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获得这片土地的使用权后
开山挖路、养鱼发电
劳绩而诗意地栖居在这山地上
打造出一座别居、画室——“湖庐”
星空、虫鸣、树林,还有湖泊
|故乡主人|
胡赤骏
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
广东开平人
是画家,也是一位“泥瓦匠”
在山水构成的原始深林中
在都市的边缘处——从化流溪湖
造宅、思考、创作、存在
构筑出一片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
也追寻出一缕童年的记忆
胡赤骏亲手绘制的湖庐全貌图
湖庐航拍图
湖庐外景
记忆
01
这是一股冲动。
记忆是一个人对于过去活动、经验、感受的印象积累,它们也许经常被我们抛诸脑后,却也会在某个时刻突然苏醒,给予我们一股冲动。
“当初,多少只是冲动,觉得这块当年曾被知青开垦过的山地,在山水之间构成的旷野景观,能勾起我对儿时往事的回忆,夏天时身边满树的红豆,艳丽异常。” 胡赤骏在《湖庐自述》如此说。
“面前碧绿的湖水,世外桃源般的景观,让我记起七十年代跟着父母在‘五七’干校的生活情景。”人在深层精神中总是受其生命记忆的影响,这一片从化流溪的自然景象,既是胡赤骏与自然的联结纽带,也是他与过去记忆的精神契合之地。
生长、来源、童真,让胡赤骏一眼爱上此地的视觉本能,也许一早便在他的脑海里生了根。
故乡
02
这不是远离,而是返回。
这座房子名叫“湖庐”,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胡赤骏来自广东开平,开平的碉楼被人们称为“庐”,而“湖”则是由他的姓氏的谐音,也有临近湖边之意。
在这湖边,有一踩上去便嘎吱响的枯叶,亦有夏夜的蛙鸣、鸟叫、蝉声。有深绿、浅绿交织的树林,以及生涩的野果。还有那水,一旦触摸上去便令人感到一片温柔的水。在自然中,我们身体的每一处感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都会触发出来。
此时我们发现,自然是人类的生命来源之处,是我们精神上的永恒故乡。因而这不是远离,而是返回。胡赤骏是返回到故去的记忆中,可以说,他是在精神中重返故乡。
手绘与实景交织,胡赤骏是浪漫的
设计
03
就如同一块天然的岩石一样,与景观一体。
自然并不是人的占有物,反而是人的生命来源之地,因此人在自然面前应当更谦卑一些。胡赤骏在设计“湖庐”时,就有意对地貌改动最小、最低,保留自己看到的第一眼景象。为了顺应和保护茂密的植被,他坚持一切施工绝不动用机械,甚至建造时他只请了一个工人,水泥、钢筋,还有多余的土,都是如此一一挑进挑出。
他观察、发现、尝试,从1996年到2009年,胡赤骏对湖庐设计方案修改了不下二十次。每一棵树的位置,屋内的气流、光照和通风,如何防潮防蚊防蚁,节能和环保的因素,都被他考虑在内。
当年极其珍贵的设计手稿
劳作
04
用自己的劳作改变生活和艺术的处境。
每一个精心规划的巧思,都要由实打实的劳作来实现。胡赤骏相信,“抱怨没有意义,要靠自己的劳作去改变生活和艺术的处境,用行动来融入社会,投入生活。”
一切从无到有,挖山劈路,发电蓄水,打地基、建码头,养鱼虾、拾柴火。“如果说筑居与画画有相通点的话,就是对待事物都要顺应自然与内心的感觉”。
湖庐开工,挖起第一铁锹土
融合
05
人与人,人与居所,影响是相互的。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自然融合,有些树甚至直接留在了室内,穿房而过。大量的天井和窗,更让每一个进入房屋的人,观赏到头顶、身旁每一片深深浅浅的绿意。
因为将房屋和周边大树巧妙结合,即使是在最炎热的夏日,下层卧室和木质平台也极为凉快,完全不需要空调。睡在这冬暖夏凉的底层卧室,透过落地窗,原始树林和湖景一览无遗。
隐没在山水深林中,人与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片水、每一处空气都融合无间。
呼吸
06
这里的一切皆是可呼吸生长的。
野生白梨木、海南红豆树、猫头鹰、果子狸,这些丛林生物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在这里,它们与人却是一同共存,呼吸生长。
当身处葱茏的树林,当泛舟于碧波之上,当夜晚听取猫头鹰叫,当卧看繁星璀璨,大到四季景变,小到蚂蚁运食,无不活现在眼前。自然与人一同呼吸,相互依存,这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
人和
07
改变了彼此的生活。
在构筑湖庐时,胡赤骏和当地人群逐步熟知。通过林场职工、建筑师傅、当地的司机、警察、公务员和村民,他和此地建立起联系,而这也加深了他的思考。
“现在可以和一个地方建立深入的内部联系,这里的生活方式,当地人的生活习俗,无形中给予我对艺术、对生活更加深入的思考。”
有位姓沈的村民,向他提出,用一亩的青梅果树,换取他一张作品,线描的马。胡赤骏特别惊讶。他很感动,答应了这个请求。
其实,从一开始胡赤骏来到这里,他们就已经改变了彼此的生活。
诗意
08
于大地上,人诗意地栖居与劳作。
湖庐,仿佛与梭罗《瓦尔登湖》的诗意相接、契合。在大地上栖居、劳作,与鲜活的自然融合、呼吸,这一切都来源于心灵的自由,而心灵的自由便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