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胡赤骏
1960年生,广东开平人。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87年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教授、油画系第四工作室主任和油画系基础部主任,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广东省美协会员。1986年和1992年曾两度赴青藏高原进行艺术考察。1992年受聘为广东画院画家。
展览
1987年当代中国油画展(美国.纽约)
1988年第一届中国油画展(中国.上海)
1993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4年第一届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北京)
1994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9年第一届广东油画艺术展(广州.广东美术馆)
2002年第二届广东油画艺术展,获银奖(广州.广东艺博院)
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3年成立loft345艺术空间
2005年“移动的痕迹”个人纸本作品展(广州.广东美术馆)
相关画评
艺术家胡赤骏早年的绘画创作几乎上是形式主义的作风,他在画面、艺术本体上作材料的实验。追求画面风格上的创新,探索于材料的选择、创作出有触感(“可蹭”)的绘画作品,虽然这是艺术史、艺术自身自律方面的原因。但是有一点,这也是由于当时的艺术风格完全是写实主义的潮流。有中心就会有边界,胡赤骏表面上是站在边界上,但是在艺术史上、艺术作品风格的梳理上,就没有了边界与中心之分。没有功利主义、随波逐流,坚持形式上的探索,在80年代的时候,胡赤骏创作出了《群体》作品。这可以说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坚持艺术史就是风格的艺术史。
生活在城市的艺术家都对自己的城市有着清楚的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出了对自己城市事物的一些独特情感、眷念,留下了一些对于城市、城市生活中事物的故事的记忆。生活在广州的艺术家,像生活在中国其他城市中的艺术家一样,对自己周遭的建筑或一些场地都有自己的记忆、抒怀。而一旦当整个城市改变面貌之后,一切都成为记忆,只能缅怀。当90年代的广州像中国其他城市一样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时候,胡赤骏创作出了《广州旧城改造》系列油画作品。艺术家创作这样的作品不仅仅是留下事物的影子,更为重要的是留下那份眷念的情感。相较于照片而言,油画作品留下了艺术家对于这些事物更为丰富的情感记忆,这些艺术作品或许再现出了事物形象本身的触摸的感觉,颜色或许也不再拘于再现的功能。这个时期的胡赤骏创作了《石室教堂》、《易燃人》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面对生活、社会所再现出的情感倾向,这里甚至有一些反省,如《易燃人》作品中的人体形象:电线似的骨架、乖张的扭动。
近些年来,胡赤骏创作的题材随着自己生活的改变而改变,在他的作品中更加注重线条的灵动变化,现在主要的绘画题材是马,还有一些是人像创作。这些题材都是从生活周遭所取材的。他所创作的那些关于马的艺术作品,其形象就是现实生活中他所饲养的马的形象。从这点看来对于胡赤骏来说,艺术好像只是再现生活而已。而事情完全不是这样。胡赤骏所理解的艺术并不仅仅是去再现生活,不是再现、也不是表现,而是艺术家作为社会中一员,也有去改造生活的目标、目的。有这样的一个实践的行动、信仰,使得胡赤骏才能于艺术与生活两界之中游走、甚至超然于两者。
部分作品:
王子007 水彩 60cm×45cm 2011年
王子008 水彩 60、5×45、5cm 2011年
流溪夜鹰 油画 220x170cm 2011 年
王子009 水彩 79cm×109cm 2012年
老墙 布面油画 96cm×122cm 1992年
易燃人 布面油画 122cm×122cm 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