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博物馆是一百多年前起源于美国、随后盛行于全球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在中国却寥寥无几、鲜有人知。美国儿童博物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项目符合美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教育环境,中国和美国有非常不同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儿童博物馆在从美国引进到中国的过程中,想要落地生根就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本文简要介绍了儿童博物馆在美国的研究与实践,分析儿童博物馆从美国引进到中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探讨儿童博物馆未来在中国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
1899年,全世界第一家儿童博物馆诞生在美国,过去一百多年间儿童博物馆作为专注为儿童和家庭服务的专业教育机构在美国及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儿童博物馆在美国以及全世界发展近一个世纪之后,直到1996年,上海才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儿童博物馆,随后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一直处于基本停滞的状态。直到2012年,老牛基金会决定捐助资金从美国引进儿童博物馆项目,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才迎来了春天。儿童博物馆起源于美国,其教育理念和教育项目基本符合美国的社会文化特点和教育环境,但中国与美国有着截然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在这种差异下,儿童博物馆从美国到中国落地生根,就需要有更加扎实的研究基础。
一、儿童博物馆在美国:实践与研究
1899年,美国第一家儿童博物馆诞生在纽约布鲁克林,与其他传统博物馆不同的是,儿童博物馆关注的并不是藏品的品种和数量,而是如何利用藏品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学习机会、如何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早期的儿童博物馆教育内容多在自然历史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内容更多转向了科学技术领域。同时,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人文和艺术的教育也逐渐融入了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内容,儿童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肩负起了培养21世纪人才的责任,同时也逐渐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通过为特殊人群,低收入人群提供免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另一方面,通过提供教师培训和家长指导为儿童创造更适宜的成长环境。
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
20世纪60年代,迈克尔·斯波克出任波士顿儿童博物馆的馆长,受到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以及皮亚杰的教育理论影响,他颠覆性地改变了场馆的管理模式和展览方式,让展览以儿童为中心,让管理以访客为中心。在斯波克馆长看来,如果一个展品没有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动手操作,这个展品就是失败的。在他的引领下,儿童博物馆在美国拉开了迅速发展的序幕,没有藏品的儿童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让孩子有机会通过动手探索、动脑思考来了解这个世界。儿童博物馆自此成为美国博物馆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博物馆形式并逐渐影响到全世界。学习、互动、快乐、玩、创造力、想象力、探索、儿童和家庭、多元文化等词汇成为全世界儿童博物馆使命中的关键词。
在美国,针对儿童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及教育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实证研究并不多,但场馆自主进行的访客研究和评估以及与学术机构合作展开的各种实证研究也在支持着儿童博物馆的专业化发展,实证研究的内容包括儿童博物馆对儿童的学习价值、家长对儿童博物馆的理解、家长与儿童之间的互动以及儿童博物馆对一个城市的经济贡献和对一个城市文化发展及复兴的意义。
2013年,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与华盛顿大学合作,通过场馆调研、文献研究以及研讨会议,最终制定了支持整个行业发展的研究规划,该规划明确了儿童博物馆行业研究的几个重要方向:儿童博物馆价值及影响力,儿童博物馆的学习环境,儿童博物馆的理论及实践演化、儿童博物馆对儿童学习、家庭学习以及其他学习机构教育方式的影响、儿童博物馆对教育公平的作用、儿童博物馆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儿童博物馆在多元文化融合方面的贡献以及儿童博物馆在社区建设中的贡献等。
为顺应儿童博物馆在全世界迅速发展的趋势,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在2016年颁布了新的战略规划,把支持全世界儿童博物馆作为使命,把构建尊重所有儿童不同学习和成长方式的世界作为愿景。儿童博物馆协会将这份战略规划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了所有会员,并在邮件中写道:“这个领域一直以来都充满激情、积极行动,不久前,我们说儿童博物馆与其说是一个行业,不如说是一场运动。现在看来,我们需要接纳这个双重身份。相信这个新的战略规划会让我们的愿景加速实现。
二、美国到中国:博物馆的机遇与挑战
自1996年上海成立第一家儿童博物馆以来,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一直非常缓慢。根据国内学者2011年的调研,儿童博物馆在国内存在的形式多为科技馆,或为博物馆的儿童展厅以及商业化的儿童科学体验中心,而这些场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缺乏明确的教育理念指导,缺乏整体性规划,内容逻辑不清晰,无法达成完整、系统的教育目标;展示教育活动项目设置高度同类化,形式陈旧、缺乏创新”。
上海儿童博物馆
