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乡愁和梦想的广西农民画

日期:2019-06-04 12:09:23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资讯 >承载乡愁和梦想的广西农民画

《讲款》 杨共国/作

素有“东方毕加索”美誉的中国农民画,其风格奇特、手法夸张,并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成为劳动人民生活志趣和憧憬的结晶。广西农民画则以浓厚地域特色和乡土情怀,展现出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乡村生活风貌,成为中国农民画画坛一道亮丽风景线。

灿如夏花

春夏之交,草木生长的季节,靖西农民画家们带着他们多年精耕细作的丰硕果实――150幅艳丽缤纷、民俗浓郁的精品,来到首府南宁,以“壮美广西・大美靖西”为主题,向世人昭示着靖西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和农村生活情景,以及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靖西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广西美术馆的展区内,150多幅靖西农民画展现了锦绣壮乡、民族团结、脱贫攻坚等主题……观众徜徉在画作炫彩斑斓的世界里,尽情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特色魅力。

记者在画展看到,红绿紫各色的啄食母鸡、跳着竹杆舞的壮族姑娘、五彩斑斓的房子……辅以鲜艳明丽的颜色、原汁原味的乡土风味和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农民画特有的张力扑面而来,让人过目难忘。

展厅一隅,而立之年的黄新腊正在自己作品《你歌哪有我歌多》前,绘声绘色地和几名学生讲述家乡“壮族三月三”对歌的趣事,年轻的脸庞闪烁着真诚和欣喜。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黄新腊告诉记者。他10多岁外出到福建、广东等地打工,进过雕塑厂、印花厂做过学徒,见过世面挣过钱,但始终割舍不掉家乡的羁绊。最终,他选择返乡务农。恰逢家乡的农民画时兴,让黄新腊在乡村寻回了根。

壮族山歌一直是回荡在他脑海里多年的乡音,每年农历三月三场景是他儿时最珍贵的记忆。他将这一切,最终画成了《你歌哪有我歌多》,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溢满画面。

去年入展全国农民画优秀作品展并获得优秀奖的《南国满园妃子笑》,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满园火红的荔枝,喜气洋洋的果农……“好一派农民奔小康的丰收景象!”一位头发斑白的老者望着画作不禁赞道。

该画作者是40多岁的岑友。自小爱画画的他,在16岁时遇上一位从北京下来写生的中央美院教师,从此农民画几乎与他的人生画上了等号。如今他在靖西市新靖镇开了一家不大的画廊,从事自己喜爱的绘画。

在岑友记忆里,家乡明媚而丰饶,他将记忆仓库中那些闪光纯真的时节,无拘无束地融汇进《南国满园妃子笑》:“我想借此机会用画作表达我们农民丰收、致富后的喜悦,同时也表达我们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靖西壮族农民画家协会的老会长黎程学,曾是20世纪80年代靖西农民画重建筹备的发起人。他告诉记者,靖西市旧州镇一带乡村从清朝初期起,就有务农之人在农事之余持笔磨墨作画,拿到圩上或民俗节庆街市上展示。1960年起,喜爱绘画的人逐渐增多,后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绘画功力的农民画匠,他们农闲之余自画自享,自得其乐。

广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谢麟曾多次到靖西辅导当地农民画家绘画。他认为,农民画虽然有着“农民”两个字,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已不再是“下里巴人”的自娱自乐。“你看!”他指着一幅黎程学的作品《黑壮风情竹杆舞》说道:“画中两位身着壮族服饰的姑娘造型朴拙敦厚,全局构图饱满、夸张、奇特,色彩相当浓烈。”在他看来,这就是真正的农民画,恰似儿童画一样天真稚气,有着独特的“俗”和“拙”特质。

谢麟认为,广西农民画有着一个突出重要特征,就是带着浓烈的本民族审美特征,如壮族的靖西农民画、侗族的三江农民画,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南国满园妃子笑》 岑 友/作

一方水土一方人

鼓楼、风雨桥、侗族多耶、百家宴……这些有着悠远醇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成了三江侗族农民画上浓墨重彩的元素。

