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画

我的画

我的画

日期:2014-10-14 16:03:47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名家 >我的画

  绘画是我的兴趣所在和快乐的源泉,它是我生活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画家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虽然历经磨难,长期深陷于苦海之中,但它悠长而灿烂的光辉历史、民族的大智大勇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诸多的领域,尤其在文化领域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巍峨的陵寝、壮丽的宫阙、辉煌的石窟、浩瀚的书卷以及无数引人自豪,激人壮怀的遗迹。中国人有一种精神,正如文学家鲁迅先生所描述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充满大爱的民族。在有着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中,在教育上一直以“仁”为本。仁爱、仁义、仁慈、仁厚、仁政、仁第等崇高的道德规范。尤其仁爱,中国父母亲善、宽厚、关爱,他们历来只有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令人敬佩。作为炎黄子孙,身为一位当代画家,继承并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一、我的历程
  一个人的艺术发展与定格是以他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息息相关的。虽然成就一位艺术家的因素各异,但在其作品中所流露的痕迹是显而易见的。我出生在江西南城的一个小镇,父亲是位有文化的厨师。他忠厚老实,勤劳而善良,他是我们家庭的支柱。为了能养活一家人,他起早摸黑,忙里忙外,但只要有一点空闲就喜欢看书。母亲是一位中国典型的家庭妇女,长年操劳家务,含辛茹苦,但无怨无悔,心甘情愿。严格地说她是在较富裕的家庭长大,能绣绘出各种美丽的衣饰图纹,家务琐事不是她的强项。她身体娇弱又“三寸金莲”,加上多病缠身,但她尽其所能,省吃俭用,拉扯我们兄弟成长。她的无私与仁爱在我幼小心灵留下深刻的烙印。我幼小时正值饥荒年代,上小学后又遇上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印象中到处是大字报、大批判和红旗飘飘。社会动荡,秩序混乱,天下人心不安。走向绘画之路的开端是在我二哥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他是一位中国传统画家。他给了我很多学习的书籍、画册以及笔墨纸砚等。更重要的是教导我从事绘画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那就是坚韧、执着和勇往直前。刚一接触绘画就引发了我极大的兴趣,光是临摹就让我兴奋不已。起初在中国式的山水、花鸟、人物、建筑方面均有涉及,甚至按传统要求诗文书印也都一一研习。此后在县工艺美术厂的竹器品上的装饰绘画和对中国连环画的兴趣,使我从喜爱的几位连环画大家如贺友直、华三川等的作品整页整本地临摹,到自编自绘在国内几家出版社的出版发行,练就了我的基本造型能力和强大的职业耐性。真正让我踏上艺术之途是文革后考上景德镇陶瓷学院。我学习的专业是雕塑,这使我更加系统地研习艺术,从理论知识到基础技能有了较快的进展。期间最有收获的是考察了许多国内着名的历史遗迹。敦煌、龙门、云岗和麦积山等石窟的绘画和雕塑艺术留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也是从这一时期西方艺术逐渐影响中国,我的目光开始关注海外的艺术动向,特别是自印象派以来的现当代艺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毕业后,我在工厂做了多年的陶艺设计,在城市又做了多年的园林和广场大型雕塑。比较确切地说,在90年代以前都是以雕塑为主的设计与创作。真正开始绘画创作是90年代的初期,心中一直以来总觉得绘画是我的最爱,它更能表达我内心的情感,更能发挥我个人的特质。基于此,起初在中国生宣纸上画重彩人物,并且一开始就选定以我妻子的形象为蓝本,描绘了各种不同的画面。妻子容貌天生古典秀美,东方玲珑而含蓄的特质让我百描不厌。随着之后与国际友人交流频繁,用全球化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特别是在作品的表现力上为了能更加符合自己的个性表达,二十一世纪初便开始了我的布上绘画创作之路。
  二、我的创作
  作为当代艺术家,如何让自己的创作进入一个较高的层面是我思之又思的课题。在我的思想深处有两件东西是丢舍不去的,换而言之是要让它们相互融合的,那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艺术理念。传统文化是我的土壤,我的根,我的血脉,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而西方现代的观念,那是我需要的空气、阳光和雨露,是能够使我茁壮成长的要素。当然,我也知道,艺术家是应该具有特殊能力的,他必须去观察领悟传统文化遗产和西方现代艺术,以不落俗套,我行我素,充分自由的方式去理解这种文化。艺术家的任务和社会责任就是不满足于已有的传统和既定文化模式,而要为变革创造条件,即重新考量那些出现过和表明有创造可能性的东西。艺术家的使命就是要在现有的创造上开始新的创造。基于此类思绪的确定,我选定的是一种综合表现形式,即冲破时间与区域,古典与时尚,精神与物质等所有制定的界限。颠覆以往固有的传统观念,体现真正艺术的自由和无所不为。作为当代艺术家,如果我们的作品还停留在所谓“栩栩如生”、“真实生动”以及“有血肉有活力”的语评之中是远远不够的,或者说是不合时宜的。好的艺术是要有意味的,是能激发不同人不同想象的,也是语言难以确定的。如亨利·摩尔所说,“让批评家感到为难”,这也是我所要追寻的境地。艺术是什么?它的定义众述纷纭。有人把它说得高深莫测,也有人把它说得玄幻神奇,更甚者把它硬扯上哲理神学等范畴。总而言之,被魔化被高估。其实,像我认识的一位老作家所言,“艺术不过是在生活的菜盘中撒了点盐,加了点醋,放了点味精,让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是的,它并没有什么神奇,也并非多么的伟大,但是,它一定得有情、有趣、有意味。
