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像疯子一样热爱

翰墨丹青——像疯子一样热爱

翰墨丹青——像疯子一样热爱

日期:2015-06-04 11:09:29 来源:《当春》杂志
关联艺术家:

名家 >翰墨丹青——像疯子一样热爱

  像疯子一样热爱
  ——泰州市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李俊

  那个下午,阳光先夏天一步而来,稀薄而明亮。我在短暂的恍惚过后,终于从一口吴侬软语中惊醒,眼前却已分明是江南的景:山水之间鸟鸣啁啾,竹林深处,南方姑娘袅袅婷婷风姿绰约……我,就这样置身于苏北四月的水乡——泰州。
  风情泰州
  泰州地处长江下游北岸,取意“通泰之州”,建城2100多年,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素有“儒风之盛,夙冠淮南”之誉。
  泰州北部有一小镇,地势低洼,河网纵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战国以前,这里全境都是海滨滩涂,楚怀王六年,昭阳将军伐魏有功,楚王命他食邑于此,从此这地方便有了人烟,为了纪念昭阳将军,人们将这片土地命名为昭阳。五代十国时,杨行密在扬州建都,将昭阳镇升格为县,名兴化,取“振兴教化”之义。
  许是沾了水的灵气,自古兴化地区人才辈出,且无不与水有关。
  元贞二年(1296)的某个黄昏,一户舟人之家(以掌渡为生)降生了一名男婴,男孩十三岁入私塾,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八岁中举,三十五岁中进士,在外漂泊多年终回兴化,寓居白驹场,场南有一片数百亩大的芦苇荡,荡东有座分水岭,名绣球墩,面对此景,他不禁感叹:狮子滚绣球,我这头狮(施)子有归宿了!于是,在岭上结茅而居,潜心续写《江湖豪客传》,这便是后来的《水浒传》,这个男孩就是施耐庵。
  时间倏忽而过,一晃来到了公元1693年,一户秀才人家诞生了一名男婴,男孩资质聪慧,三岁识字,八、九岁即能作文联对,虽历经康乾三朝盛世,却一生坎坷,晚年不得不卖画为生,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他名燮,号板桥,他就是“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个世纪以后的1842年,泰州东门鲍家坝一户做着雕花木工手艺的人家也诞生了一名男婴,男孩八岁那年,父亲穷病而死,母亲不忍看着儿子饥饿至死,遂忍痛将他过继给一户江姓人家,后又被辗转贩卖入苏州福盛班作徒弟。此后男孩苦学皮黄,出师后随即进京,成为京昆旦行的名角,并与其他十二位京剧名伶并列为“同光十三绝”,他就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
  这里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孕育出的伟人或一代文豪,笔写传奇;或一代怪才,琴棋书画样样绝;或一代名伶,梨园满堂。他们的风骨才情像血液一样流入这方土地,滋养这一方人。于是,久而久之,文人墨客便成了这地方的一枚烙印,你一说泰州,人家就能随口说上几个名人。
  追根溯源的意义便在于此,就像郑板桥的诗书画之于后人的意义,就像京剧之于泰州的意义,闲暇之余,人们还是会京胡一拉,伊咿呀呀唱上两段。

 施耐庵纪念馆 

  李俊其人
  李俊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泰州人,集先人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自小便显露出非凡的绘画天分。九十年代初,他师从花鸟大师陈大羽,陈先生过世后,又投师“江南猴王”徐培晨,画笔中融入更多个人才情。他学二老却并不限于二老,而是上溯到徐渭,“扬州八怪”等明清大师,从历代大师的画作中吸取养分,集各家所长。
  在大写意花卉领域琢磨久了,他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它的高度和难度。为了寻求突破,他长期沉潜于中国美院,学习之余,不忘去自然界寻找灵感,每每沉醉在河川大山的美和气魄中,神思驰骋,物我两忘。
  画画的人总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初见成效的时候,最乐意别人说画得像。像谁?像景,像老师的画风。当越来越多的人一眼就能从画作中看出师从时,新的困扰也便随之而来,如何打破沿袭前人,确立独立风格就变得尤为迫切。
  大概就是从那时起,李俊开始苦苦寻求“特破”,寻找自己的风格。说来容易,过程何其艰难?王羲之当年为了练字,常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在模仿,他们画谁像谁,却唯独没有自己的风格。
  但凡名家大师,无不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画风特色。譬如徐渭的墨菊,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而李俊经过多年研究琢磨,终于确立了自己的特定物像——紫藤。之所以选择画紫藤,是因为自古少有名家擅长此法,多略略为之、不细究,李俊抓住这一空隙,深入观察,将绘画的阴阳向背、空间穿插、主次关系熟稔于心,在景物构图、细节处理上都颇具匠心。
  观他的紫藤,扑簌簌一片紫色迎风摇曳,串串碎叶悬于藤蔓之间,枝条以浓墨点染,相互交柯,斜枝歧出。几只猴子穿插其间,一静一动,仿佛轻轻一吹,整个画面就动了起来,猴子跳了叫了,叶子摇了笑了,直教人心生摇曳,好一派春色永驻!

