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艺术=看
魏辉=魏
“精耕细作”才能开拓市场
看:2014年秋拍到现在已经基本上结束了,上海嘉禾秋拍也已落槌。从今年秋拍的整体情况看,你对于嘉禾今年秋拍的成绩还满意吗?
魏:这次秋拍结果我们相当满意,可以说超过了预期。有很多上拍作品成交价在我们意料之外还翻了一翻,也有的刚刚在拍卖行里面买回来的再次上拍翻了三翻。今年我们上拍的海派大约在60%以上,整体上都拍的很好。
看:海派虽然在市场占据的比重比较大,但是高价的拍品里面说实话海派并不多。之前你一直探讨海派是市场的价格洼地,那你觉得这两年在各家拍卖公司的推动下,还存在这种价值洼地吗?
魏:其实一直以来海派的上涨很慢,这种价格洼地还是存在的。这时候就需要各大拍卖行和买家等业内人士的推动了,市场还是要留给真正懂画、爱画,喜欢艺术的行家,拍卖公司再配合做一些推广工作,价格上自然会有很好的表现。比如海派画家来楚生,在3、4年前他的价格只有几万块,但其在绘画造诣上能够被称作大师,当时的市场却没有看到这一点。后来,北京匡时做的很精细,当时上拍的作品都是一流水准的。通过招商,大家慢慢看懂了这位艺术家。他没有比别人差,所以当时有一张《美猴王》卖了500多万。
程十发 《杨升庵簪花图》 成交价:RMB1,782,500 上海嘉禾2014秋拍
看:有人说海派书画的商业性相对较浓,像任伯年就以卖画为生,有人认为这种作品的商业性过浓是影响市场行情的因素之一,你对此怎么看?
魏:这一点对市场并没有什么影响,最重要的还是投资人心态的问题。从回报率上来说,海派并没有那么大的劲头,而且海派作家有太多,能够多出京津画派好多倍。因此,如果从整体上看的话,海派的价格确实比较低。现在有很多海派都是大师,比如潘天寿你现在已经不能定义为海派了。
理性看待“出版著录”
看:市场一直在讨论“生货”与“熟货”,嘉德今年推出的黄胄《高原子弟兵》,秘藏50年后上拍3380万成交;嘉禾徐悲鸿的《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拍出了2162万高价,这幅作品在2013朵云轩春拍中曾拍出1610万,一年多的时间内这幅作品上涨500多万,但也有一些拍品今年的成交价却低于往年的成交价,是亏本成交,大多都是短时间内多次上拍的拍品,“以时间换空间”,对这个结论你怎么看?
魏:这还是要看收藏家本人,作品对他的收藏体系是否存在重要性,这是购买的动力所在。徐悲鸿的《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拍出了2162万高价,这个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春拍时朵云轩曾经上拍过,这件作品属于机构或者博物馆,要么是私人美术馆,属于徐悲鸿非常重要的题材,而且关于这件作品的著录有十多次。他是以水墨和油画结合的方式来表现的,对研究徐悲鸿绘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程十发 《欢乐的节日》 成交价:RMB6,325,000 上海嘉禾2014秋拍
看:今年是傅抱石诞辰110周年,南京有举办傅抱石的画展,秋拍中《遵义颂》也拍出了3450万的高价;之前黄宾虹诞辰120周年时,黄宾虹作品价格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样周年纪念的概念,对市场价格的推动有几成的影响力?
魏:我认为这种推动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不是特别明显。拍卖公司借助这个机会,集中上拍了一批他们的作品,可能拿出了很多精品来拍卖,这样一来会吸引到很多买家。但现在市场很理性,今年周年就涨,不周年就停吗?很显然不是这样的,只要做好征集和推广,我觉得都是一样的。
看:抢“有出版著录”的拍品,现在是市场中的默契,有大量出版著录的作品格外受到追捧。当前这样的追逐是否会过于盲目?
魏:这就是体现市场对作品质量的重视,很多著录起到认证一样的作用。有出版著录的作品相比没有出版著录的作品来说,相对都要贵很多。但是也有一些老藏家不这么认为,没有出版著录他照样要,而且会便宜一些。但是对于新入场的藏家来说,出版著录是一个肯定。他们对于出版著录有一点崇拜、追捧、依赖。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应该理性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