“三江农民画主要集中在三江独峒乡,当地侗民常常借鉴风雨桥、鼓楼的民间彩绘等,以木为笔,用锅墨、蓝靛等做颜料,把自己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原始浪漫的审美情趣画在墙壁、纸张或布料上,美化生活,自娱自乐。”曾任三江县文化馆美术辅导教师刘克清告诉记者。

早在1973年,刘克清下乡采风,在独峒乡有了惊喜发现:当地侗民在绘画方面极有天赋,“我被浓郁的乡土色彩所陶醉,被侗民的艺术才华所感动”。他与其他辅导老师精心挑选了一批喜爱绘画的侗民成立了农民画美术组,一办就坚持了几十年,先后培养出杨培述、杨共国等一批代表性侗族农民画家,产生出一幅幅风格独特的三江农民画。

“三江农民画基本离不开鼓楼、风雨桥等侗族民族元素,尤其鼓楼是侗族人心目中的‘寨魂’。”刘克清拿出他得意门生杨共国的代表作《讲款》给记者讲述:“这画以红、蓝、绿为主色调,描绘村民散坐于鼓楼坪四周,聆听着德高望重的款首讲款,场面庄重神圣。已成为三江农民画的经典代表作。”

如今,三江侗族农民画历经46年不断发展壮大,于2012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遗”名录,在国内外享有美誉。

在临桂县五通镇,农民画一度是当地一个文化标签,那里活跃着一群以桂林山水为创作元素的汉族农民画家群体。

在五通农民书画艺人协会会长李玉成的讲述中,五通农民画的发展脉络渐渐清晰:五通农民画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470多年历史。多以国画为主,山水、花鸟是当地作品主要的表现素材。

20世纪80年代末,五通农民画家在几位国画老师的带动下,开始将自己的作品送到桂林市书画市场销售,颇受游客喜爱。尝到甜头的五通农民掀起了一股父教子、夫带妻、朋友传朋友绘画热情高潮,农民绘画产业开始形成。

目前,临桂五通20人左右规模的画坊就有70多家。五通镇也先后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靖西壮族农民画、三江侗族农民画、临桂五通农民画构成了广西3个主要的农民画流派,成为广西农民画的3张名片。

农民画家新探索

“农民追求艺术,首先也要解决生计问题。”谢麟说,“农民画的繁荣发展,不仅丰富了农民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同时为营造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作出贡献。但目前农民画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三江侗族农民画由于独峒地处山区常年潮湿,作品无法长久保藏。近几年来,为了让农民画能够焕发光彩,三江农民画家在柳州漆画家梁铝的指导下,在保留农民画固有的图式语言基础上,结合漆画技法进行再创作,大大提高了画面的精彩度和画种档次感。

如今有不少文创公司还将三江侗族农民的漆画发展为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旅游衍生品,让农民漆画家在创作的同时,有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五通农民画由于作品少创新、多模仿,市场渐趋萎缩。“大浪淘沙,五通农民画经过几次蜕变,有功底的农民转行进入纯手工绘画,更多的农民则退出了这一行业。”李玉成说,“现在五通农民画已慢慢走上了正轨,创作也往精品方面靠拢。”

好酒还需勤吆喝。各地政府部门都纷纷出台了扶持农民画的相关政策,在创作培训、宣传推广、展览展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靖西农民画家们在政府的支持下,主动“走出去”,宣传自己、展现自己。“这次画展除了在南宁举办之外,还将晋京开展靖西农民画展,扩大自身的影响力。”黎程学说道。

谢麟认为政府扶持应是多管齐下:“一方面是政策扶持,另一方面要为农民画家创造条件。送礼不如送文化,将农民画裱好送人,既宣传地方文化品牌,又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一举两得。”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西农民画家凭借着对土地的眷恋,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基层群众对时代的感受,催生出一幅又一幅历久弥新、乡土气息浓郁的美丽乡村图景,这不正是我们苦苦寻觅的乡愁吗?(张天韵)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