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的发展史是伴随着着山水精神的复位迁延而发展的,作为精神象征的山水图式,从一开始就指向中国传统文辉乃至中国哲学的纵深。
画家田林元的写生画,画风苍健,遒劲、为物之象,华滋,心之迹。笔墨是他整个学问的核心,他用笔讲究“平、留、圆、重、变:用墨有浓、淡、破、泼、焦、宿”七墨。他在写生中有长线而生短线,再有短线而至点。用这些纯粹的点去结构物体,显示笔意,积蕴墨韵,再兼皴带染,在点点层层相积中融合笔和墨。他的画以笔取气,以墨取韵,墨法的要旨在于出韵自然而忌刻板造作,才能使水墨富于机趣,从而传达出画家的意志,赢得观众之审美共鸣。
中国画以墨为主体现自然,体现中国绘画的囊括天地万物之精神,体现了中国画之灵魂。这种笔墨关系,黑白之道,与太极图以黑白两条鱼来喻示万物之道应该说不无关系,“万物之生负阴抱阳莫不有两仪细媪之感,变化无穷。”正是有了这种哲学的观点,从而发展为中国的笔与墨,线与点、强与弱、繁与简、浓与淡、实与虚相互交错的笔墨规律。中国画的表现是重意的表达,是画家思想的形象体现,而不是客观物体的单纯表现,如果指示物体的“象”,没有达到“意”的表达,则不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山水画的笔墨在抒情言志的同时,浓缩一种人生的兴观与浩叹,这些都有画家心灵对自然界外在之象的反馈之迹。是一种生活的真实写照。笔墨籍所感而以应物,缘于心,传于情,笔墨所表达的是自然界的神,而绝不是对自然形色美的再现与临摹,更是一种“道”的体现。是画家独特的个性情感精神修养与独特的艺术处理的和谐统一。
山水画的创作贵在于意境的营造,追求一种“有我之境”向“无我之境”转换。在境界的营造上,强调“我”在境界中的主体地位,将“自我”置身于山水实境之中,画家对家园有一种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又沉于道释,放怀山野。画境安逸、宁静、和平,没有都市的喧嚣与污染,是令人向往的圣洁之境。同时也显示出画家对生活热爱、对自然满腔热情和深沉的思索,以及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生活是艺术的根,在任何时候搜是不容怀疑的。但是艺术表现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肯定,是比生活更高级的形态。体现一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怀抱。
读田林元山水画,那种沉雄富于真实感的山水形象,浓烈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撩拨着观众的心弦。画家所向往宁静,因此在喧嚣的都市追求一种入世的静地,超尘而不脱俗,画家试图将亘古的笔墨结构带入现代人的话语情境之中, 通过画面透露出一种冷逸幽寂之气和朴厚澄静的韵味。画中的形式往往服从于画家主观情感的需要,茂密的山林,古老的村舍,幽静冷寂的人文环境显得是那样的和谐、自然。这种建构必然是画家内心的审美需求、审美理想与之相适应的笔墨语言、行事技巧诸因素的总体外化与转换。
愿画家田林元先生以品缘之灵,乐山乐水,以仁爱之魄,为新世纪写照高歌。( 胡宝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