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芒耀——通往超现实主义的梦“芒耀大道”

徐芒耀——通往超现实主义的梦“芒耀大道”

徐芒耀——通往超现实主义的梦“芒耀大道”

日期:2016-11-08 10:06:24 来源:卓克艺术网
关联艺术家:

展览 >徐芒耀——通往超现实主义的梦“芒耀大道”

   徐芒耀,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1945年出生,上海人,祖籍浙江侗市崇福镇。1978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文革后第一届艺术类研究生),师从王德威与全山石教授。1980年毕业后留油画系任教。
   油画《开拓幸福路》参加“中国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并获银奖。1984年由国家文化部与中国美术学院选派赴法国巴黎国家高等美术学院深造。入皮埃尔.伽洪教授(Prof.Pierre CARRON)工作室研习现代具象油画。1991年11月至1993年1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法国,在巴黎国家装饰艺术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1998年-2008年,调离中国美术学院,执教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在法、美、英、比等国及港澳地区与国内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部分作品被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

   他,80年代留学法国,没有被时尚的当代艺术所影响,执着于具象写实绘画,表现超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他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愿意勉强自己去盲目追随潮流;他严谨细腻,以写实的绘画语言诠释着对生活的理解。他感叹人生之短暂,希望人生能够更长一些,这样就能出更多的艺术作品。“叹人生之须臾,渺沧海之一粟”。他是现代年轻人的楷模,他就是原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现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写实画派代表人物———徐芒耀。

《新四军:车桥之役》

左起:陈宁尔、徐芒耀、范达明(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油画《新四军:车桥之役》前留影)

我的梦

   以具象写实绘画语言表现超现实主义的思想意识,将梦幻与现实统一起来,具有一种神秘、荒诞的意味。

静思

我的梦之四

   实际上我在巴黎美院也研究过抽象、表现、印象主义等风格的作品并有实验,但画这些都不能激发我内心潜意识的激情,而只有以具象写实绘画语言来表现我的思想时,我才会有感觉,有冲动,有激情,感到体内有巨大的能量可释放出来。有种与生俱来的热爱,一旦开始作画,就专注到画中而不能自拔。

我的梦之二

雕塑工作室系列之三-上色

雕塑工作室系列之一-再创造

   绘画在某些方面有点像文学,过分的泛用某一语言会使画面产生凌乱、混沌,甚至啰嗦的感觉,我觉得应该点到为止。比如《雕塑工作室》系列之二的《開模》中,如果雕塑与人物的头部不进行互相交换的话,画面是个很真实的场景,但这样一交换,画面的视觉中心点马上集中在雕塑与人物置换的头部。整个很真实的荒诞就变得更加刺激、强烈,给人留下的印象也就更深刻。我要强调的就是这种真实场景中瞬间突然产生的荒诞感,仿佛灰暗天空划过的闪电,直透人心,直指人类那根超现实的神经,在刺激之后挥之不去。其实你刚才提到达利和纳兰霍,他们的作品很不错,绘画语言效果和技术都很讲究,但是画面中超越现实的点太多,还缺少一种主次的安排,给人一种烦躁,啰嗦的感觉,这是我不太喜欢的。

   既《我的梦系列》、《缝合系列》、《雕塑工作室系列》作品之后,我的创作又发生了一些改变,出现了《视焦距变位系列》作品。

   我想既然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我们就应该用一种新的视觉方式去看对象,这样会更有意义与趣味,所以我就开始对此研究,从视焦距变位角度方面开始研究,在研究中我有了三方面的发现:第一,我将一个手指伸向眼前,将视焦点聚在手指后面的物体,然后可以发现自己的双影;同样,将焦点聚在手指上时,手指前面和后面的物体就都变成了双影;这主要是因为人双眼的视觉现象,照相机是做不到的。第二:人在看一个东西时,他的视觉范围是很有限的,当我们看一个人头部的时候,同时用余光去看他的手,我们发现他的手以及手周围的形色俱在,但他们却是模糊不清的。因为手及其周围的物象处在视野边缘,由此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一现象。第三,在作画时移动视觉焦点的位置,或高或低,或左或右,将眼睛的位置时常变换,画面就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窗前的查尔斯》

