和多样性特征,有许多山水画写生的好去处。希望多跟大家交流学习,壮大云南山水画阵地,使云南山水画在全国有一席之地。

左小康发言主题是“抗战时期陪都重庆山水画风格的探索”,他介绍了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三位画家在抗战期间立足于重庆地域题材的创作历史。他认为重庆是三位画家深入地域性探索,从而转变自我艺术风格的关键地方。最后他强调当下新时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给巴渝地域带来更多内容,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会议主持: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黄越发言

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山水画教研室主任耿杉发言

最后,会议主持黄越、耿杉作总结发言。

黄越表示,此次研讨会聚焦山水画地域特征,集结全国20所高校、研究机构的山水画教学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独到、犀利的观点和新的资讯。作为国内的顶尖艺术院校、研究院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成果,为中国高校山水画教学带来许多生动案例,展现出了今天山水画教学与创作的多元化形态,非常可贵。今年疫情的反复也使得本次盛会更加难得。在四川美术学院研讨山水画教学中地域性特征等问题,非常应景。相信在明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举行的下一届的研讨会与展览中,就城市与山水关系的讨论,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耿杉表示,巴山蜀水是一个地域性概念,此次活动的初衷是想以“巴山蜀水”主题创作为推引,旨在突出山水画地域性主题创作现象,广泛研讨古典、近现代、当下山水画创作中的地域性问题,挖掘各地院校长期以来在地域性创作、教学中的经验及成果,探寻不同区域高校山水画创作教学的地域性特征。两天的研讨会从人文、自然、个人实践、文化交流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山水画的地域性问题,成功地实现了本次活动研讨山水画地域性主题的初衷,对当下山水画的教学与创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他认为当下的山水画应该是个更为宽泛的概念,近现代以来山水画的发展很难用具体的“山”与“水”的概念来界定,何况艺术实践永远是在理论之前,故看待这个问题不必纠结于具体的概念,当下山水画创作大可在一个更为宽泛的空间生存,这种生存现象有他的时代合理性。

论坛现场


编辑: 方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