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的书画鉴定法

黄宾虹的书画鉴定法

黄宾虹的书画鉴定法

日期:2015-07-09 09:27:50 来源:新浪收藏
关联艺术家:

美术 >黄宾虹的书画鉴定法

 

  黄宾虹像 

  文/林如
  民国时期著名的大学问家、书画家兼鉴藏家黄宾虹,在书画鉴藏方面的名声,可能不如他在文艺研究、古文字研究、金石考据或书画创作、画学理论研究上更为突出,但是他以书画创作、画史研究、书画收藏为书画鉴定创造了一个能够自由出入的通道。他的特殊,不仅在于其鉴定理论思想的得失给后人留下的研究参考价值,更在于他当时的许多有目的的书画鉴定活动,客观上使传统的书画鉴定观念发生了改变,在中国的鉴藏史上留下了不灭的痕迹。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黄宾虹被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古物陈列所分别聘为董事和古画鉴审,并在这段时期,留下了大量的鉴画笔记,可以集中体现其鉴画过程的,是其应聘鉴定故宫庋藏部分书画之记录,名为《故宫审画录》。鉴画记录的底本存浙江省博物馆,经整理成稿,后录入《黄宾虹文集》鉴藏编。这是黄宾虹最为详细的鉴画理论著述。与吴湖帆《丑簃谈艺录》一样,《故宫审画录》在体例上也是札记的形式,列出对所见每幅画的鉴定意见,逐条记录。每则记录了作品的名称、材料、题跋、题款并附简短的评论及鉴定结论。如:“王原祁仿黄公望山水一轴,纸本。题:大痴画经营位置可学而至,荒率苍莽不可学,而思翁得力处,全在于此。此图余倣其意。款为丙戌冬消寒漫笔王原祁。下章二。仿大痴画,于荒率苍莽之致,参以董玄宰法,笔墨稳惬。真。”“苏焯端阳戏婴图一轴,绢本。名下印二。设色细笔,款旧加。焯为汉臣子,画得家法,兼师刘宗古,善画婴儿,稍变其旧。此当是摹本,笔墨不及宋时也。摹本。”(《故宫审画录》,见《黄宾虹文集·鉴藏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6月,第28页。)
  观《故宫审画录》中所描述的鉴定依据,大都以作品气息、气韵的把握,重视笔墨、章法的分析来辨画家、分优劣。其叙述方式与鉴定书画的方法与古代书论、画论中书画品评兼及鉴定结论的方式如出一辙,同样是讲真伪结论,唯少对鉴定依据的证明过程。从《故宫审画录》文字内容本身上看,这种鉴定书画的方法与理论表现形态,相对于古代并没有多大创新之处。但其实,他对书画鉴定所持的观点并没有表面所见那么简单。这点可以在《故宫审画录》的序言中有所展现:“中国古画,唐宋以前,多无款识,各有家数,号为名家。元明而后,兼习各家,人自题名,号为名人。今古相传,有笔法,有墨法,有章法,有气韵。法备气至者,名画也。有笔有墨而无章法者,临本也。有章法而无笔墨者,摹本也。临摹虽工,气韵不生者,庸俗之作也。是故放诞非笔墨,堆砌非章法,修饰非气韵,偶博虚名,终为下驷。鉴别之者,因知时代有先后,学派有异同,既严理与法之研求,尤复详审于缣楮彩色之微,考证其款识图章之显,诸凡伪品,不难立判。兹据管见所及,各缀短评,瑕疵之摘,不辞缕述焉。”( 《故宫审画录》,见《黄宾虹文集·鉴藏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6月,第28页。)
  在序言中,黄宾虹提及了鉴定书画主要讲求笔法、墨法、章法、气韵,同时需要观察其纸张、颜料等材料、考证款识图章。对鉴定方法论有明确地阐述,在鉴定观念上趋于多方求证的全面严谨的思想态度。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