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混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呼吁中国艺术市场要树立艺术经纪人制度的声音逐渐形成了一个不确定的共识。之所以说不确定,是因为没有人能保证有了经纪人后就解决了一切问题。而且,更为残酷的是,我们在艺术市场的实际运作中,不是看到经纪人把画家“玩死”,就是画家“玩死”了经纪人,而且,经纪人的参与者也不仅仅限于画廊老板、艺术评论家,更有大公司、海外集团等投机者,以大量的热钱热炒画作,然后获取巨额暴利!在这样的氛围下,我们还真分辩不出艺术经纪人和股票掮客的区别来。
经纪人把画家玩死,是基于投机目的的运作。 对于一个急于成名、或者急于获利的画家来说,他被经纪人看重是因为他具有可运作的市场卖点,而这个卖点很有可能被无限地方大,以致最后会有泡沫破裂的那一天,画家届时不仅会失去市场,甚至在艺术上也不会再有什么进步,或许唯一能有的就是一些物质金钱吧!而实际上经纪人不会有什么损失,他们的运作程序往往是流程性质的,不同的画家在他们眼中却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只是商品的附加值会有所不同,所以,他们也是赚了钱的,而且很可能比画家挣的钱还多,吃亏的只是那些盲目投机的收藏家而已。 但人不是动物,吃一堑,长一智,吃的亏越多,对于艺术家的信任就越少,直到哪一天,无论怎么宣传,艺术家都永远被市场所抛弃了,经纪人就会抛弃画家,然后寻找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画家也不可能坐以待毙,在总结经验之后,或者对经纪人采取避而远之的策略,自给自足,或者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挖个坑,把经纪人“埋”了。要相信画家的智商,尤其是那些混迹江湖的画家,生存的压力让他们对于市场非常敏感,在不同经纪人之间的逢迎周旋,不同收藏家中的联络培养,乃至不同艺术市场环境下的宣传鼓动,他们都有很好的办法。而且,鉴于他们是艺术家的身份,人们也往往愿意越过经纪人跟他们直接联系,这个契机就是画家变被动为主动的转折点。当经纪人为画家联系了客户,不可能杜绝客户与画家交换联系方式的行为,于是,他们往往会基于对经纪人的不信任而直接接洽,甚至,有的画家会直接打电话给客户,以较低的价格卖出作品。于是,经纪人的苦心经营就成了空谈,所有先前的投资就成了水泡。
所以,当前艺术市场中的经纪人和画家,不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而是互相斗争,抢夺时间差,以获取最大利益的关系,这就造成了秩序的混乱。而呼吁双方罢斗,进行友好合作的呼声此起彼伏,恰恰反映出这种混乱实际伤害了艺术市场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画家和经纪人,还有艺术收藏者,广大的艺术爱好者,乃至艺术媒体的等等,也反映了公众对于艺术市场混乱根源的认识不足,对经纪人制度的不了解。
回顾溯源 制度是保障
我们相信经纪人制度在西方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制度,并且为西方艺术市场的繁荣和稳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经纪人制度对于艺术的发展有相当地限制和规定,它实际上存在剥夺画家创作的自由,改变绘画艺术的本质。这种特质使其与中国绘画艺术的特质是水火不容,中国艺术市场中所有的混乱和斗争都源于此。
自希腊艺术开始,我们就看到西方艺术家们的创作,往往是在客户下了订单之后才开展的,这是因为石料的置办、工人的工资等先期投入巨大,不是画家个人所能承担的,只能由客户先付定金,然后由艺术家开始创作,这就成了一种雇用关系。但由于最初客户基本属于贵族或者政府,而且他们对于艺术的认识,往往是把艺术品当成自己生活的点缀,或者炫耀的工具,于是除了大方向外,基本不会干涉艺术家的创作自由,这就客观上帮助了艺术家,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进行艺术创作。这种现象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中是最好的状态。
到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中产阶级的兴起,使艺术的收藏者市场逐渐从贵族扩大到地主、资本家和平民,于是艺术的收藏就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了,而成了一项商业活动。这反映了西方艺术和商业之间的紧密关系,体现的是艺术家和客户之间的契约关系,一旦一方背离契约,就是“因此而造成的任何损失,都由违反合约的一方承担”的情况。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在创作《夜巡》时,没有按照顾客的要求把其安排在画面的前面,客户拒绝接受作品,并告伦勃朗违约,要求他赔付定金。而同时,伦勃朗也因为违约的名声,再也没有像样的客户上门求画,万贯家财也挡不住坐吃山空,以致最终穷困而死。而这种结果不是每个艺术家都勇于承担的,所以,西方艺术发展史中,艺术评论家的地位逐渐上升,超越了艺术家和收藏者,成为艺术市场中不能缺少的部分。
