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吉林作家 黄国贞
“这几年,我一直在画着家乡田头村边的寻常小景,从春画到夏,秋画到冬。”
——朱卫民
一个人,不屑于世界的喧嚣与繁华,孜孜以求地敏于家乡这块土地的躬身之举,且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关注和思考,那种发自内心的表达,最是生命的可贵作为。
可是,安徽画家朱卫民却自谦地说:
“我是个出生在无为,生活在无为的无所作为之人,当无法改变自己的无为时,只好默默地享受这无边的无为……”
当然,这种享受是艺术的,边享受边作为。
有著这样的渴求,他为此几乎走遍所有的无为风景,且把那些看似寻常的一草一木,水上船家,田野荷塘,老街古巷置于朝圣的殿堂,以画笔以灵性留下一方水土的美,二十多年如一日地为此供奉,有些感天动地的意味。变化著的无为和触及到的事物,在他的笔下逐渐生动,变得新颖。心灵的润泽,万物知晓,它们在不知不觉间给人以惊喜。
2008年初,你在新浪上开了博客,有机会认识了一些博友。
这一年的六月,在朱卫民的博客上看到了他的画,给你清新如故的感觉,也就是从那时起,一晃走过十年之久,他画作里的家乡,通过意象的传递,给了你大致的轮廓。
那是他生命的半径,水乡与船家的夏日与冬雪,荷与涛声与老街小巷,鹤毛乡以及昆山乡小景,查济行脚等风情,不动声色地走近你。2010年,你购买了他的《皖南秋醉》《夏日》《九月》三幅油画。其中,《九月》曾发表在2003年《美术大观》上。那幅《皖南秋醉》给你的感觉 ,是一种迷陷。艺术魅力驱之,让它从皖南落户东北,地域之隔,没有生疏感。
2019年10月中旬,朱卫民把两本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册快递给你。
一本是当代实力派中青年水彩画丛书《朱卫民水彩画精选》,另一本是朱卫民油画作品选《瑞雪船家》。这些画,你都是在他的博客上见过的。欣喜作品的出版,那是他给自己的一个总结,也是作品被广泛接受下来的印证。
一直以来,他从无懈怠,仅从那些不断衍生的画作便可见诸行走的脚步,比如早期的“水乡四季”“一荷一世界”“荷”“三月”“船家”“查济行脚”“无为的雪”“夏日船家”等系列,直至近期的“涛声”“老街,老街”等,无不渗透著他对家乡的无言挚爱。
这些油画系列,一个共同点即是:一景一物的印象写实。
你不懂油画理论,更没有什么绘画本领,也未与朱卫民做过关于此的任何交流,只是喜欢,痴迷看画,读画。所以,尽显苍白的文字表达,不足以评说朱卫民画作的全部精神,但你也只有用这样的方式,去阅览,去通读,去体会,对这个未曾谋面的博友老弟道一声:祝贺和感谢!
倾情一草一木,山地与田间草野,可窥细腻情愁。
朱卫民的家乡,身为芜湖的无为,在安徽中南部,依长江北岸,是为鱼米之乡。好有历史感的一座县城“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正是这种“无为无不为”的道家思想,让人们自由地把脉自己的生活,秩序地规范行为,让心思飞。
生于斯长于斯,水土的造化,让他对这块土地的认知,集中在画板上。
目之所及的景致,娴熟地信手拈来,那该是他命定的功课。不辜负无为的在天养育之恩,寄情草木山水,描绘家乡的意象之美,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是无为,而是大有所为。
十年之前,他的“三月系列”以其浓烈的色彩,凝重地表现出山峦与田野与人家在蓝天下的真实存在,笔底斑斓出浑熟的调子,显出了厚重。2011年四至五月份,他再一次把家乡的原野狠狠地攥在手上不放,色块中突出表现了原生态的自然之境,任人在想象里延展著思绪,品出苍劲与力量感。这一年,历史上看不出无为对自然方面的什么记载,朱卫民的画面却留住了这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时气,让无为的这个春天完美地活在了那一个瞬间。
朱卫民在2019年油画作品“春风过往”中说的:“关于春风的最初感知,我是在背诵着朱自清的课文,撒欢在油菜花田间的少年时代。春风自古多含情,吹绿了树叶,吹开了花朵,吹润了心田。春风一缕似暖香盈袖的诗笺,唤醒了季节的斑斓和美妙;又宛如一曲优美的音律,吟唱出流水般的清雅和舒缓……”
他对春天的感悟颇深,如果是单纯地复制和描摹那些美景就没意思了。
花开花落,他是把自己放逐在阳光下,以写生寻著一种快乐。
