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融今 化人为我——茅健的书法大家品格

博古融今 化人为我——茅健的书法大家品格

博古融今 化人为我——茅健的书法大家品格

日期:2016-05-27 16:43:49 来源:卓克艺术网
关联艺术家:

资讯 >博古融今 化人为我——茅健的书法大家品格

   中国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是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样式,它是汉字文化的浓缩,也是书法家人生和情志的符号形态。一件书法作品蕴涵着书家的承继传统精华、思想意识、学识、修养、情志和情操,并以其独特的书写艺术形式反映了书家的思想境界和审美理想,情趣品格以及艺术追求。因此从事书画艺术学习和创作要首先学习做人,读书修炼,只有人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提升了,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我本着这个思路走进金陵书家茅健的书法艺术领域,从他的书法学习、师承和创作历练中探求其此带有规律性的因素,评介于艺坛和社会,以影响书画艺术的健康发展。
   名师出高徒,这是世人皆知的真理之言,也被世界艺术名家的经验所证实。意大利文艺复兴祖师乔托就是被佛罗伦萨绘画之父契玛布尔发现培养起来的,达芬奇的老师是佛罗伦萨的绘画雕刻大师佛罗基俄,米开朗基罗的老师是绘画雕刻大师基兰达约,而拉斐尔师从乌尔宾诺伟大人文主义绘画大师布鲁其诺;张大千、吕凤子和胡小石出自李瑞清的门下,而萧娴是康有为的女弟子,一代大画家吕斯百、吴作人、杨建侯皆系徐悲鸿培养和提携起来的。
   真正的艺术家都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天赋才能,而这种才能只有被艺术大师慧眼发现、培养、提携,加之个人的勤奋刻苦磨练,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茅健就是这样成长发展起来的一位书家。在茅健的艺术道路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是亚明和林散之。亚明作为江苏省美术界的领袖画家,领导、影响着江苏美术专业的发展和美术人才的发现、培养和提携。他既尊重前辈艺术家,也重视年轻艺术人才的培养指导。江苏没有亚明和傅抱石的默契合作,不可能产生载入史册的新金陵画派。当亚明发现茅健这位后生的才能时,十分看重,十分用心指导,教他敬畏传统,指导他走进传统,并把自己在美术界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朋友介绍给这位小弟子。这使得茅健在少年时就得以走近这些大家,如沪上的吕蒙、唐云、朱屺瞻、钱君匋、林曦明、刘旦宅等,在宁的钱松喦、魏紫熙、黄养辉、杨建侯、刘汝澧都成为茅健的导师。朱屺瞻老人还为他改画。走近名师大家,接受教育,这对年轻的茅健来说影响着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的正确形成。艺术学习的起点是高的,所走的艺术道路是正的。作为酷爱书法的茅健来说,对他书法学习创作起着决定性影响的还是林散之老人。
   茅健出身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一个军人家庭,少年时就酷爱书法绘画。他在刚艺术启蒙的初期就能机智大胆地寻访名师,12岁那年偶然认识一位曾在林散之家做过活的油漆工人,请油漆工人带去林老家拜师学习书法。林老对这位好学后生十分赏识,告诫他,学写字首先学做人,学会做人字才能写得好;教他做人要做真善之人,而做人重在立品,没有人品就不可能有艺品,人品高了艺品才高,书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茅健在亚明和林老的教导下走上了从艺的正道,而在林老的直接指教下走进了书门。林老对这位小弟子因材施教,认为他的个性和才智适合从碑隶入书门,先教他以汉魏碑为学习书法的基础。大师们的经验证明要写好字必先入汉碑,没有汉碑的修养所写的字就没有骨与气。刻在碑上的汉隶在结构和笔法上变化多样,展示出精细飘逸、朴厚、高古和青纵等各种不同的神韵。这位小弟子依导师的指教用心临习《曹全碑》和《张迁碑》。     《曹全碑》具有秀润典雅、逸致翩翩的特点,他从临习的碑书体中深得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的神韵;他在临习《张迁碑》中体悟到字的结体严整凌厉、用笔斩截,骨气凝重古朴,笔势雄强峻峃,犹如屈铁盘金,具有一种浑穆的粗犷美。同时他还临习《石门颂》,从中又获得结字雄健舒畅,用笔洒脱自然、瘦挺恣肆、妙趣横生的启迪。他在反复临习汉碑的同时又走进魏碑,魏碑主要在北方,史称北朝碑,碑书体表现了北方雄强矫健的时代和地域的特点。茅健临习不离手的是《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等,他在《龙门二十品》碑书中获得方笔斩截,结体茂峃壮伟,其中特别是在《始平公造像记》中悟到那种雄重遒峃、端谨飘逸的风格;在《郑文公碑》中悟到那种宽博凝重、浑厚雄健,圆笔法之极轨;在《石门铭》中悟到那种超脱、风韵高浑,结体宽疏,笔法圆劲;在《张猛龙碑》中悟到的是用笔方中参圆,精雅自然,具有特色的结体,特别是笔画长短欹正,变化多端,具有一种潇洒古淡、奇正相生的趣味。茅健从这么多的碑体书中感悟到种种审美特点,尤其是从汉魏碑体中突出的那种雄强矫健,极富力度和骨气的风格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目中,所有这些艺术特点都符合他的个性和审美追求。但是他毕竟是生活在南方的人,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他的性格中不仅有刚强的一面,还有江南润泽自然孕育他性格中柔的一面,他是位雄强多情、刚柔相济的艺术家。也许是在他不惑之年对人生经历有了些许感悟,他开始关注和用心于行书和草书的研究和创作,在有着坚实碑学基础上转向帖学。在帖学中,他崇尚钟繇和王羲之。