2012年,老牛基金会经过多方考察希望从美国引进儿童博物馆项目来解决中国学前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并以公益的形式推动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2013年,老牛基金会捐资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成立了中国儿童博物馆研究中心(现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负责老牛基金会捐助的公益儿童博物馆示范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2015年,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落成。2018年,呼和浩特市老牛儿童探索博物馆完成了一号馆建设并启动试运营;同年5月,老牛基金会与上海科技馆达成合作协议,为上海科技馆“彩虹儿童乐园”更新改造项目提供资金捐助;同年9月,香港儿童探索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老牛基金会捐助的几家示范场馆自开馆以来受到来访儿童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和国内外专业人士的一致肯定,同时也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和考察团体,为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了把握这个机遇,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2018年,老牛基金会捐资设立了北京童学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在全国合作推广儿童博物馆项目,同年,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与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以及夏威夷儿童探索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专业支持。
在老牛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下,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终于迎来了春天,但是,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仍然伴随着诸多的挑战。根据周婧景在2011年研究文章中的总结,儿童博物馆在中国发展存在经验不足、竞争力不强、教育制度不匹配以及缺乏政策支持等问题。除此之外,儿童博物馆未来在中国发展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1 项目内容规划和设计本土化的挑战
儿童博物馆在美国的发展最为迅速,因此在美国本土积累了很多专业资源和人才。目前老牛基金会资助的儿童博物馆设计依赖美国专家以及设计团队的参与完成,但是中国与美国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中国人与美国人对于学习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知,美国的专业经验在中国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挑战。如何将来自美国的儿童博物馆教育理念与中国的社会文化教育环境融合,从而实现儿童博物馆项目内容规划和设计更符合中国的需求是一个挑战。
2 资金筹措渠道及合作模式搭建的挑战
儿童博物馆在建设期以及运营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美国的儿童博物馆大多由基金会、公司以及个人捐助来建设和运营,政府会通过提供免费 的场地、减税以及教育项目采购等形式给予支持。老牛基金会目前捐助的几家场馆因各地情况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合作模式以及不同的资金筹措方式,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种可复制推广的最佳途径。由于中国的慈善捐助环境与美国大不相同,如何搭建一种可行的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的力量参与儿童博物馆的建设是一个挑战。
3 推动中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挑战
儿童博物馆的建设工作虽然艰难,但和运营工作相比却是最简单的步骤,如何让儿童博物馆在中国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运营阶段的重大挑战。美国儿童博物馆致力于解决美国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童年的压力,家庭交流时间的压缩,社区成员的疏远以及社区教育资源的减少。在中国,老牛基金会捐助儿童博物馆项目的使命是“提升中国学前教育质量,提高中国儿童整体素质”。中国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许多中国的学者和改革者相信西方的课程和教学法更加先进,因此不遗余力地全面引进和推广,但是这些努力在实践层面却失败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文化环境差异导致的政策、理念与实践的脱节。在这种大背景下,儿童博物馆如何解决中国学前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如何推动中国学前教育改革是真正的挑战。
4 西方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相融合的挑战
中国人对学习有着自己的理解,对于什么是知识,为什么要学习,如何学习,学习行为和学习标准都有很清晰的概念,而这些概念与西方教育理念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传统教育智慧强调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这些智慧与西方让儿童跟随兴趣、自由探索创新的理念也存在冲突。受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影响,一些中国家长会认为孩子需要通过勤学苦练来学习,很多中国家长很难接受玩本身就是学习的概念,儿童博物馆所推崇的西方教育理念如何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智慧相结合是个很大的挑战。
5 专业人才培养
中国学前教育改革一直无法顺利实施的另一个瓶颈是学前教育领域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局限。儿童博物馆教育价值的实现同样依赖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在过去5年邀请国外儿童博物馆教育专家举办了多次专业人才培训,虽然培训对专业人才的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但是,由于培训成本高、规模小、时间短,这类培训对行业整体专业人才的规模化输出发挥不了重要作用。未来,如何与高校教育资源联合培养儿童博物馆专业人才是一个挑战。
三、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研究引领实践
