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源先生讲话
在追溯中法文化艺术交流的进程中,自上个世纪至今涌现出三位受到世界瞩目的艺术大师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他们的成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非常惋惜的是他们已经先后离世,中法文化交融处于断层阶段,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于大伟,他的思想与作品具备了承接的潜质。
由著名艺术批评家杨大伟、段君、罗忠学担任学术主持,青年艺术策展人姜永平策划的“灵光意象-宗华艺术作品展”于2015年1月3日16:00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国际艺术区2号门左侧先声画廊隆重举行。
此次展览的作品是于大伟(宗华)先生2014年-2015年的艺术创作成果,作品面貌主要以水墨重彩为主。于大伟留学法国七年,他的艺术视野从西方更多地向本土传统回归,本土艺术传统中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方法为于大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艺术家认为,方法论的价值超过了形式论的价值,方法的运用成为艺术的动力,方法的个性成为艺术的个性,由此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作为当代表达的多种可能性。于大伟的绘画也不例外,他有留学法国从艺的经历,其作品不乏西方抽象绘画的“纯粹精神”,但更多侵染了外部世界对艺术家心理的影响。
颜新元教授发言
著名学者颜新元教授论:“。于大伟虽然很年轻但他对儒释道精神的领悟和理解在同龄人中是别人无法比拟的,特别是他能够在时空中诠释这种人性的美,这种美是唯一的、没有参照的、由心萌发的,这是思想的高度。于大伟的画中充满了音乐感和舞蹈的韵律,韵律和意境形成了一种内在的东西,一种深厚文化的美。”
杨大伟教授发言
著名批评家杨大伟先生论:“于大伟的主观心灵与这些客观形象深刻遇合,直觉感应而“忘形出神”,他的画面将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精神,置放在虚、实的两极;他偏离了主题意识对结构的平衡,内心深处更倾向于中国文人画宁静空灵的传统,不事修饰,放纵天性,在“道法自然”中物我两忘,感受和体验宇宙的生命;他遮蔽历史,以凸显作品非理性的哲学特质;他淡化地域特征,以延伸多元文化的空灵及精神空间。于大伟的艺术作品是人类与环境的冲突与和谐、是文化与地域的冲突与和谐、是哲学与源流的冲突与和谐。所有冲突与和谐,如禅灵惠及众生,皆成心语。”
展览观众
展览观众
于大伟的艺术创作过程,一直在思考“道”与“器”的关系。“道”是一种非常形而上的精神载体,“器”是比较具体的一个事物性的东西,而于大伟在做的是“道”与“器”相互之间的一个连接,就是“象”。“象”在中国文化里面有一种混沌性和多义性,甚至是一种非常无边的状态。他的绘画作品不是从形而下向形而上走,也不是形而上向形而下,而是把两个东西进行链接。万物皆生命,重要的是艺术家要把情感寄托在这些元素里面,这不是个人的力量,而是自然、生活给予人类的一种语言。大伟的绘画作品背后透出一种散漫的光芒,那些无形的色彩被纳入到更开阔的空间。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生命力量的神秘和自然宇宙的广袤。他回避叙事性与主题性,他的绘画像是内心的喷涌,更加接近心灵的终极。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是观念的动机,潜藏着从现实感受中获得的形象,这些形象的意涵来自艺术家个人的现实体验和内心感受,成为展开和漫延的基因,在结构上对应了艺术家感受到的外部世界。同时,大伟又在营造一个不同于客观事物本身的秀润而幽谧的内心世界。他的绘画似乎让我们感到万物的灵性,体验到大千世界无声的生命。或许就在时空之外,有一个更美好,更丰富的世界之存在。
于大伟 灵光意象系列空濛混沌
于大伟 灵光意象系列返璞归真
于大伟 灵光意象系列无境无幻
于大伟的艺术从形态到精神,都为我们建立东方艺术样式的努力增强了自信。他以更自我的方式转换了传统绘画中的语汇,也以空灵的绘画精神转换了西方抽象表现的崇高感和悲剧性,以柔和微妙的情绪让绘画回到个体的修身经验。
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表现一种语言,意味着表象一种生活形式。”
展览基本信息
展览时间:2015年1月3日-17日
地 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798国际艺术区2号门左侧先声画廊
酒会时间:2015年1月3日16:00
策展人:姜永平
学术主持:杨大伟、段君、罗忠学
主办单位:先声画廊
协办单位:绘通当代画廊、58艺术网、法国THL有限公司、法国A.I.A.A.A.国际艺术古董文化协会
艺术家资料
于大伟 字:宗华 山东文登人 法国新现实主义沙龙成员 ,200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同年赴法留学,先后就读于法国图尔大学、法国里昂美术学院、法国布尔日国家美术学院。跟随菲力普教授、尼古拉教授、皮迪威尔教授研修当代造型艺术。获得法国国家造型艺术文凭和法国国家高等造型艺术文凭。2006年毕业回国,现任职于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湖南省画院特聘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