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开拓者黄建南
南朝文艺理论家刘端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代画家张璪 在《心境》中提倡:“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心境是情与景、心与象的交融统一,也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当代美术理论家刘瀚擎在《水墨心境》提出:心境就是绘画作品的生命。没有心境的绘画作品,就是没有生命的水墨丹青堆砌品;有了心境,绘画作品才会气韵生动,才能给人美的享受。绘画作品因为拥有了情境交融,才得到了升华,也自然而然就有了神品。那么,什么是“心境”, 心境,就是艺术家对客观从在的事物通过加工整理判断赋予丰富的宇宙感、人生感,还要努力超越自我,灵动于空达,要蕴含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可以说是艺术家把视觉得到的物像,运用抽象思维方式,不断地对物像进行提炼与升华,最终达推到精神层面的高度,达到神境之作。
心境的创造不仅有赖于画家对自然山川的体悟与观察,而且更以画家内在的文化品格和主体的情思为依托。由于画家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修养品格与心境学识的不同,体现在作品里的心境也会因人而异。心境的面目、风格、造境手段等因画家精神世界的不同而多样。“本片就以这一时期的水墨心境画的代表人物黄建南作品为例,谈黄建南作品的心境美。
黄建南是现代山水画的开拓者,他虽然同其他艺术家处一个时代,但他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将或“繁”或“简”水墨心境美呈现于世人。黄建南在绘画表现方式、表现语汇上,将自身的学养及才情揉合在一起,创造出了高度个性化的山水画心境及形式手段。心境之中传承着对人生境界超现实的思考和自我理想人格的完善。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在技法和表现手段上有新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发展与贡献,山水画成为他自由精神与人格的艺术展现,心境的表达更深化了作品的内涵。黄建南是由人格美转化为心境美的典型代表,为现代山水画创作提供了经典范式。黄建南的山水画心境具有深邃繁密、秀润苍茫之美。高山溪流、崇山萦回、涧曲谷深是其取意造境的重要标识和手段。黄建南以自然物象的苍茫郁勃为载体,传递出画家本人对大好河山的关爱,他独特的心境表达是画家人格精神和文人情结的物化形态,由此而生发的心境美是复杂多层的。黄建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所形成的个性化语言形式,更能体现出现代文人画的审美倾向。疏林、远山、阔水、组合形成了一水两岸式的画面格局,并成为黄建南山水画风格的个性化样式。简淡柔疏的笔墨样式与山水冷逸远阔的意境互为表里,配以书法题咏拓展和深化了意境的内涵。思想品格的追求和审美情趣使他寄情山林,以山水画的心境美样式反映出他的人生观, 黄建南把幽深苍茫和简远冷逸两种心境之美发挥到极致。从而看出心境是画家匠心独运之所在,山水画的心境创造是艺术风格显现的重要因素,艺术风格是画家的标识,所以心境的分析是系统学习山水画发展、演进的一个有效渠道,是理解传统博大精深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黄建南作品心境是灵感在脑海思维的孕育, 是精神审美层次上的升华。从最初的雏形感应到系统的思维孕育,再经过审美层次的升华,使自然界山水本身所具有的粗糙的美,进化为丰富的、开阔的美,并随之放射出耀眼的智慧之光!