因为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面临上述诸多挑战,要想实现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的社会价值与教育价值就需要相关的研究支持。结合美国儿童博物馆行业已经进行的研究、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发布的行业研究规划,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过去几年的实践经验,以及与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联合对国外儿童博物馆经验研究的初步成果,本文提出以下研究方向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1 针对儿童学习的研究
虽然过去几十年的研究都证明了玩在儿童学习中的作用,同时,玩也是儿童博物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儿童博物馆的专业人士却无法很好地阐释在儿童博物馆的玩究竟在儿童学习过程中发挥了什 么作用。孩子对玩的理解和成人不同,而玩这种复杂的行为,又很难有统一的定义和统一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很多家长对于玩的认识受到传统 价值观影响,更难理解漫无目的的玩耍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儿童博物馆对于儿童的学习价值如何体现以及如何实现非常需要实证研究来支撑和指引。
上海儿童博物馆儿童活动
2018年12月,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与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在中国儿童中心老牛儿童探索馆进行的长期跟踪研究项目已经完成,其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就是评估儿童博物馆对于儿童的学习价值,这一项研究为儿童博物馆针对儿童学习的研究开启了一种可能性。在儿童博物馆中针对儿童的学习进行的实证研究能够将儿童博物馆对于儿童的学习价值体现出来,用更清晰的方式阐释玩与学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儿童博物馆展览项目规划和教育活动策划提供有力的研究依据。
2 针对家庭学习的研究
根据发展适宜论(Developmental Niche Theory)的框架,儿童生活的社会及家庭环境,养育儿童的习俗以及养育者的心理状况对儿童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儿童博物馆界也逐渐开始倡导家庭学习,一些儿童博物馆会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家长建立自信,为家庭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创造家长和孩子进行深度互动的机会。研究表明,在儿童博物馆,如果家长能够参与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孩子与展项的互动时间会更长,学到的内容也会更多。在美国,已经有一些针对家庭学习的实证研究帮助儿童博物馆了解家长对儿童博物馆学习的理解,家长如何与孩子互动,以及场馆如何帮助家长参与和支持孩子的学习。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方式会有差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一些家长更愿意成为孩子的老师而不是玩伴。在支持孩子成长和学习方面,中国家长和美国家长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此,在中国的儿童博物馆进行家庭学习实证研究具有更深刻的意义,研究家长在支持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和困惑、研究家长对于玩和学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研究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模式对孩子学习产生的影响,这些研究能够为场馆更好地服务家长、促进家庭学习提供实证依据,从而影响儿童成长的家庭教育环境。
3 针对教育项目的目的研究与评估
美国儿童博物馆致力于解决美国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每个儿童博物馆针对自己所在社区儿童与家庭存在的问题会设计不同的教育项目,比如曼哈顿儿童博物馆的穆斯林文化展是为了通过教育儿童和家庭来化解在纽约地区产生的文化冲突与隔阂。一个成功的教育项目不是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而是需要对于儿童及社区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之后进行项目设计,同时更离不开对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估和改进。因此,美国多数儿童博物馆都会对展览及教育项目进行前期研究和后期评估。
中国的儿童博物馆在开展教育项目设计时也应当基于对当地儿童及社区所面临问题进行研究,为解决这些问题来设计相应的教育项目,而不是照搬美国场馆已有的项目。如果教育项目的设计没有基于本地的深入研究就会存在失败的风险,也会存在教育项目设计目标不清晰、意义不明确的问题。此外,只有通过细致的项目评估才能更好地了解项目的实施效果和改进方案。儿童博物馆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设计和实施教育项目,对其所在的城市和社区意义非凡。
4 对儿童博物馆社会价值的研究
美国儿童博物馆在带动社区经济、旅游、改变家长和社区行为、增强儿童公民意识、推动社会教育公平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但是在美国针对儿童博物馆社会价值方面的研究数量并不多。因为没有量化的数据研究作为支撑,儿童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并没有清晰的呈现方式。因此,儿童博物馆协会在行业研究规划中将儿童博物馆的价值和影响力作为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
针对中国已有的儿童博物馆为所在城市和社区创造的社会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在中国推广儿童博物馆项目意义重大。儿童博物馆社会价值研究对相关政策制定、资金筹措、合作模式搭建、以及项目规划都会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儿童博物馆从美国到中国历经了一百年时间,在民间力量的推动下终于迎来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儿童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充满各种各样的挑战。哈佛大学的Howard Gardner教授在1989年访华之后分析了中美之间的教育理念差异,在他看来“在中国,过分强调创造力的练习注定要失败,因为这种练习只是基于对游戏环境的肤浅理解、一种希望挑战传统智慧的强烈意愿、以及一种对新教育理念的全心接纳……如果这种尝试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就必须基于扎实的研究和耐心的实践。”
本文引用他的这句话作为结尾,以此来提醒在中国从事儿童博物馆事业的激情行动派,为了构建那个尊重所有儿童学习和成长方式的世界,只靠激情远远不够,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