李俊的紫藤  

  吴侬软语颇亲切
  李俊操一口浓重江浙口音,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他告诉我们:“不管什么画,你要放在十米以外看,那些用笔有力,看起来能动的画肯定是好画。”说着他重重点了下头,像是在肯定自己的话(画)。
  随后他拿起一本画册,一页一页翻,一张一张给我讲,哪副画好哪副画有欠缺,当翻到一副名为《望春石》的作品时,他定了几秒钟,随即呵呵一笑,咕哝了一句:“这个是画得很好的,有意思!”
  我问他:“怎么个有意思法?”
  他带着愉快的表情说:“呐,你看,这一片花看起来是不是要动呢?大写意画必须要动,要跳跃,换言之就是‘狠’,不狠,就没有自己的语言,那别人就看不到你,我的老师告诉我:‘每张画都代表着你本人,你的思想。要想突出思想,就要狠。’”说到“狠”字,他用手重重朝下比划了一下,我立刻理解了这种“狠”。
  这也是李俊的一贯作画风格,他摒弃平淡而讲究画面的气势和节奏感。所谓“无险不成势”,平稳之中不可能产生势,他力求每一笔都做到增益其势,险象环生。而节奏感,便是变化,作画要如同音乐一般,起伏有度,还要有音律之美。
  说着电话响了,李俊接起电话,用一口纯正流利的乡音对着电话一通讲,吴侬软语、四声八调,软软糯糯的,让人恍惚置身江南的水乡。虽然听不懂说什么,但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顿挫,仅仅听着,于感官就是一种享受,仿佛带着氤氲的水汽,连同振动耳膜的频率都富有节奏的律动。
  其实,我是喜欢这种乡音的,尤其是江浙一带的口音,同样一句话,用江浙一带的方言表达出来,给人的感觉则分外亲切。我一直觉得,普通话太平,说话的那张脸,必然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就如玻璃后面售票员的那张脸。而方言就完全不一样了,讲方言的脸上表情往往是生动而柔和的,传达出的是一种最直接最浓烈的感情。
  但亲切归亲切,毕竟有着地域的隔阂,故而在交流的中,李俊说的一些词汇我常常一知半解,半蒙半猜,实在听不懂时,不得不反复确认几次,或干脆写在纸上,才弄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但奇怪的是,当他拿着画作给我讲解的时候,我竟能准确无误地了解他的意思,难道这是源于艺术的魅力?语言也许有国界和地域之别,但艺术从来不分彼此。

  泰州的燕子飞到了北京
  4月18日,包括李俊在内的“十二花神”泰州花鸟作品展在北京中国书法院展览馆举行,这是泰州市画家群体首次进京办展,身兼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泰州花鸟画研究会会长的李俊为了这次进京展已经做了长足的准备,他把这次交流称作“既是进京献艺,也是赴京赶考。”既然是赶考,必然是自信中带着一丝隐忧和忐忑的。
  这次泰州花鸟画研究会创作成果的集中汇报和展示,李俊更看重的,是向京城名家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历来南北画风有所不同,用李俊的话来形容:长江以南的画比较“韵”,讲究韵味,南方的风景比较秀气嘛;北方呢?粗犷。你看北方的山,泰山、太行,都很雄伟。南北参透,各有千秋,所以画家一定要走出去,张大千一生云游四方,名山大川,熟于胸中,下笔方能有所依据,连他自己都作诗云:“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
  这次进京,就是为了广交书画界的朋友,沟通技艺、随时碰撞出新的灵感。他的紫藤即是受到了北方的影响,枝干的用笔已经有了北方山头厚重的感觉。
  李俊说他绘画的全部动力源自于热爱,但当我问:“鼓励自己的孩子以后报考美术吗?”他努了努嘴,又摇了摇头,干脆地说:“不要!……哎呀,太痛苦!你去学画画,一家人喝西北风呀?没有五六十年的沉淀,出不来的。”说着直摆手。
  画画投入高,前期收成少,作为一名学生,根本不可能靠自己的作品赚钱,那么如何来养活自己?所以很多画家年轻的时候都穷困潦倒,这方面的极致当属荷兰画家梵高。
  后来的交谈中,他反复强调“痛苦”这两个字,不仅在于经济的考量,更是对“名门之后出不了名家”的忧虑。为什么名家后代都超越不了父辈?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都太安逸了,对艺术没有疯狂的热爱。李俊形容他的老师陈大羽当年追随齐白石的情形,“像疯子一样,从青岛到北京拜师,那个时候,哪像现在一样有高铁飞机,辗转几天几夜才能到达北京,现在的交通是方便了,但有多少人能保持那种疯狂呢?”
  全国每年毕业的艺术类院校美术生,只有不足三分之一的人继续从事绘画,而绘画的传承,靠的也许正是这部分人。对于在正处于痛苦阶段的学生来说,李俊犹豫了半天,以自己为例,鼓励大家:“当年我也经历过这段时期,老师是我那时的精神支柱,有老师的鼓励,我才得以继续下来,文化的传承不是一个两个,最终是几代人的热爱,疯狂的热爱。所以坚持吧!”
  绘画离不开热爱,离不开疯狂,忠己所爱,便是幸福!在追逐幸福的过程中,可能会经历漫长的痛苦蛰伏,但中途折戟,也便失去了幸福的可能,而坚持下去,就意味着让可能成真。
  李俊(宽见),江苏泰州人,现为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泰州市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培晨艺术馆副馆长。
  李俊国画笔墨激情豪放,线条流畅,构图完美,直抒胸臆,尤长花鸟、山水画。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