是作者的主观世界对客观现实生活反映的产物。他把美好的心境能在山水之中注入脉脉的情愫,在尺幅寸图之内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更体现出了心境的无限魅力与醉人美感。黄建南先生怀着朴素的情怀,用燃烧着的艺术灵感描画着每一幅山水画的心境。这个心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间那得几回闻的和谐的美。这是作者在展现一种富有艺术性的和谐美。不管怎么样,他的画给了人一种安静的心态,一种追求原始而又现代美。品他的山水画似乎跟着先生的思维,一起融进了那个古朴与时尚同在的画中去了。从而看出他的作品不但有心境而且有思想性。
思想性也是他作品成功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对于画家来说,思想性的表现乃依赖于笔墨物象而超越于笔墨物象,有形生无形,以臻意绪飞升、画外有音之开阔境界。黄建南的画所表现出的想象力,堪称当代画坛之典型个案。读他的经典作品,更给人强悍的冲击波。尺方之内,画家运笔雄劲,且笔法多变,一气盎然,但整体井然而简约。那井然与简约又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出于一种灵感爆发的艺术本能。如此象生气,气生象,气象推排,蔚为大观。事实上,气之迸发已远远超于眼前的方寸之间,它将人的视界和想象带入空阔和无涯。体味到了画家“以形写神”、“迁想妙得”这样一个精妙的境界,而欲达于此境界,首先要有运用自如的笔墨工夫,即所谓挥洒入化境,了然于心也。然黄建南的书画生涯,每日笔耕不辍,这个挥洒自如的工夫其实就是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从他的画作不但体味到了画家的艺术思想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修炼。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把这个思想融入他的绘画,甚为贴切。但超越于物外及至一生万物的过程,就需要画家卓越的才情和想象力做支撑。否则,无法抵达悠远、开阔、宏大的胜境。也许,才情、灵感和想象力有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但大多应为后天养成。黄建南的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正是来自于博古通今,来自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孜孜以求。厚实、肥沃的土壤,养育了他触微而见著的艺术颖悟能力。
“云天高远,云天合一;画有尺寸之囿,而气无束缚之围;境界无限大,追求无限大……”在黄建南的画里,这个艺术思想随处闪烁着光芒。陆机文赋之“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豪气干云,妙笔生花,移来此句入画图,应别有一番气象。黄建南故修身养性,以求引发,陶冶性灵,变化气质,故其画有味,可一读再读。中国文人的风骨。“吾常年于居书斋,青灯苦读,与古人晤,与圣贤晤,过着淡如水的耕墨生涯,闲暇也临池不辍。只为得一笔墨、一意境而已。”也曾尽览大千万象、世态炎凉,然静心于纸上之后,遂醉于追寻先贤的笔墨之中而不能自拔,“遍观古今的大家,发现他们一生都在‘治孤’,‘治孤’是一种人生的姿态,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作品里要想流露心境思想内涵,必须作画之前要有感而发,情感互为表里,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如云似雾,感惠徇知,挥毫之际情如泉涌,自得画魂,可曰快哉! 画魂由气韵所生,观者神往,大有呼之欲出之感,非徒取形骸者所能梦到,故画魂不易得。气韵要笔墨精到、生活滋养、挥毫之时才能气至韵出,方无刻板之讥、无妄下之议。使其为画,画则活、画则动、画则灵、画则妙;此项兼而有之,画魂之法也。为了达到这样的表达,黄建南用了很长的时间研究油画,反复品味着两种不同画中的微妙韵味。找出两种文化相同点,这种柔和看似简单,实则在圆而不在方,在简而不在繁,在心而不在形。
写生之妙在心,观画之妙在情,落笔之时在意,成画之时在韵,名家之作大略如此,此非掠影图形之辈皓首穷年所能梦见。黄建南山水画,且笔墨体势典丽,其画风渊雅静穆、高古清逸。其构图布局的匠心独运、虚灵简静、诗跋题款的隽妙、文采的瞻富,处处体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的独特理解和自拓衢路的追求。他以大思路、大气魄的审美眼光,大跌宕、大起伏的节律韵势,大刀阔斧、大笔挥洒的笔墨语言,创造了属于他个人的文法画式。表现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情愫。那是一颗美好、纯洁的大爱之心,化作了黄建南笔下拟人化、富含感情的景致。他的写生,造型准确,以色传神,既求形似又重神韵,他的用墨,枯湿浓淡均见深厚的传统功力,用色则古艳淡雅,清超绝俗。
同时黄建南的画特别注重气韵,这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要求,我们知道,笔墨功夫,造形能力,这类视觉能直接感受到的东西,往往能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相对容易达到要求,而意境、气韵、格调这类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却非每一个画者都能获得,黄建南的创作法无定法道法自然,这是他个人修养、天性使然的自然流露,黄建南十分温和谦恭之至,无论前辈还是后生,其待人接物始终那么平易而如春风拂面之暖意,令人时常念及且为之挂怀。正如刘瀚擎所言:情怀者,怀天地之大而无芜杂之思,绝郁中之响而玉律清旷,是为天人合一之境也。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荐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先生之为人、之画意,无刻意于道而合于道,这是先生生命本原之所生,也是先生后天所修而得,愿其人、其画如其道,生生不息,恒为人所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