一部分艺术评论家看到了手中的权力,逐渐把它转化成利益,就是垄断了艺术的品评,使收藏者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断裂,把自己变成两者之间的桥梁,这就是艺术经纪人。他们一方面对收藏者进行艺术培育,使他们认可他所推荐的画家,一方面对艺术家的创作开始大量参与,从艺术风格到艺术内容,几乎都有他的影子。这种关系在文艺复兴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而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艺术经纪人制度。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认可经纪人制度是一种科学思维下的社会分工,把艺术创作与其他环节紧密联系了起来;一方面要认识到艺术本来应该属于个人精神领域内很隐秘的部分,却最终成了一种集体创作,艺术家的个性往往只是个形式存在。而艺术长期发展的结果,一定是艺术让位于市场,利益追求胜于艺术追求,于是,很自然地在一切事物细化和专业化的趋势之下,艺术经纪人就成了必然存在,一如股票市场不可能没有操盘手。
在混乱的艺术市场飘摇行进
很遗憾,这种风气目前竟成为一种不可逆的大势,在中国,本土文化固有的自给自足的精神享受,如同农业文明的处境,受到了工业文明的强烈冲击。但是,人总是要吃饭的,不可能靠汽油或者电力活着,中国绘画艺术市场的混乱,即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市场的认识和对工业文明的不妥协,事实上也体现了经纪人制度在中国艺术市场的尴尬境遇,它先天性地不适合中国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这首先体现在中国艺术的创作最初是非功利性质的,一如农民生产粮食,基本目的是为了自给自足,而不是为了拿到市场上交易,只有在剩余了粮食之后,才会到市场上换些生活用品,习惯性的以物换物,或者至少是通过金银等贵金属本位的货币体系,而不是纸币。这保证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长期稳定存在和发展,杜绝了投机和贬值的风险,因此,经纪人的存在显得多余和累赘。甚至,买空卖空的经纪人在中国艺术市场并不受到尊重和欢迎。但是随着中国艺术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混乱程度的加深,大家又疾呼经纪人制度的出现,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混乱根源于绘画本质和社会现实的冲突,是传统精神和当代意识的冲突,体现了文化发展过程中不断面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问题,并不能随意地加以否定或者肯定,我们只能做到尽量将两者勾兑成一杯美酒,品味人生的乐趣,忘却世间的烦恼。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在我看来,这却未尝不是一个新的文化发展契机,艺术市场经纪人制度可以借此获得新的存在价值,并且为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社会的趋商业化是一种大势,物质的丰富已经令人们很难再坚守原来尊重文化、鄙薄富贵的风气,这跟传统价值观的被摧毁有很大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乃至敌视的生活态度,已经使人们开始陷入了商业文化的陷阱,以价格代替价值,以市场来引领文化,促使社会不断地饮鸩止渴,人们的生活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逐渐丧失了为人的乐趣,追求消费成了一种常态。这种情势之下,如果强行扭转社会风气,要求公众放弃物质追求,势必会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于传统价值观的回归也无益处。所以,只能是引导他们,逐渐改变生活方式,增加艺术修养,增进文化理解,从而使其由内而外地认同永恒的意义,即不在于你拥有了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文化的理解是否能让我们生活更幸福。
艺术经纪人的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他们可以引导社会逐渐恢复理性和理想,放弃物质的权利,而追求精神的自由。他们应该是这样的一批人:自身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且文化素质非常高;具有非常敏感的商业触觉,却仅仅是把商业当成达成文化责任的一个手段。《大学》上说:“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只要能把握住商业发展的目的和节奏,艺术经纪人一定可以为中国艺术市场的繁荣和稳定做出杰出的贡献。而当前的艺术市场的混乱,给了艺术经纪人一个绝佳的入场机会。
自古以来,都是机会与困难并行,机遇和尴尬同步,只有克服了困难和尴尬,机会才能成为真正的机会,成功才会成为一种必然的现实。艺术经纪人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职责,试图走成功的捷径。事实上,在这条道路上,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的,只能遵道而行,只能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去发挥自己的才能。只有如此,艺术经纪人这个行业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中才会留下坚实的印迹。
编辑:王一然