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吴国平,字子羽,江西鹰潭人,著名书法家、作家、诗人、歌词作家。1956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任中央电视台南京军区记者站站长、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军区前线文工团创作编导室主任。技术四级(正军),文职二级,国家一级编剧。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及中国书协第五、六届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
书法作品十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展、中青展和单项展,百多次参加军内外其他各种展览。出版书法作品集6部;百余件作品选入各种书法集;2次获国务院文化部群星奖,3次获解放军书法大赛一等奖。连续4年为中央电视台双拥晚会题写标题。先后在南京博物院、北京国家画院美术馆、南京九华美术馆、南京宣和美术馆举办个展或三人展。
长期从事业余和专业文艺创作,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各类作品约300万字;著有诗集、长篇报告文学及报告文学集、长篇散文、舞剧文本、长篇电视作品等12部;在军区及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数十台大型晚会中担任主创和总撰稿;有近百首歌曲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军队、地方各类晚会中演唱,歌曲《神圣使命》、《响当当的连队呱呱叫的兵》、《南京,我爱你》等在全军部队和南京市广为传唱;参与主创(文本创作)的大型舞剧《牡丹亭》获全国舞剧比赛作品金奖,并代表国家赴美国、欧洲等世界多个国家演出。另有多部文艺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全国、全军一、二、三等奖等。
文心铸书魂
文/曾来德
认识国平,缘于好友殷实。上世纪九十年代某日,他们二人一起来到我的工作室,记得国平拿了一卷自己的书法作品,我们喝茶聊天看作品。国平性格温和,言语不多,甚至有点内向。那时知道,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攻读文学,主要精力都放在诗歌创作方面,发表了不少自由体诗,有一定影响,而对于书法,他似乎并没有显示出过分狂热或者是多么执着的念头。相识以后,虽往来也并不算很多,但彼此心有灵犀,每每相谈甚欢。正是他的恬静、淡然,他的不狂热、不执着,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人骨子里的文化性格和艺术气质:温柔敦厚,温文尔雅。
事实上,这都是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反哺于它的信徒——君子士人们时的重要养料。纸上乾坤,笔底微澜,中国文化历来讲文脉和思想的赓续,而非激烈的革故逆袭。由人到作品,国平高度一致。他遵循了非常典型的中国文人书法传统和文人审美追求,走的是中正平和的书法正道和大道。他对书法艺术的体认,主要从帖学进入,而后碑帖相融,尤其是对二王作品的精髓,有精妙领会,这让他的书写细腻、秀美而又含蓄内敛。他的草书挥洒,他的笔墨意兴,一笔一划都自由而又有节制,既放曠逸兴,又完全在一定的法度之内。
印象中,国平从不走极端,也从不跟风弄潮,或发什么狂言妄语。他显然更愿意在书法的巨大历史阴影中隐匿自身,而不是离经叛道。可以说,国平是个向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艺术传统顶礼的人,在现时代,这其实是一种难得的教养。国平出版作品集,要我写几句话,其实我倒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反观自己,在书法上走的是一条陌生化的路,从民间书风的野逸,到现代艺术的开放,从观念到方法,曾多方尝试,上下求索。本意是有所突破,有所创造,希望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能够摆脱魔咒一般的循环复制,摆脱历来被工具化、实用化、庸俗化的可悲命运。奈何我们的千年文化传统是那样强大,我们东方人的艺术“天条”是何等严苛!某种意义上,你对传统偏离得越远,传统将你拉回来时的反作用力可能就越大。
书法之现代,书写之自觉,笔墨之抽象,这些观念层面、技艺层面的诉求和具体实践,如果不是在中国艺术精神的总体规定性之下,如果不能汇入文以化人、文以载道的历史大河,就极有可能沦为徒劳的挣扎。这样的话,国平的书法之路其实是让人起敬的,也是值得推崇的。在文化与个性,在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作品的真理性之间,诸多所谓的现代观念,未必真的现代;诸多所谓先锋的或者是新的试验,也未必真的就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可言。相反,自我的消弭,个性的收敛,对传统的重视,对经典的敬畏,更有可能将我们带入一个无限丰富的世界,让我们看到艺术的宽广、文化的长远和文明的博大。
(作者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国家画院中国书法院执行院长)
快乐的书写
文/管 峻