   在习帖中,茅健同样选择最适合自己个性、情志和审美趣味的书家和书体。无疑首先是钟繇和王羲之,同时把学欧阳询作为入行草之门的基础,他在此基础上再入米芾、赵孟 、徐渭,直到董其昌和王铎,尤其是近学有“所作行草为思白(董其昌)、觉斯(王铎)之后第一人”的林散之老人,林老是他走进书法的大恩之师,他泛舟书海,上追汉魏晋唐,下及历代书贤,博古通今,终归于林散之。富有雄心壮志,一心想攀登书法艺术高峰的茅健意识到要使自己的书艺升华到高品位,书中充满林老书中那种文气、书卷气,必须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而文化修养都在书中,所以他又不倦地走进思白所倡导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明人董其昌曾深有体会地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对后世书画家影响很大。书画艺术中的文气、书卷气是从读书中获得的,我们说其书家的作品富有文气和书卷气,是指从他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所透现出的气韵和审美效果来观照其内涵获得的。我们对书家作品的艺术价值判断不能单纯从笔法的角度或间架结构等基本技能层面上着眼,要看书中是否蕴涵有文气,即书卷气,这是一个高级的艺术层面。我在接触茅健过程中,发现他的思维、见解、见识和修养广博,他告诉我他的生活就是读书、周游世界,然后走进书法创作,这也是在林老的教导下形成的习惯。林老一再告诫入他门下的学生说:“光学写字,不读书,字写得再好,不过书匠而已,写出来的字缺少书卷气。”还说:“写字要有功夫,要写字就要读书,要有书卷气,否则就是匠气。”高二适先生也说过“光写字不读书是书匠”,如今有的人写出来的字连书匠也够不上。在真正的艺术领域,作为真正的艺术家作品应该是高雅、不落俗套的,但一般书家难免的就是俗,唯去俗方可入雅,在林散之老人看来,俗是从艺者的病,他曾对学生说过:“凡病可医,唯俗病难医。医治有道:唯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多则积理富,气质换;游历广则眼界明、胸襟广,俗病可除也。”茅健告诉我,为了走进书法艺术,他在18岁时先下商海,从卖鸭血粉丝汤做起,在赚了不愁生存之忧的实力之后,闭门读书,放足天下,真心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梦想,他已走遍世界各地,观赏过无数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各国的神庙建筑,古今的雕塑壁画,各国博物馆的收藏。人迹所至处多留下他的足迹和记忆,这一切启迪了他的思想,开阔了他的眼界胸襟,激发了他的情志,他感悟到人生和自然的奥秘,尔后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艺术个性面貌。
   书画家实际上是属于特殊的情感复合体,他们在精神天赋上和表现自己情感世界的语言上具有鲜明的个性,是成功地表现精神气质的个体。在茅健的书法世界里,他各种书体皆能,尤擅行草,他的行草书体以散之老书体为基,融入汉魏碑体的骨气力度,构成了特有的林貌碑骨的茅体行草。书法界视林散之为当代书圣,师从者众,但能得林老真传的少,深得林老书体精神气质的更少,因为难得林老人品素养。在师林的众多弟子中,茅健学林似林又不是林,貌似林但精神气质乃是茅。茅健是仿着林老的书艺道路行进的,这是因为林老按着自己悟到的从艺道路指导弟子,茅健与恩师多有相似之处,林老说过:“我有点小成就,是因为我遇到两位好老师,路领得正。首先是含山张栗庵,后来又问学于黄宾虹先生。”茅健也遇到两位好老师:深得亚明和林散之言教身传,路领得正。林散之说:“我学汉碑已有三十年,学碑必从汉碑开始。”而茅健就是遵从林老教导,首习汉碑至今也已有三十载乃不止。林散之说:“我从17岁开始习书,每晨起来写100字。”“我60岁前,游骋于法度之中,60岁后才学草书开始不拘于法。”他曾自言道:“我书意造本无法,秉受师承疏更狂。亦识有人应笑我,西歪东倒不成行。”茅健也大致如此。在他近知天命之年,已开始走进“我书意造本无法,秉受师承疏更狂”之境,如今在所作的书体中已展现出“西歪东倒不成行”之趣。
   艺术是什么?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就是感情”,这是他创作实践的体会之言,道出了艺术的本质所在。不同的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艺术语言,制造不同的艺术形象,抒发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书法家就是用点和线组合成汉字书写,以不同的书体书写语言传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在这里书法就是书家的情感符号,我们从书家书写的字里行间体味到他的情感和神气。我观茅健作书的状态和书写过程所表现出的全身心投入,倾注性情乃至激情给书写的字里行间注入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他在用生命书写,将自己的生命与艺术契合,我注意到他作书过程心摹手追于佳境,博古融合于自己心灵,显现于掌腕,写到激奋时,潇潇洒洒、西歪东倒不成行,满纸笔痕满幅情,书者动手亦动心,观者也是动心亦动情,这正是艺术的本质所在。
   书画艺术较之一切科学有着特殊的魅力,科学的迅猛发展是喜新而弃旧的,而艺术是喜新不弃旧的,它是积淀厚重的。艺术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时增长技艺,年龄和艺术发展成正比。因此,茅健虽近知天命之年,就艺术家而论是成熟的年轻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就其当今书艺而论已具大家品格,期待他成为当今书圣林散之书艺的真正传人。

左庄伟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理论家、画家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