  我注重作品的情感抒发。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一种情感的流露,情感是作品的灵魂。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和表现对象的态度及体验。它有包含深刻的社会历史内容,有包含丰富的现实感受,也有包含个人独特的事物认知。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家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情感,在唤起这种情感以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情感使别人也体验到这种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情感。在我的作品中,人体母子元素的运用是我对情感宣泄较为突出的符号。母爱是天下最平凡、最无私、最真诚的爱,也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体验。古往今来,数不胜数的生动事例和不胜枚举的文学艺术作品对此有着充分的叙述与描绘。但它似太阳的光芒,像大地的山川,永恒而不息。我之所以如此眷顾,一方面是我孩提时难以忘却的记忆,那种母爱之下的温暖,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胆识,以及那种让我生命充满阳光的期待。另一方面我是想传递一种信息。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一方面享受着现代物质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快感,另一方面却时刻承受精神的巨大压力。人类追求进步,创造美好的未来是应尽的职责,财富、名利的追求也无可厚非,但在追逐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也不应该忘记我们生存的实质。我们可以由幼童成就为一名总统,也可以由贫民而改变为富豪,但幼童、总统、贫民、富豪都是人类的一份子,都是情感动物。我的表意是,在人类生命价值体系中,永远像母子情一样,真诚、无私和大爱才是我们生存的真正意义所在。在我的绘画里,我始终如一地运用一位东方女性作为情感的载体,那是以我妻子的形象为原型而塑造的一个艺术符号。这其中除了能印证我们几十年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相爱历程和体现一段人间真实情感外,在创作上反映了我对客观世界和非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她是我情感传递的媒介,是我内心通向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我灵魂深处的化身。她即古亦今,她与世俗偏见不屑一顾,她与权贵名利淡漠轻视,她与罪恶、残暴、嫉妒以及谎言、虚伪等蔑视而愤怒。她独钟于人间真情,心怀大爱,超凡脱俗。
  我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文化含量通常与历史承载、现有价值、未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换句话说就是能反映、体现、促进民族和人类文化发展以及社会文明方面的贡献度。中国传统绘画历来注重文化输入。这从早期文人墨客加入绘画创作有密切关系。在中国传统绘画教育上要求画家首先是一个文化人,也就是先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素质,要有独立的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否则,即为画匠。画匠是贬义的代号,文人画家与画匠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绘画作品中文化符号和文化隐喻承载的比重不同而产生的审美差异。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文化承载形式较为典型的是诗文书印在其画面中的介入。绘画已经不是简单的客观描摹,而是参与了主观意愿。受传统艺术的影响,我也是比较认可作品中的文化含量。当然,当今文化含量的语境和表述是更加宽泛而深刻的。它与时代变迁、科技发展、文明进步而得以升华。诗书画印的格式是过去式,信息时代的文化综合输入势不可挡,世间瞬时万变,文化错综复杂。把握时代的脉络和掌握自我的内心是极其关键而重要的。我比较忽略形体的准确性而强化其内在美感,美感比质感显得重要。我也比较忽略客观存在而偏重于主观意念。主观意念比客观存在更能发挥我的想象,也更能承载文化思想在作品中的比重,从而符合我的个性需求。
  我注重作品的个性品质。在绘画中,艺术家竭尽其能把自己对待事物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但由于个人的学养和生活的阅历不同,在审美习惯,艺术的创作方面都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美国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提出“个性是决定人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并把个性作为身心倾向、特性和反应的统一。艺术是强调个性的,没有个性就没有生命力。但个性也有“优劣”之分,有很多的艺术家为了追求个性,往往过于在狂、乱、怪上做文章,只是一味地体现与别人的不同,其结果无感染力也无生命可言。因此,独特个性体现还得与情感、与文化的含量以及个人对待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正确的态度紧密相连。这样才可能具备应有的品质。没有品质的个性体现是苍白的。作为当代艺术家,在我走过漫长的艺术之路和长期不断地实践过程之后,在我确定以布上绘画为我人生的最终目标,我对之前的生活阅历做了深刻的回顾,也对我之前的艺术实践做了清晰的梳理,同时也对我自己时下内心的需求做了反复的追问。过往的经历与实践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而内心的强大需求则是我继续向前迈进的动力。基于此,我把以前从事过的连环画创作、陶瓷艺术、园林雕塑、中国画、书法以及工艺装饰自然而然地运用到我的作品之中。我把它们进行全面的整合,因为每一项都是我有着数年的创作实践,在认识与提炼的过程就显得驾轻就熟。与其撕碎、打破、重叠及融合的过程也不至于生硬的拼凑。画面形体的雕塑重量感,书法式的自由笔痕,中国画的意境讲究,连环画的细致描绘,古代宋瓷中的裂纹美感等一一呈现在我的画面之中。这种绘画形式独特性因同时记载我生命历程而显得意义非凡。我曾经得到而难以忘怀的母子情和我至今仍然体验并十分珍惜的家庭和爱,也都融入了我的绘画之中。我运用了诸多的对立、反衬、比较与和谐的方式渲染我的主题。我采用了简洁单纯而不简单的形体和色调来处理我的画面以及表述我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见解。这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真诚与期许。
  科学家的职责是把世界未知的东西发掘出来,奉献给人类;而艺术家的责任是要把已知的东西撕碎、打破、颠覆,重新整合成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引人遐想,令人沉思!

邱胜贤 

二〇一四年五月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