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楼作品的现代性符号语言与混沌图像生成

日期:2019-01-28 15:21:07 来源:人民网-书画频道

资讯 >袁小楼作品的现代性符号语言与混沌图像生成

袁小楼先生作为当代油画创作艺术家,一直有着独特的创作思维和意象,在艺术创作的领域研究之外,更是对上古社会岩画艺术的痴迷,一直在探索原始社会的艺术语言,不断尝试从原始岩画本体性的行迹与现代艺术的融合,让现代与远古对话,让带有原始性的及泥土气息的艺术,意识到自然的感染力和图案线条的想象力。笔者本人有幸在一次袁小楼先生的油画作品展上,看到了从早期的枸杞系列到色空系列,从风花雪月系列到二十四节气的创作,再到现在创作的混沌系列作品。不由的给我一种震撼,这些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直接让观者感受现代性创作作品与远古时空的对话,其色彩与线条的处理,与原始艺术的结构性图案形成统一。表达着作者对意象世界的感知和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在绘画的表现语言中,颜料的控制和使用,决定了色彩的活力和张力,每一个系列的审美体验都是淳真的悦目。

美学和艺术理论中一直存在着一种普遍看法,审美活动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它并不依赖于形式而存在,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在符号形式中获得具体的、别样的存在。事实很简单,诗文存在语言中、建筑存在空间结构中、书画存在笔墨变化中、舞蹈存在身体运动形式中等等。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说:“如果要想使得某种创造出来的符号激发人们的美感,它就必须以情感的形式展示出来,也就是说,他就必须使自己作为一个生命活动的投影或符号呈现出来,必须使自己成为一种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

在艺术创作上不断追求新与美,不仅是艺术必须具有的独创性,而且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根本任务。对待艺术,不可守旧忘新,创新必破旧,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艺术的思想,正是面对具体的特殊形象,做出新颖而独特的判断,作品创新的内容,往往是藏在艺术形象的构思当中,要看是否具有新颖和独特的处理,通过特殊的形象塑造方可体现出来。这种本领不完全取决于天才,而是看对生活是否有独特的见解,是否具有主体思想。袁小楼的色空系列作品中,将万物的表象与远古时期的人们的纯真创作于一个画面中,这种语言的对话,将现代艺术浮躁表象的表达形式与人物合一的“一”性相互交融,充分的使图像成为人神各半的平衡世界。运用岩画的敲凿线条与现代笔墨进行互换,更加充分的将作者意象中的趣味形式与“天人合一‘的美学观,与原始社会的艺术精神沟通。

塞尚主张的“人们须能像初生的小儿那样看世界” ,作品美不仅是多样的,而且各种形式的艺术都可以按照它的特点达到它应有的高度。艺术的魅力,是以它内容和形式结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而强烈的吸引着观众,往往在生活感受中,许多优美事物以形式上的色彩、线条等因素唤起我们对美的印象,通过变现形式,才慢慢理解其内容。

袁小楼创作的风花雪月系列,不仅仅从表现形式上有着创作远古时代的原始性语言,更是通过人性与自然的拥抱,回到原始伦理的真层,丰富形式之外的美感。直觉即是表现,直觉即是情感,是表现主义美学的核心思想。抽象艺术形式语言更具有表现内在精神的境界,是内在需要产生的艺术形式,能够充分表现内在张力的视觉强度和具有审美效果的内在美。爱米尔・诺尔德认为在于“其绝对的原始性,其激烈的、十分简单的形式中对力量与生命的奇异表现。” 又如是说 :“我画和描 , 试图从原始本质抓住一些东西 。原始民族的艺术产品 , 是原始艺术最后的一点残剩品 。原始民族的艺术表达 , 是非实在的 、节奏的 、装饰性的 , 像一切民族原始艺术常常表现的那样 ―――包括日尔曼民族 , 在它的原始时代 。 那绝对的 、纯洁的 、强壮的 , 不论我在哪里碰到 , 都是我最大的快乐 , 从原始的初民艺术起 , 到自由美的最高的负荷者 。”就形式与内容而言,形式也是属于内容,常常在追求内容的同时,形式也在构成当中。袁小楼的二十四节气系列,其作品的意象更能体现从原始走来,与东方文明的内涵结合,诉说着自然法则,用自然界的生命内容诠释着艺术家内在情感与外化精神。