他说:“漫游在秋阳下的阡陌小路上,拾一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光,领略一番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悠然心境,放松自己,淡淡听风,闲看景。”此间的感受是淡定。他在一个人的天地里滋养著自己,且有感而发:“清静,不是刻意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像歌里唱的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托付在追索里面的想法,那么纯粹,那么干净。
流河之上的意欲穿越,坐看无为,以目光抵达视觉之岸。
牵念船家冬与夏,意不在船及情境的种种,你理解那是一份执着的注视,泛在画里画外。他说:“无为城区的四季景色变幻丰富多彩,夏天常去画江西桥边的船家。”在他的画作里,江的波光,虽很少人影,背后的劳作只有江河与观察者知道,那里面藏著生活的苦与乐,全部的家当都在那里,悲悯之余,那是船家的宿命与祈盼。
超然物外的艺术之舟,是他所寻觅的。
冬季的无为,环城河景也很能打动他。《瑞雪船家》中,你见未被冻僵的心思游走在衰草蓬蓬的大堤,船们睡了的样子,千姿百态。在此感受心跳并取暖,水边人家的日子这么过。
“每到冬天我都画雪景,一是冬寒里画雪更有感受,二是图个瑞雪兆丰年的吉语口彩。”
这是朱卫民画雪与信奉的初衷。他说:“童话般的雪景里有美好的希望与洁净的梦想。皑皑白雪让戏剧般喧闹的世界变得静寂,人在这样的氛围中似乎能将心灵洗涤一番。我画的是熟悉的江南雪,和北国的漫天大雪比起来,江南雪总显得温润淡雅,含情脉脉,风情万种。江南自古多情,江南雪里更有一种痴情。”
他以他的痴情用心勾勒,点点滴滴的表现,岂敢含糊。
《瑞雪船家》故园中的“岸、涵、网、晓”,未见大船小船,但觉船家的守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暖阳中的“沐、憩、雾、煦”,静气的水岸分享著天恩的无私,“等待”的真正含义在此得到无须言说的诠释;守望中的“淳与和、凛与流、谧与融以及祥、萦、悠”让你参与到它们的安然之中,一起对抗现实的纷扰;雪韵中的“寂与寥、觅与凝、栖与溯,还有湾与野”是把冬雪作为主角,揽来与水天共舞。
大美之境,在于细处,更在于新意。
朱卫民在意家乡这些不是浪迹却是浪迹的船家,在一场雪,或者是一阵风中的状态,那么上心地去描绘。每一幅画作的内容里,你看到的是铺陈的一颗暖色的心。
那岸,那人家,那船,绝对是无为的一道专有风景。
他在分析自己的创作时指出:“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环境面积的扩大,世事沧桑如云烟过眼,古代诗画的真情实境难以再现。一直用油画材料画画的我,被船家题材深深地吸引,我喜欢画老家常见的船家小景。外来的油画和中国传统绘画虽然表现媒介技法相异,但艺术本质应当一致、原理相通。中国油画无论怎样传承西方绘画,其实质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中国画。我们从小就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熏陶。当我描绘现实生活中那些寻常船家画面时,很想把古人的扁舟渔隐情景似清晰又模糊地叠现出来。”
油画创作的体会,深刻著一个人的内心,由此生出的理念会牢牢地根植于家乡的沃土。
沉浸在此,诞生了与灵魂共振的绘画手记。
水乡与荷塘,浪漫的审美意境,凝住了素朴的雅。
朱卫民的画是带著思想的。不信你听他说:“我的老家是在皖中长江北岸。虽是江北,地貌也有江南水乡的特点。河道沟渠甚多,儿时记忆中老家的永安河里常有白帆飘过,现在乡下河边田间也常见各种小船,每每印象深刻。有时想想,我们每个人也像是漂浮在生活中的一条船,有的在大江大海里,波澜壮阔,汹涌澎湃;有的在小湖小河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朱卫民的“四季水乡”,皖南的高墙深宅,不拘一格的形态给人以深陷之感。春有青色点染,无处不在。夏有静水的深阔擎著小舟,辟出一处的清凉。秋有熟黄上色的铺张,毫不吝啬的光影投射。冬有苍蓝的雾绕之舞,绽现童话世界。动,在静中流韵著一股拒之不去的气息,引你入境。
“我觉得河道沟渠里的那些小船很亲切,它们与我内心某些情感相吻合。风景画应当是画家心灵对自然的感应。中国人的绘画一直讲求意境,注重精神层面上的追求。”在创作中,朱卫民强调的是情感的吻合与心灵与自然的对应,那便是精神的高度。
他在这样的境界里,不断地完美著自己,完美著画作的风景。