在纷纷攘攘的现代社会里,各种精神和物质取向形形色色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热衷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似乎是当今的主题词。在物质充盈、信息发达、尤其是东西方文化深入交融的今天,这种追求也在情理之中,人们似乎也慢慢习惯了。然而,在这热闹浮躁的背后,仍有少数一些人不随波逐流为时风所动,坚守和保持着传统文人士子的风范,洁身自好,具有独立人格和艺品,并在自己的事业上卓有成就,这反倒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我的好朋友吴国平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我与吴国平相识在二十多年前,由于爱好性情相近,初朋友介绍,一见如故。那时我也是军人,我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分配到武警江苏省总队政治部宣传处工作,他则刚从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回到南京军区江西某部任职。尽管相隔甚远,但只要他出差来南京我们总要欢聚一番。那时条件艰苦,我们去不起饭店,就在宿舍里用电炉做饭炒菜,然兴致盎然、乐在其中。期间,我们谈人生、谈艺术,各有梦想。1996年后,国平被调中央电视台南京军区记者站当站长,后又到政治部创作室和前线文工团,先后从事电视新闻宣传、文学创作和舞台艺术工作。同在一个城市,我们也就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接触,国平不善交际,但见解颇高,在南京城里我便成了他主要的共话者。
我比国平兄小七岁,自感在书法界出道比他早,在地方交往比他广泛,应该说有各种本事才华的人也见了不少,但在我的交往中,国平无疑是我最为佩服的艺术家之一。他人品好,天性温纯、朴实儒雅,待人和蔼诚恳却不卑不亢,很多人对他印象都非常好。而才华更是了得,他出生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鹰潭,自幼生长在如诗如画的仙境里,那里山清水秀,有个龙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得那里的人文山水滋养,培养出了很好的艺术气质。而立之年北上京华求学,《高山下的花环》作者李存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皆是校友,同学中,还有阎连科、徐贵祥、麦家、屈塬、赵琪、岳南、王久辛等一干国内很有影响的作家艺术家。那时的军艺是我国作家艺术家的摇篮,国平,一个对文化艺术极其渴望并有着优良潜质的年轻人,在那样一个氛围里,思想的天窗蓦然开启,一下子灵光四射,释放出了巨大的艺术能量,幷一发不可收。
他多才多艺、涉猎广泛。这些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歌词创作皆有建树,出版了不少著作。他写的关于当今最大的民间信仰“妈祖”的一本书,第一次把“妈祖”信仰一千多年来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了系统的梳理,在这个领域被认为是一部重要的著作;他熟知中国革命史,写的长篇电视片《井冈星火》,在我国第一次通过电视全面反映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填补了空白,近二十年了,至今井冈山上还在卖这个光碟;他作词的队列歌曲《响当当的连队呱呱叫的兵》被列为新中国军队歌曲的经典,在全军部队广为传唱;他作词的《南京,我爱你》在南京可以说脍炙人口,被认为是南京市市歌,他参与主创(文本创作)的舞剧《牡丹亭》获全国舞剧金奖幷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等世界多地巡演获巨大成功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书法上,他起点高,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每每出手,都让人刮目相看,前几年,在北京搞展览,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专家学者对他的评价很高。他的作品以古为师,碑帖结合,又吸取当代优秀书家的长处,寓拙于巧、寓动于静,气息髙古、格调文雅、内涵丰富,结体有法无法、线条结实灵动,可谓不拘一格、烂漫成趣。而且,其风格独特又面貌多样,大小各具,又巧拙并举,各有情趣品质,且没有取媚弄姿之态、没有鼓躁强扭之势,一派天真自然,耐人寻味。国平的书法,可能有些人一下子不能读懂,这与他的经历、选帖、个人的喜好有关,一如其人,不紧不慢,不张不驰,不温不火,轻声慢语,就像一坛老酒或陈年普洱,必须慢慢品味,愈久愈香。
我一直认为艺术是养出来的,它决不可以添加任何激素,它必须在慢慢的积累沉淀之后,才会放出奇异的光芒,这种光芒可能是艳丽的,也可能是羞涩的或温婉的。我则把国平兄的书法比拟成诗意的。因为在他的字里行间你会感到一种优美的旋律,有着鲜明的节奏和幽深的意味,时而温文尔雅、娓娓道来,时而因情起性、放浪形骸,表面似乎很平静,实质内在波涛汹涌。这就是典型的艺术家气质,这种气质包涵着丰富的学养和想象力。他的字好,书法理论我也非常欣赏,他看问题准确、独到、犀利,文字立意深刻,逻辑性强,表达晓畅、优美,将书法理论与文学结合得很好,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尤其是他有多年从政和从事新闻工作的经历,在政治和艺术相结合的把握上非常到位,这样的人才真是不可多得。
我很赞赏国平对待书法的态度,比如他提出快乐放松的书写。他说的快乐放松,也就是告诉大家不要被功利所缚所累,将字写得更专注、更纯粹、更自我些。所以,他学习书法多年,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在部队又有享受正军待遇这样的条件,却非常低调,没有一丝张扬和刻意炒作,也从不活动书界任何头衔职位。这在物欲横流、追逐名利的当今社会十分难能可贵。那些所谓舞文弄墨,虚张声势者与之相比自当汗颜。在浮躁的当今艺术圈,具有一个艺术家高尚的独立人格和艺术品格是多么地弥足珍贵?
幸好我们还能看到像国平兄等这样虔诚的艺术守望者在零星地点缀着。没有功利之重,他真的是快乐的书写,起初只是文学创作之余的消遣,写着写着,气象渐渐开阔,兴趣也不断升格,书写的欲望和快乐陡增。有一次我无意间在《书法报》上读到他写的《快乐的黄金周》的短文,他说,他趁着爱人外出旅游的机会,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整几天不出门,昏天黑地的写,简单吃喝,模糊了时间的概念,满地铺纸、满屋墨香。如此,让我真切的感受并理解到了他书写所带来的那份快乐。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