袁小楼作品《混沌系列―七夕》(100×80cm)

任何的艺术本体观 、创作观 , 必然要归结于一定的形式观 。崭新的形式出现,取决于崭新的内容出现,根据内容的需要而大胆的在形式上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法则。而所谓“集众家之长,自成一家”的说法,仅仅是从形式发展成形式的逻辑,在探求表现新的内容同时,形式必然起着相应的变化。岩画的单纯和稚拙本是出于原始民族感情的自然流露和缺乏对自然界的认识,而艺术家的创作则是对生活的凝练和概括。现代艺术主张回归原始,但并不是单纯的原始再现,而是艺术家结合现代绘画元素,创造出更高层面的艺术。从艺术规律来看,在形式和技法也有相对的独立性与延续性,运用传统形式与技巧为新的内容服务,求得艺术创造上的新发展,不仅是可能,而且是符合艺术与时代的发展规律。袁小楼创作的混沌系列作品,是主观意识表现与生命体验的产物,是内心需要的外化表现形式,是从中可获得个性思想解放和审美原则超脱。比如在他的混沌系列《七夕》与《人祖华胥》作品中,突出表现营造在二维度的空间范围,突破传统绘画的空间模式,使画面更具感染力和现代感。充分利用岩画的沙面质感和视觉的强烈色彩,深深的吸引着观者的眼球,几块单纯的大色域给人超强冲击力的震撼,在沉静中暗藏着力量,在平面中展现着厚度,在平凡的视觉中孕育着母题性的感召,使得画面大气磅礴。毫无掩饰的性格,奔放的笔触与炽热的色彩,将作者的情感与内在精神联系一体,让艺术与生命、艺术情感与精神的关系和谐统一。

袁小楼作品《人祖华胥》(100×80cm)

袁小楼抽象作品是现代性符号语言与混沌图像生成的嬗变,是自由精神生命符号诠释。这种精神是新时代赋予的内心情感渗透,是对远古时代民族艺术结构性、程式化构成的再现,是现代艺术创作的自然和谐。他的创作理念具有时代性,虽然无法体味古人的超脱,但通过艺术的形式以现代的思想、情感、体味着新的境界。这是一种新的内在之美,是东方艺术本体内涵与西方现代美学形式的完美结合,是艺术主体意识通过“有意味的表现形式“彻底解放获得的新内心感觉与境界。艺术家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方可创造出符合时代与内心需求的艺术作品。

20世纪30年代,一个新旧文化交织的年代,中国艺术认为往何处去?傅雷先生回答:“往深处去。”深处才是笔墨的传统与民族性。21世纪的今天,中国现代艺术应往何处去?笔者认为还是依然“往深处去”,深处是笔墨传统与现代性创造。是在艺术作品中要注重真实情感表达与艺术精神体现,是从当代艺术视角与形式中挖掘审美情感独特的当代美学价值。这是现代绘画的艺术体制与艺术精神的恰切概括。“往深处去”是一条新现代形式发展之路,也是林风眠、刘海粟、徐悲鸿、吴大羽等通过蕴涵着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借鉴西方美学精神与情感表达方式,融入西方艺术审美经验和艺术风格,崭新的传达中国独特艺术精神和内在情感。更是像袁小楼等当代具有学习西方“美学形式”要素以及西方现代美学的逻辑理论和“蕴涵“关系的现代艺术家,通过体现艺术本质的情感外化表现形式,将艺术的大美与混沌自然之美唤起观者的审美情感,通过艺术家本人的笔墨语言、符号形式在作品中嬗变呈现,创造出一种新的独特语言艺术。

(文章作者:张成源,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与现代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责编:鲁婧、赫英海)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