在他的荷塘画作中,潋滟的磷光纷扬著沉醉的随性味道,绿影迷离,带著粉彩的调子,多有缠绵意味。最是近距离的荷之雅,素淡之美可见心之地的纷繁。尤以奶白与淡蓝与苍灰,金黄与土黄与褐色组合的叶片和花心儿,那么赏心悦目。再就是荷花瓣儿的白与暗绿及其他,非常搭调地呈现著雅的意蕴,传递的是心声。
你只是以纯私人的角度去读这些画,对美的东西有著格外的偏袒。
欣赏一幅画,求得共鸣,那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况且,朱卫民一直以来的写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面对的,才是真实的。在艺术的天地,他不走捷径。
人的眼光不尽一致,需要求同存异。
驻足时空,体味那些不经意的过往,衔住老街古巷慢生活。
这种感觉,是你在他的画作中体味到的。鹤毛乡、昆山乡金墩村和牛埠镇的临湖村以及查济古镇,都有他行走的印记。带著一份信念上路,心境与化境一致起来,笔下的风情便鲜活了。村庄的表现,是在稻田收获的时候,可见稻草堆高高地隆起,再一搭眼,马头墙、小青瓦,白墙与池塘,水影与天色共融。见此,就知他没有走出安徽地界,徽派建筑使然。
倾听自然的声音,无不透著漫漫长路的疲惫与沧桑劫掠的意味。
查济老街古巷,你甚至可以听见石板路上的哒哒声和木板房门推开的响动,在他朦胧的画笔下,高挂在烟雨长廊的大红灯笼,酒旗和店家的商品陈列以及红色对联被风吹袭的斑驳不动声色地诉说年代里的故事,这时候一定是离春节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它不热闹。小巷幽深,有些寂寥的疼痛,仿佛置身其间,被巷子里的古风薰著,迷失了。
就该是这样子的存在,岁月穿梭的痕迹一目了然,这才让你知道什么是古远。慢悠悠的生活镜像,闲适感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知道,一些老房子要被拆掉,抢救性地收在画作上。
风雨之中的泰然自若,他做不到。
应该是一种能力和责任。无论大幅画,还是小街小景,都是凝著的心血。
你在他的微信公众号,见到他这几年的画作在色块和调子上的明显变化,趋向神韵的东西和暖的色彩,给人一种向往。那便是:自然的安歇之地,可以安顿心灵的处所。起到了让想象生成意念,然后转化成某种动力的作用。
坚持下来就有收获,家乡的土地上需要这样的人,眷顾一方水土,留下该留下的。印象写实,最有分量的一页。朱卫民的画,已经走出无为,多次参展并获奖,感觉应该是上苍派他来到这里,担当此一方的美丽传播,相信他定会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丰饶这片土地。
家乡,是最美的。在朱卫民的画作里。
在他成长的历程中……
作者简介:
朱卫民,1968年出生,安徽无为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水彩画学会会员;
2007-2014年油画水彩等作品分别参加第二、三、四、五届安徽省美术作品大展;
2008年5月水彩《三月系列之一、二》参加“中国水彩百名画家赈灾义卖活动”(西安美术学院);
2009年2月水彩《老屋秋声》《三月速写之二》参加“七彩乐章·安徽省当代水彩画家提名展”;
2010年11月油画《暮雪》参加安徽省美术家协会成立五十周年全省会员作品大展(巢湖);
2012年8月水彩《皖南秋醉之二》参加“2012中国水彩画新人新作展(青岛)”;
2015年1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专栏介绍;
2015年7月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实力派中青年水彩画家丛书·朱卫民水彩画精选》;
2017年1月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瑞雪船家——朱卫民油画作品选》;
2018年7月油画《老巷》参加意象徽州·安徽省第一届油画写生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2018年9月国画《老巷》参加“新时代足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芜湖美术大展并获优秀作品奖;
2018年12月油画《老街老巷》参加油画新安·安徽省第一届油画双年展;
另,油画水彩等百余幅作品分别发表于《美术报》《美术大观》《人民日报(海外版)》《安徽日报》等报刊。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