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李公麟首开白描技法新画种

日期:2019-06-11 10:30:53 来源:辽宁日报

资讯 >宋代李公麟首开白描技法新画种

两幅《九歌图》对比。左为南宋摹本,右为当代画家李伯实摹本。辽博供图

北宋画家李公麟以扫去粉黛、清淡超逸的白描技法,被后世叹为“天下绝艺,宋画第一”。辽博有两件《九歌图》:一件是南宋人摹李公麟,一件是当代国画大师李伯实摹南宋版本。李公麟不但擅画,还是位资深收藏鉴定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王安石等名士交情深厚,所绘《西园雅集图》是挚友聚会的写真图。

白描原是壁画的草稿

“白描就是用墨线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或者略施淡墨渲染。”辽宁省博物馆“传移模写――中国古代经典绘画摹本展”策展人杨勇介绍,在唐代,人物画以壁画为主流,纸上的白描其实是壁画的草稿,因此白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技法。据唐代《历代名画记》载,唐代“画圣”吴道子,“每画,落笔便去,多使瞿琰与张藏布色”。吴道子在画壁画时,都是以白描起稿,经常由徒弟画工完成上色任务。有时他在墙上画完初稿上了点淡彩,工匠就不敢继续上色了,于是这种初稿逐渐成为一种白描淡彩画流传下来,被北宋画家李公麟继承发扬,成为朴素、淡雅、独特的白描绘画手法。

李公麟虽师法吴道子,但其线描功夫更胜一筹,线条富有节奏变化,有曲直粗细、有刚柔轻重,且穿插疏密适当、繁而不乱,极具质感。而人物面部刻画虽然笔法简练,但结构准确,状貌生动,须眉之间,不但显现出其年龄、身份、民族,甚至从表情可以看到人物内心的活动。北宋《宣和画谱》称赞他:“(龙眠)尤工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荻、台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善恶、与夫东西南北之人,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自李公麟起,白描画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独立的新画种,对后世人物画影响很大,因而元代书画家赵孟\奉他为“白描之祖”。

南宋画家摹李公麟,当代人摹南宋画家

《九歌》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是根据楚地民间祭神乐曲创作而成。诗中描绘了大量神仙的形象。最早再现屈原诗作、用图解表现场景绘制《九歌图》的画家,就是北宋时期的李公麟。

辽博珍藏的《九歌图》共分9段,每段以右文左图的形式呈现。辽博“传移模写――中国古代经典绘画摹本展”策展人杨勇告诉记者,9段画作分别描绘了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9位神仙及祭祀的场面,但独缺“东皇太一”一段的文字,可能是居于手卷前端,受到了损坏。从绘画风格上看,辽博收藏的这件《九歌图》称得上是目前存世同题材画作中最为高古的一件。画卷以白描画法为主,将人物、仙怪、神兽、山川、树木等所组成的情节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画中谨严的楼亭、行进的舟车、繁复的仪仗、华丽的衣冠,都衬托着各色人物的仪态神采。

“此卷《九歌图》上没有署作者名款,《石渠宝笈》初编误定为李公麟手迹。”杨勇介绍,虽然它的艺术风格深受李公麟影响,但更具有南宋院画特征。近年,辽博专家根据图前楷书笔法和避南宋光宗“

建龙眠山庄养老,苏轼念念不忘

李公麟出身名门望族,聪慧博识,性情温和。父亲李虚一在京都任赤县令时,李公麟的弟弟李公权娶了王安石的侄女,因此他与王安石来往密切,同时因为志趣相合,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也结为至交。

苏轼十分欣赏比自己小12岁的李公麟,在《次韵黄鲁直书李伯时画王摩诘》诗中,就称赞李公麟:“诗人与画手,兰菊芳春秋。又恐两皆是,分身来入流。”认为李公麟兼具诗人和画家的才华。李公麟擅画马,苏轼写诗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闲暇时他们还时常共同作画,苏辙的诗记录了苏东坡与李公麟共同作画的事,诗曰:“东坡自作苍苍石,留取长松待伯时。只有两人嫌未足,更收前世杜陵诗。”所谓收杜陵诗,即此画取杜甫“松根胡僧憩寂寞,庞眉皓首无住著”诗意。苏轼为李公麟写题画诗作跋,如今存有十余首。经苏轼等人诗文称赞,李公麟的画更扬名天下。

《西园雅集图》记录16位名士聚会

北宋元丰年初,喜好书画的皇亲驸马王诜,邀请李公麟及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等16位名士,到其宅第花园――西园聚会,聚后李公麟乘兴画《西园雅集图》,描绘众人在王诜家的花园中挥毫赋诗、抚琴唱和、谈禅论道等场景,书法家米芾还专门写下《西园雅集图记》,将图中所绘人物的姓名、衣着、神态及周围环境一一记录,作为说明留念。

杨勇介绍:“古代文人的聚会称为‘雅集’。”历史上最著名的雅集有两个,一是东晋时期在绍兴进行的“兰亭集”,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另一个就是这次北宋开封府的“西园雅集”,之所以扬名天下是因为有李公麟的写实画和米芾的题记。

《西园雅集图》是李公麟的代表作,画中包括主友16人,加上侍姬、书童,共22人。全画展现了西园中聚会的五组人物,一组在围观苏轼挥毫赋诗,一组在欣赏李公麟即兴作画, 另三组分别在弹琴、题石、论禅。“李公麟用白描笔法描绘出16位社会名流的各自特点及不同情态,生动传神,堪称中国人物画中的精品。”杨勇说。

米芾的《西园雅集图记》中记载:“李伯时(即李公麟)效唐小李将军(指李昭道),为著色泉石云物,草木花竹,皆绝妙动人。而人物秀发,各肖其形,自有林下风味,无一点尘埃气,不为凡笔也。其乌帽黄道服,捉笔而书者,为东坡先生……幅巾野褐,据横卷画渊明《归去来》者,为李伯时……唐巾深衣,昂首而题石者,为米元章……”文末米芾感慨道:“水石潺

李公麟是资深古器收藏鉴定家

李公麟是庐江郡舒城县(今安徽桐城)人,擅画人物、鞍马、山水,有《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等名画传世。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画家,还是当时知名的金石收藏家和金石学者。据《宋史》载,他“好古博学,长于诗,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测款识,闻一妙品,虽捐千金不惜”。

李公麟不惜重金收藏了大量的青铜古器,并在此基础上编纂了四部金石图谱,分别为五卷本《考古图》、一卷本《古器图》、一卷本《周鉴图》和刊于马台石上的《洗玉池古玉图》,对宋代金石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惜这些图谱早已散佚,现在只能从一些史书中看到对李公麟这几部金石图谱的介绍。

据南宋《籀史》载:李公麟“著《考古图》,每卷每器各为图叙,其释制作镂文、款字义训及所用,复总为前序后赞。天下传之,士大夫知留意三代鼎彝之学,实始于伯时”。

与李公麟同时代的另一位金石收藏家吕大临,也著有一部《考古图》(10卷),其中收录了当时各大藏家和内府所藏的238件金石古器,尤以收录李公麟的藏品最多,共有62件,包括铜器49件、玉器13件。书中绘有古器物图,还转引了李公麟所著《考古图》中的文字,从中能够了解到李公麟的藏品和著作情况。如书中提到“郑方鼎”,注为庐江李氏所藏,还记录了出土的时间和地点,为“元

编辑: 许可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