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言,说的是天地间众山中唯五岳最美,而黄山尤胜五岳。它积聚天下众山之美形、美态、美质,山之奇、雄、险、秀皆具,千百年来引得无数画家为之传神写照,铸成画史上著名的黄山画派,以专写黄山名世的画家古有渐江、梅清,近有汪采白,刘海粟十上黄山。当今几乎所有钟情山水画的画家都亲近黄山,视黄山为师为友,黄山在不同画家的笔下,展示出各不相同的美姿美神。石涛得黄山之灵,梅清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各夺天工。
新徽派著名画家,以渐江命名的安徽渐江国画院院长陈廷友,花鸟山水皆擅,尤工山水,近年来专写黄山,立志于水墨黄山。不同时代的画家以不同的观念,思想感情从不同的审美视角写黄山不同的神态,就以廷友崇尚的渐江而论,他曾作黄山真景五十图,遍写山中胜迹,所使艺术语言个性鲜明独特,取景清新,构图奇倔,用笔秀挺,笔墨劲洁,设色清淡,具有伟俊沉厚的质量感。他笔下的黄山奇险逼人,总是层崖徒壑,势壮雄险,柱石峰峦,奇诡尽变,这既是黄山的本质形象,又是这位明末清初精神上不愿归顺清人,满怀亡国之痛落发为僧的弘仁精神形象,他笔下的黄山冷峻意境,不屈的形象,避世的幽静。他在《黄山松石图》中写一平直的石壁,几乎占画面的二分之一,形象顶天立地,坚强不屈之态具有排空出世的不可动摇的雄姿,这是山又是人,更是僧人渐江。如今世道变了,四百年后的今之人观黄山、悟黄山、体味黄山之神魂,用现代人的观念,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同样写黄山,肯定会创造出与渐江时代完全不同的黄山图和黄山精神、陈廷友立志于再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属于他心目中的黄山,他选择了走“水墨黄山”这条艺术表现道路。
黄山的情态随四季四时而变幻,阴晴朝夕瞬息万变,廷友发现最美多在风雨后,风起云涌,山色有无,水色淋漓,大自然充满生命的律动,生机蓬勃,这正应着时代的脉搏。雨后的大自然荡涤了一切污浊、纯静而清新,天地一色,展示博大精深的雄伟气势,无杂无染又远离了烦躁不安的尘世喧嚣,这正迎合着现代人的审美理想,廷友抓住了这一自然现象,感悟到时代和人生哲理,选择了没有火气、霸气和富贵气的水墨语言恰到好处,建树水墨黄山的形态美和气质美。
在艺术语言中水和墨是一种语言,笔墨历来倍受画家重视,视笔墨为画之成败的根本,而对水只视为调和墨色的媒介。如今画家越来认识到水是和笔墨同等地位的语言,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水是宇宙生命之本源,有水就有生命,水在画中不可缺失,我们观黄山美,美在那里呢?廷友发现美在风雨之后,因云、雾、雨皆水气也,因水而生,有云雾气山体即活起来,如果画家抓住黄山这一景观写之,画中必生生命运动,画中意境必得气韵生动。另外一层含意水调和墨色分不同的变化层次写黄山,达至水墨淋漓之生动感。廷友专用水墨写黄山亦可得黄山之神魂。
唐代大诗人,水墨画的始祖王维曾倡导作画“水墨为上”,作为传统艺术语言的水墨被后代画家从不同层次,写不同对象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如运用纯水墨施于黄山,专写风雨黄山这一特定题材,深化水墨语言的对象化,探求和创造一种新的符号,我这里所指的新是前人已做过的,廷友可以做得更好,另外就是独创一种前人从没有使用过的水墨表现语言,这就是希望于廷友,只要深入精微观察无穷变幻的黄山真情景,用自己真诚的水墨语言肯定是与众不同的,因为陈廷友只有一位,我相信只要真诚的运用自己的眼睛看黄山,用自己的头脑感悟自己看到的黄山,然后再用自己所掌握的水墨语言去写黄山,肯定与众不同,个性独特,从陈廷友近来专写的黄山图看,他已经走进黄山,初歩建树起具有他个人画貌的水墨黄山艺术。观他的黄山图如梦如幻,正如军旅诗人李中华诗云“奇峰幽壑挂飞泉,溪水淙淙林海喧;墨色蒙蒙烟雾起,云山深处住神仙。”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2013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