   我每张画都需要画很长时间,这种珍惜程度就更深,就更像自己的孩子产生感情了。如果我要完成一幅一平方米左右尺寸的画一般都需要画几个月,甚至几年,构图、用色、人物处理等……甚至一些细节的把握都需要经过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几年前的作品可能觉得不满意,都会进行一些修改、调整,直至满意为止。比如:有幅作品叫《窗前的查尔斯先生》,是我1985年开始画的,但总觉得不满意,经过多次反复调整,最终在2007年才完成。我觉得只有这样不断地要求自己,才会做出更好的作品来。

永存的记录

徐芒耀

艺术生活
   写实绘画需要极为充分的时间和沉稳的心态,以及持久的热情,决不能浮躁。而您处于上海这座商业繁华的大都市里,不可避免的要受到这种高效、快节奏的影响,特别想了解您在上海每天的生活安排与状态是怎样的?
我倒没管这些,每天有自己的安排,浮躁是别人的事,我只管做好我自己的工作,画画、研究、做学问。我将精力放在我的绘画研究上,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去做的。
   至于上海这座城市对我的影响,我觉得各有利弊。上海有他的优越之处,他是一个国际化都市,有很多大型的国外展览在这里举办,有很多学习交流的机会,通过学习交流可以让自己更充实。
   但有一个问题:上海不重视美术的发展。历届上海政府从来没有想过成立一个一级美术学院。中国各大城市基本都有正规美术 学院,北京有中央美院,天津有天津美院,重庆有四川美院,西安有西安美院等等,而作为直辖市的上海都没有,上海在造型艺术的传承、发展方面跟北京,杭州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没有一个好的艺术氛围,只有在综合性大学里的美术系或二级学院,而它受到大学体制的影响,许多教学管理体制严重抑制阻碍艺术教学的发展,因为我做过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院长,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素描作品:
   再现性绘画或者说写实性绘画是在二维平画上创造出三维立体空司的物象,实际上是给人在视觉上的一种错觉。再现性绘画在平面上依赖于线和明暗,界定出物象的轮廓和体积,借助线和明暗的素描烘托绘画的基本元素——体积感、空间感、光感质感、量感以及色感等等,也就是说靠素描在平面上塑造出浮雕般的结构效果,因此就再现性绘画的本质而言,“素描是绘画的基础”。

 

《 巴黎少女》

 

 

 

 

 

 

 

 

 

 

 

 

 

 

 

 

 

 

 

 

其它作品:

 

 

 

珍妮小姐

 

 

 

风景
半身像写生过程:

 

 

 

 

 

 

 

 

 

 

 

 

 

   徐芒耀与武汉的渊源。从2012年春节开始,一直以冷军、郭润文为主要参与者的写生活动,开始邀请国内其他大画家参与。徐芒耀是第二位受邀者,也是首次参加这个以私人名义召集的沙龙式创作聚会。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知名画家曾在武汉卫生防疫站工作过11个年头。  
   “我比冷军大18岁,比郭润文大10岁。”徐芒耀1945年出生于上海,他向记者透露:1966年从中国美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武汉市卫生防疫站宣传科,做了11年美工。1978年,徐芒耀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是“文革”后招考的首届艺术类研究生。  
   后来,徐芒耀参加汉《岁月留痕》画展开幕式,展览展出了他和冷军、郭润文、王心耀等10位艺术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作品。活动结束,冷军热情相邀,徐芒耀带着画具大年初六来到冷军画室,直至3月3日离汉。

写生状态:

 

 

 

 

 

徐芒耀 冷军

“我比冷军大18岁,比郭润文大10岁。”徐芒耀说。

徐芒耀 郭润文 冷军等

我在作画过程中,会不断地遇到一些问题或发现问题,从而往往能产生一些新的想法,这常常是在作画之前所没有想到的。这些不可预测性,不确定性,促使我不断地尝试、探究、并将其完善。想要有更多的发现,不断地追求这种探寻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偶然性,总想做的尽善尽美,我是一个比较追求完美的人,内心深处总想将画面表现的更好,总觉得有很多的事情没做到位,有无穷的东西等待我去破解,去探寻,去研究,去提高。我总喜欢与过去的大师相比较,总想在水平上接近他们,其实有些大师也有一些解剖、造型等问题,我不要迷信他们,他们的问题我要想法去避免,这样就促使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完善自我。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